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贝贝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出版
  • 1篇鼎足
  • 1篇冬学
  • 1篇新京报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新文化史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专业
  • 1篇新闻专业主义
  • 1篇信息环境
  • 1篇亚马逊
  • 1篇扫除文盲
  • 1篇沈知方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价值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视觉传播
  • 1篇书史

机构

  • 7篇河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李贝贝
  • 1篇王鹏飞

传媒

  • 1篇出版广角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出版史研...
  • 1篇出版科学
  • 1篇今传媒
  • 1篇首届长三角影...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欧美数字出版发展探究——以亚马逊、谷歌、苹果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介绍亚马逊、谷歌、苹果三家公司数字出版的现状,分析欧美数字出版商的三种商业模式,我们发现,欧美数字出版商的创新理念根深蒂固,大批高粘性用户聚集是三家公司发展数字出版的优势所在。同时,对于亚马逊、谷歌、苹果的未来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如定价模式不成熟,版权模式有待进一步丰富,电子书需要开拓新市场,与传统出版商合作是必然,但合作方式有待探索。
李贝贝
关键词:亚马逊谷歌苹果数字出版
媒体对灾难性事件中普通逝者报道的误区——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为例
2015年
2014年12月31日晚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在诸多方面给人警示,媒体的相关报道,也成为舆论的焦点之一。在灾难性报道中,媒体对普通逝者应该如何处理?
李贝贝
关键词:媒体信息新京报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踩踏事故新媒体时代
别处的风景:中国学术视野中的西方书史理论被引量:3
2016年
西方的书史研究是建立在媒介变革和跨学科思路之上的新兴学术领域。中国学者对其引进和接受,分布于新文化史、接受美学、媒介环境学等几个相关的学术领域。1982年,罗伯特·达恩顿的《什么是书史》发表,为西方的书史研究界定了较为明晰的学术边界。随着中国学者对这个概念的体认日益加深,对西方书史理论和研究成果的翻译日益繁盛。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学者对其研究沿着三个路向展开,一是对书史理论源流的追问,二是对代表人物达恩顿的研究,三是对诸多成果的书评。当下中国学者的研究,中西对比的研究思路逐渐显现,一方面是基本的学术成果引进之后,构建中国特色的书史研究是一个必经之路;另一方面,也预示了今后对西方书史研究的两个领域:一是西方书史成果的引进和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二是书史研究的细分化与本土化。
王鹏飞李贝贝
关键词:书史新文化史
县级高中教师媒介素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通许县和博爱县为基础的调查
县级高中教师的媒介素养可以反映其所在行政区域的信息化状况,并关系到高中生的媒介素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对河南省县级高中教师的媒介素养状况的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2010年5月和2014年5月进行两次调研。结果...
李贝贝
关键词:媒介素养信息环境媒介素养教育
文献传递
现代出版家研究的新收获
2023年
现代出版史上,世界书局是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并列的三大书局,常被称为“鼎足而三”。世界书局的创办人沈知方,也是民国书业的“枭雄”式人物。在出版史的叙述之中,沈知方和世界书局既鲜明又模糊。鲜明,是指沈知方和世界书局的出版成就。无论是教科书出版、社会科学丛书、大时代文艺丛书等,都是现代出版史上的有数之作。模糊,则是沈知方与世界书局的历史形象。相较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而言,有关沈知方与世界书局的研究明显不足,不少史实还是以讹传讹、面目模糊。
李贝贝
关键词:出版家创办人沈知方出版史
诠释百科全书的审美价值——《传家》对图文书出版的启示
2015年
台湾出版的《传家》,制作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兼具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其成功对图文书的出版带来了诸多借鉴。图文书的出版要注重视觉美感,在图书编排中对图、文同等看待,注重文化元素的应用,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美,另外,透过个人视角讲述文化也是可取的方式。
李贝贝
关键词:图文书视觉传播审美价值
扫除“文盲”与“政治盲”:根据地解放区冬学课本的编印策略与内在逻辑
2023年
中国共产党以扫除“文盲”与“政治盲”为目标,在根据地解放区编印了大量成人用的冬学课本。阐述了党领导下的冬学课本,如何通过有效的编印策略,减少民众“致识”的阻力,让“文字”与“时政”真正走进民众。通过与民国时期其他组织力量开展的扫盲运动的比较与对照,反观战时阶段的中共是如何有效领导农村扫盲,由此呈现党教育民众、改造乡村社会的内在逻辑。
郭艳红李贝贝
关键词:乡村改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