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家才

作品数:35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核科学技术
  • 8篇理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试验束
  • 10篇BEPC
  • 5篇多丝正比室
  • 5篇正比室
  • 5篇小麦
  • 5篇高能混合粒子...
  • 4篇高能
  • 3篇电子对撞机
  • 3篇对撞
  • 3篇对撞机
  • 3篇多丝室
  • 3篇正负电子
  • 3篇正负电子对
  • 3篇正负电子对撞
  • 3篇正负电子对撞...
  • 3篇束流
  • 3篇探测器
  • 3篇谱仪
  • 3篇加速器
  • 3篇辐照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作者

  • 33篇李家才
  • 12篇张少平
  • 11篇崔象宗
  • 7篇刘录祥
  • 7篇赵世荣
  • 7篇吴元明
  • 7篇郭会君
  • 7篇赵林姝
  • 6篇王晶
  • 6篇刘正全
  • 5篇陈子瑜
  • 5篇韩微波
  • 5篇沈激
  • 4篇张良生
  • 4篇刘士兴
  • 4篇叶云秀
  • 4篇郑林生
  • 4篇杨涛
  • 4篇邹湘
  • 3篇赵京伟

传媒

  • 7篇核电子学与探...
  • 4篇高能物理与核...
  • 4篇核技术
  • 4篇强激光与粒子...
  • 2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二届全国加...
  • 1篇高能物理学会...
  • 1篇全国作物生物...
  • 1篇第二届全国加...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0
  • 3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e/π试验束多丝室的能量分辨和位置分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描述了BEP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附设e/π试验束多丝正比室的能量分辨和位置分辨研究。室采用阴极条感应读出分辨粒子位置,阳极信号作粒子能量分辨。对5.9keVγ,获得17%的能量分辨和0.24mm的位置分辨。对1.1GeV电子,得到0.3mm的位置分辨。分析了室制造中各种因素对室能量分辨的贡献,由此估计室的这一参数。研究了能量分辨随阳极高压的变化关系,发现存在能量分辨最小值,并与估计相吻合,文中还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沈激陈子瑜叶云秀崔象宗李家才
关键词:多丝正比室BEPC试验束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分析高能混合粒子场(CR)辐照冬小麦所产生的突变效应,并与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研究其诱变效率。【方法】以0、145、195、284和560Gy剂量的CR和γ射线分别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室内发芽鉴定处理当代的损伤效应,田间筛选表型变异突变体并做考种分析。【结果】高能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处理对这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抑制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ZH7的辐射敏感性大于ZY9,处理小麦的适宜剂量在200~300Gy之间。M2代群体中出现了包括株高、穗型、生育期等多种性状变异,在适宜或稍高剂量时可以引起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有益突变。CR诱变ZY9的总突变频率和有益突变频率分别为5.42%~11.68%和2.75%~7.29%,ZH7则分别达到10.35%~22.12%和6.62%~10.49%,均高于γ射线处理频率。【结论】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能够产生比γ射线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而且辐射敏感性较高的品种,经处理后其后代诱发有益突变的频率较高,获得优良变异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关键词: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突变体突变频率
BEPCII-LINAC试验束第二靶室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的研制被引量:1
2011年
BEPCII-LINAC试验束(Test Beam)第二靶室内,1.89 GeV脉冲电子束轰击目标靶产生的次级粒子(主要为质子、中子、伽玛、正负pion和正负电子)形成了能量连续的混合粒子辐射场,该辐射场是材料或生物样品(如农作物种子)辐照损伤效应试验的理想场所。这些试验都迫切需要给出各种样品对不同粒子的受照剂量,因此研制一个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叠层闪烁体探测器。本文阐述该探测器研制的基本过程,并对其关键性能进行研究与测试;阐明了探测器的基本结构设计与制作过程和。探测基本原理,给出对不同粒子探测效率的GEANT4模拟结果,并对探测器的n-γ分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基本满足Test Beam混合场的测量需要,达到预期的基本设计指标。
唐兴华李家才徐进章柯尊建安广朋杨涛张少平
BEPCII-LINAC试验束次级粒子的模拟分析及质子能谱测量被引量:3
2011年
对BEPCII-LINAC试验束上1.89 GeV脉冲电子轰击铍靶产生的次级粒子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次级粒子的能谱和角度分布谱。Geant4模拟显示混合粒子中质子能量大于35 MeV的通量较大,且质子产额达到3.97×108 s-1,同时质子对器件的注量率?p可达6.32×105 s-1.cm-2。用试验束41°磁谱仪和E3线上的探测系统测量得到的质子能谱验证了次级粒子注量率和产额的模拟结果。模拟和实验结果都显示BEPCII-LINAC试验束次级束中的质子满足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实验要求。
杨涛李家才唐兴华顾运厅柯尊建安广朋张少平
关键词:次级粒子质子能谱
基于FPGA和USB2.0的双路线阵CCD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08年
讨论了一种基于FPGA和USB2.0接口的双路线阵CCD(电荷耦合器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分析了TCD1001P的驱动时序及其设计方法,简单介绍了USB控制器EZ-USB FX2(CY7C68013)的GPIF(通用可编程接口)工作模式,以及其固件程序、windows驱动程序的设计。
邹湘吕军光周莉胡涛赵京伟李家才
关键词:线阵CCDFPGAGPIF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PCI总线的WDM驱动程序设计被引量:5
2008年
以基于PCI9054的CCD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WDM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利用DDK开发的WDM驱动程序的主要例程,完成了PCI设备的中断响应和DMA传输功能。
邹湘吕军光周莉胡涛赵京伟李家才
关键词:PCI总线直接内存存取
BEPC单粒子试验束的数据获取被引量:3
2004年
阐述了Linux操作系统下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单粒子试验束数据获取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与实现。
刘正全崔象宗李家才
关键词:单粒子试验束BEPC数据获取LINUX操作系统硬件组成
夸克-强子二重性综述
2012年
利用电生介子实验测量方法研究夸克-强子二重性,尤其在S^(1/2)=2GeV附近的深度非弹性条件下的单举电子核子散射实验,是验证其共振态二重性最佳的能量区域.本文描述了依据夸克-强子二重性来研究固定靶实验在单举反应中的共振态现象,并描述了利用共振态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介子系统能动量、四动量、散射角等相关参数,同时讨论了实验测量方法,从理论与实验的角度说明了北京试验束装置上的固定靶电子散射实验是研究夸克-强子二重性的重要实验数据库.
杨涛李家才
关键词:介子散射角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描迹仪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试验束能提供不同种类、一定动量的单粒子束流。用三个多丝正比室做探测器,采用阴极感应电荷重心读出的方法,由单个多丝室对粒子击中点的二维坐标进行定位,粒子在三个室平面上的二维坐标经拟合后精确地描绘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单粒子束流的径迹及入射方向。对阴极感应电荷重心读出的理论、实现方法及数据处理做了详细论述,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刘士兴张永明张健卫小乐阴泽杰刘正全崔象宗李家才
关键词:描迹仪多丝正比室
关于高能加速器磁铁磁场的高精度测量
采用反抵测量技术建造的旋转长线圈测量系统和阶梯波电流法测量装置成功地运用于美国SLACB粒子工厂低能环529台主磁铁的磁场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快速测量的优点,该文将主要介绍上述磁测系统的设计,构成,测量方法和测量...
侯锐任芳林郝耀斗倪淦林李家才
关键词:磁场测量误差分析加速器磁铁系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