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菲

作品数:61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活性
  • 12篇抑菌
  • 12篇抑菌活性
  • 12篇卵形鲳鲹
  • 11篇适配体
  • 11篇配体
  • 11篇核酸
  • 11篇核酸适配体
  • 10篇多样性
  • 9篇细胞
  • 7篇物种
  • 7篇物种多样性
  • 6篇神经坏死病毒
  • 6篇内生细菌
  • 6篇无细胞
  • 6篇链霉菌
  • 6篇弧菌
  • 6篇感染细胞
  • 5篇溶藻弧菌
  • 5篇可培养细菌

机构

  • 59篇广西科学院
  • 13篇广西大学
  • 6篇广西中医药大...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广西经济管理...
  • 3篇南宁学院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西海洋研究...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60篇李菲
  • 19篇黄庶识
  • 19篇覃仙玲
  • 16篇高程海
  • 11篇王巧贞
  • 10篇陈波
  • 9篇姜发军
  • 8篇余炼
  • 6篇易湘茜
  • 6篇胡丽琴
  • 5篇陈宪云
  • 5篇颜栋美
  • 5篇赖俊翔
  • 5篇董德信
  • 4篇周文红
  • 4篇覃媚
  • 3篇苏志维
  • 3篇于清武
  • 3篇杨小梅
  • 2篇何碧娟

传媒

  • 8篇广西科学
  • 7篇中国抗生素杂...
  • 6篇广西科学院学...
  • 3篇广西植物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8篇2022
  • 13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树林放线菌抗沃柑病原真菌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离鉴定沃柑叶斑病害中的病原真菌,并从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中筛选高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开展沃柑真菌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ITS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健康沃柑叶片进行回接验证。采用平板对峙法对24株红树林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并检测活性菌株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及防病害效果。通过antiSMASH对目标菌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结果从沃柑叶斑病害中分离出4种植物病原真菌,其中大豆茎点霉(Boeremia exigua)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可导致沃柑叶片出现叶斑病症;从24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株链霉菌M2020,其对4种病原真菌C1~C4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且其发酵产物在沃柑真菌病害(真菌C4侵染)防治试验中效果显著;菌株M2020基因组中含有38个负责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类和萜烯类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结论致使沃柑出现叶斑病症的病原真菌至少有大豆茎点霉和腐皮镰刀菌,链霉菌M2020具有防治沃柑叶斑病害的潜力。
李菲杨玲王巧贞许秀松黄庶识杨慧欢覃仙玲
关键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
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现状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展望被引量:26
2018年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李鹏飞余庆覃仙玲李菲陈宪云董德信秦启伟
关键词:海水养殖业生态养殖
基于新型核酸适配体-荧光分子检测探针的石斑鱼虹彩病毒病快速诊断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引起华南沿海地区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发生病毒性鱼病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之一,其引起的鱼病具有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流行面广等特点,严重威胁华南地区石斑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操作便捷、成本低、耗时短、准确度高的SGIV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及早发现、确定病原,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疗方案来控制病原扩散、降低损失至关重要。【方法】基于核酸适配体(Q2)就SGIV病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核酸适配体-荧光分子检测探针(Aptamer Q2-bas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Q2-AFMP),并对Q2-AFMP检测SGIV感染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Q2-AFMP可以特异性检测SGIV感染,且其灵敏性和稳定性均比较高。【结论】本研究中基于核酸适配体构建的新型高特异性荧光分子探针(Q2-AFMP)有望实现对海水养殖中石斑鱼虹彩病毒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李鹏飞余庆李菲覃仙玲董德信陈宪云牙韩争柯珂秦启伟
广西北部湾大宗海水养殖鱼类卵形鲳鲹感染溶藻弧菌及其致病性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余庆李菲王一兵覃仙玲陈宪云吴柳莹李鹏飞
关键词:溶藻弧菌细胞毒性
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及其潜在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选取广西北部湾3处近海海域,以其表层海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旨在挖掘潜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菌株。选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海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聚酮合酶(PKS)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及卤化酶(Halo)基因的扩增及检测。从海水中共分离到252株细菌,隶属于4门37属52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绝对优势类群(占总株数的68.25%),其后依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7.06%)、厚壁菌门(Firmicutes,8.7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95%)。在属水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主要的优势类群,共占总株数的38.89%。在4种分离培养基中,2216E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的数目与种类最多(83株,37种),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分离获得的细菌新颖性突出,10株细菌与其近缘菌株16S rRNA基因的最高相似度低于98.65%,推测其为潜在的新种。此外,22株细菌的基因组DNA均扩增出至少1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综上所述,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新颖性突出,可对含有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菌株进一步开展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
李菲苏芯莹李喆王巧贞黄庶识杨慧欢覃仙玲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
核酸适配体及其在检测卵形鲳鲹源神经坏死病毒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sDNA核酸适配体及其在检测卵形鲳鲹源神经坏死病毒感染细胞中的应用,所述ssDNA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5’‑GTCTGAAGTAGACGCAGGAGGCTCGGGGCTCGATATTGTAAAGGG...
李鹏飞余庆刘明珠李菲吴思婷肖贺贺
文献传递
一种核酸适配体及其在检测卵形鲳鲹源致病性溶藻弧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sDNA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卵形鲳鲹源致病性溶藻弧菌中的应用,所述ssDNA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5’‑GACGCTTACTCAGGTGTGACTCGTCGGTCGGGTGGTTGGGGTGGGTGGTC...
李鹏飞余庆刘明珠李菲覃仙玲吴思婷肖贺贺陈波
文献传递
广西卵形鲳鲹小脑来源细胞系的建立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广西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但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各种病害侵染引起的疾病频繁暴发,给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卵形鲳鲹小脑来源的细胞系(Cell line from cerebellum of Trachinotus ovatus,TOCC),将有利于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中病毒性病害的分离、鉴定和病害的侵染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变化的动态监测。【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卵形鲳鲹小脑组织的原代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待原代细胞铺满单层后进行传代培养。对稳定传代的TOCC进行18SrDNA基因测序分析,然后进行生长速率分析和染色体分析,并开展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产物对TOCC的毒性分析。【结果】稳定传代的TOCC为成纤维样细胞,18SrD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来源于卵形鲳鲹;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OCC具有二倍体特征,特征染色体数目为62条;不同培养条件下TOCC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28℃生长速度最快;病原菌胞外产物对TOCC具有明显的毒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广西卵形鲳鲹小脑组织来源的细胞系(TOCC)。细菌胞外产物对TOCC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替代活体检测,实现体外细胞水平对广西海水养殖中病害侵染和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为养殖病害的有效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余庆李菲覃仙玲陈宪云董德信牙韩争
关键词:细胞特征细胞毒性
链霉菌5017及其在拮抗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链霉菌5017,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48,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sp.B5017。试验表明,本发明海洋来源的链霉菌新菌种具有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功效,对香蕉炭疽...
胡文进潘信利李菲黄媛林李其利黄庶识陈东李喆陆璐
文献传递
海绵Pseudoceratina sp.共栖细菌多样性及其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海绵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发现潜在的细菌新物种及开发农用生防菌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通过6种复合营养分离培养基,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可培养的共附生细菌。采取细菌形态学观察去除冗余,通过PCR扩增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物种多样性。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筛选实验。【结果】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54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后,获得24株细菌,隶属于13科14属。其中,菌株BGMRC 2118与已发表有效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最高相似率为96.46%,可能为潜在新种。抑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有8株细菌的发酵粗提物对甘蔗鞭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中海绵共附生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新物种资源,富含生物活性菌株。
李菲黄庶识王伟江蕾米顺利余炼
关键词:海绵物种多样性抑菌活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