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广告
  • 3篇批评话语
  • 3篇批评话语分析
  • 3篇话语
  • 3篇话语分析
  • 2篇多模态
  • 2篇英语
  • 2篇语料
  • 2篇语料库
  • 2篇基于语料
  • 2篇基于语料库
  • 1篇大学生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广告
  • 1篇电视解说
  • 1篇电视解说词
  • 1篇短文
  • 1篇多模态语篇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报

机构

  • 10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李娜
  • 2篇张琦
  • 1篇於春
  • 1篇韩梅

传媒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告性别角色的动态建构被引量:4
2017年
以美国著名早餐品牌Cheerios不同时代的电视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角度,考察其在不同年代所反映出的性别形象变化,发现该广告语篇是多模态协同配合的叙述,并在各种模态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动态地建构了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性别角色。图像和文字一样,不再是简单的意义载体,其作为媒体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手段,积极参与社会性别形象、价值观和理念建构的过程,成为建立、保持或改变权力关系的语篇实践。
李娜张琦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社会性别广告语篇
电视广告中建构性别形象的显性和隐性信息
2016年
生产商在不同历史时期登载的广告,折射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性别、种族、阶级的印象,并且在传播中使这些刻板印象得以固化。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流行,明显的性别歧视信息已经很少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这是否说明传播领域中对社会性别形象的认知发生了改观呢?笔者以早餐品牌Cheerios(中文名称:脆谷乐)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年代所投放的电视广告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
李娜
关键词:电视广告隐性信息显性女性主义运动刻板印象性别歧视
国家形象广告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及对外传播语言策略研究
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广告,在全球化传播的大背景下,采取主动积极的广告是宣传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所谓国家形象广告是指以国家和政府机构为主体,借助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媒体,传递国家理念、宣传国家形象的一种广告形式,大部分的...
李娜
文献传递
主体性建构:改革开放初期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转型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从思想史角度,钩沉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节目主持人传播的主体性蕴涵及其话语转型,包括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主体性话语;主持人与制作团队、观众之间关系转型与主体性话语;理性化的舆论监督、世俗化的民生话题和"我在场"的真实性追求等。由于我国传媒的结构性制约和主体性本身的历史局限,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建构、关系建构、观念建构不易,主体性建构仍需努力。尽管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节目主持人传播现象具有一定意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现代性再探索乃至整个社会现代性再探索的创新举措之一。
於春李娜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主体性话语转型身份转型
关于女大学生英语测试焦虑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对英语测试焦虑感进行调查 ,并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男女大学生因为性别差异 ,其焦虑状态有所区别 ,性别与焦虑差异性显著 ;女大学生焦虑状态明显高于男生。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影响英语测试成绩的因素的理解 ,能促使其有意识地采取相应对策 ,降低测试焦虑感 。
李娜
关键词:女大学生英语测试焦虑状态
中国对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及其对策--以《舌尖上的中国》英文解说词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把风靡国内外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英文解说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文化书写的视角下,为了达到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减低文化折扣的目的,提出在中国叙事中要注重文化符号叠合性、文化亲和性和文化包容性,从而选取相应翻译策略,以达到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李娜
关键词:文化折扣电视解说词中国叙事
《人民日报》社论评论中妇女形象建构的文化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 ,研究《人民日报》1950—2015年之间所刊发的妇女节社论评论发现,高频词在中国女性媒体形象建构中发挥了能动作用,且和具体历史社会背景紧密联系。从不同时代的高频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妇女形象作为一个动态主体,经历了从被解放者到参与者再到能动者的进步,经历了从去性别化到性别化的过程,而这应和了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身份是建构和变化着的"观点。
李娜
关键词:妇女形象高频词批评话语分析
意向性理论视域下的广告语言个案分析——以玉兰油广告为例
2015年
本文以汉英两则玉兰油广告为例,从意向性角度(intentionality)对广告文本语言建构进行解释。从意向性理论来看,广告文本是创作者以意向态度为基础、针对广告受众的心理感受所做的具体语言表达,具有指向性和特意性,目的在于引发潜在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意图。心理取向、心理估量和心理状态这三种意向态度是广告文本生成的重要参数,参数选取不同导致广告文本呈现不同的语言特点。
李娜
关键词:广告语言心理取向
西方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话语这一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分析来研究话语和权利、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本文把海外媒体在2015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所载发的有关"中国女性"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运用语料库研究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篇功能、互文分析和身份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在呈现中国女性形象时具有一定心理预设,并通过写作、编辑技巧将其体现在新闻话语中,对理解和传播中国女性形象有负面作用。
李娜张琦
关键词:中国女性形象批评话语新闻报道
基础英语写作各短文发展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及应用
2006年
本研究针对基础英语写作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即段落和短文的四种文体和七种主要发展模式,设计出配套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应用的基础上,从活动目标、内容、步骤和效果等几方面加以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为教师更顺利地实现教学目的提供便利。
韩梅李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