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子
- 作品数:4 被引量:1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形成力学机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3
- 2005年
- 克拉玛依岩墙群产出在克拉玛依北岩体及其围岩之中,具有不连续分段岩墙和连续分段岩墙两种类型,空间分布受区域张性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北西-南东(280°~300°)为主,还有少量北东-南西(30°~50°)走向的岩墙。克拉玛依岩墙群所受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垂直于地表,最小主压应力方向与岩墙扩容作用方向平行,并垂直于北西-南东走向的分段岩墙。岩浆沿构造裂隙贯入、充填形成岩墙,其发育程度与裂隙和区域各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岩墙分段的力学原因是岩浆在流动过程中,遇到与最小主压应力斜交的先存裂隙时,应力强度因子瞬间降低所致。估算的主伸长度为2.7%。克拉玛依岩墙群的大量出现进一步表明,二叠纪时,区域构造已经由碰撞挤压体制转变为伸展体制。
- 李辛子韩宝福李宗怀刘志强杜蔚
- 关键词:岩墙群基性岩墙群构造裂隙应力强度因子
-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的地质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被引量:76
- 2004年
-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约为300~320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280°~300°为主,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岩墙群属于亚碱性系列,根据岩性和Mg#的不同,可分为辉绿岩岩墙、高Mg#闪长玢岩岩墙和低Mg#(石英)闪长玢岩岩墙等三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形成岩墙群的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原始玄武质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但同时还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致使克拉玛依岩墙群具有较典型的AFC过程的成因特征。克拉玛依岩墙群形成于新疆北部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是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作为地壳垂向生长的标志之一。
- 李辛子韩宝福季建清李宗怀刘志强杨斌
- 关键词:地球化学K-AR年龄
-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K-Ar年代学、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富斜花岗岩和钾质花岗岩(锆石U-舶年龄约为300~320 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全岩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与包古图岩墙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
- 李辛子
- 关键词:K-AR年龄地球化学
- 新疆准噶尔地区花岗岩中微粒闪长质包体特征及后碰撞花岗质岩浆起源和演化被引量:46
- 2004年
- 新疆准噶尔地区也布山、庙儿沟两个晚古生代后碰撞准铝过铝质花岗岩体中 ,广泛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包体与其寄主岩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东准噶尔也布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成分 ,表明它是与寄主花岗岩相同成因的同源包体 ,是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经过高度演化、结晶分异的产物 ;西准噶尔庙儿沟二长花岗岩体中含钾长石斑晶的微粒包体则主要是由幔源的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残余体 ,被酸性岩浆携带并发生成分上的同化和混染 ,最后在上地壳侵位的产物。同准噶尔碱性花岗岩一样 ,载荷包体的准铝过铝质花岗岩是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之一 ,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 李宗怀韩宝福李辛子杜蔚杨斌
- 关键词:花岗岩地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