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臻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 奈达翻译理论求似不求等——汉语“对等”非“大体对等”
- 2012年
- 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几十年来一直对西方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的理解和翻译有误,将它翻译成"等效"""等值"或"对等"。贝克和凯德说equivalent/equivalence的词义是文本之间的"相似"("贴近""相当""对当")。主流派译论家现在发现了"对等论"确实不能自圆其说。他们力图使"对等论"自圆其说,以便掩盖错误。他们修改汉语"对等"一词的词义,认为汉语中的"对等"与"大体对等"或"基本相同"是一个意思,"对等"即"大体对等"或"基本相同","大体对等"或"基本相同"即对等。既然人文科学领域的"对等"是大体对等,为什么不把"对等论"修改成"大体对等论"?如此可以免去许许多多的争论和批评。
- 李林臻青立花龙娟
- 关键词:对等奈达
- 《老男孩》中的英雄化与反英雄化
- 2014年
- 四年前,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耀眼的大牌明星,却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激起了70后、80后的强烈共鸣,主题曲《老男孩》勾起了无数人怀旧的眼泪。这部短片的成功取决于它艺术地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的残酷与无奈,是对逝去青春的一首挽歌。尽管表现手法略为戏谑,这部影片有很强的戏剧感,其戏剧性集中体现在对两位男主人公的英雄化和反英雄化上。
- 李林臻
- 关键词:《老男孩》英雄化
- 《大地》中的问题婚姻 ——赛珍珠隐伏的著者关注
- 自1931年发表以来,赛珍珠的《大地》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这部小说,分析主人公王龙和他的妻子阿兰之间的问题婚姻,同时探讨赛珍珠作为作者是如何将她对婚姻的关注隐含在这部作品之中的。由于相...
- 李林臻
- 关键词:巴赫金双声话语
- 《大地》中的问题婚姻——赛珍珠隐伏的著者关注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旨在运用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双声理论探讨小说《大地》中有关主人公王龙和阿兰问题婚姻的双声话语,从而揭示其隐含的赛珍珠作为著者对婚姻的关注。
- 李林臻
- 关键词:双声话语
- 解铃还须系铃人 奈达解码奈达翻译标准
- 2012年
-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 龙娟李林臻青立花
- 关键词: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 新解奈达翻译理论——详解Equivalence含义
- 2012年
- 文摘:西方翻译理论界从1953年开始流行以"对当"(Equivalent/Equivalence)为核心概念的翻译理论。"对当"误译为"对等"、"相当"误译为"相等",此误译导致了对西方这一整个翻译理论的严重误读和曲解。翻译术语Equivalence/Equivalent应该翻译成"相当"、或"相似"、"对当"、"贴近"而非"等值"、"对等"、"对等语"。
- 青立花龙娟李林臻
- 关键词:西方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