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乔
- 作品数:33 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2-2016年四川省麻疹病例临床症状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2-2016年麻疹病例的临床症状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6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对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012-2016年4 092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中,出疹4 015例(98.12%)、发热3 991例(97.53%)、咳嗽3 687例(90.10%)、结膜炎2 627例(64.20%)、卡他2 323例(56.77%)和柯氏斑1 924例(47.02%);咳嗽、卡他和结膜炎同时存在1 715例(41.91%);合并肺炎和/或腹泻1 076例(26.30%)。出疹、卡他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史病例的临床症状少。结论麻疹病例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并受年龄和接种MCV的影响。应加强实验室监测以及时发现麻疹病例。
- 刘家洁漆琪刘宇李银乔陈筱纯
- 关键词:麻疹临床症状
- 2005-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了解2005-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地防控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5年四川省报告的甲肝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四川省甲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了70.86%;全年均有发病,8、9月份为发病的最高峰,但流行高峰已呈现逐渐削平的趋势;年均发病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7∶1,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5~9岁组儿童发病相对较高,发病呈现2个年龄小高峰,分别为5~9岁和25~34岁;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为51.21%,其次是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为17.03%和6.31%。结论四川省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甲肝疫苗预防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明显;卫生部门应继续做好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加强对高发地区和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强化疫情监测和预测,及时识别暴发或流行。
- 刘宇胡新陈筱纯刘家洁李银乔赵家俊
-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 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流行病学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的全省甲肝发病情况、甲肝突发公共卫生、甲肝疫苗接种率事件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疫苗实际保护率逐年上升至79.21%(2014年)。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与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98,P<0.05)。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甲肝高发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显著,疫苗实际保护率达80%以上。全省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减少,2010-2014年全省仅发生1起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显著。民族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仍需加强,以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保护效果。
- 敬嵛淋郑红茹漆琪马千里王进杜飞刘宇李银乔陈筱纯刘家洁胡新赵家俊方刚栾荣生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甲肝甲肝减毒活疫苗
- 四川省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病毒/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事件的调查及其应急处置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 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 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 覃志英杜飞刘宇刘青恋付清培方世梅粘绪华童文彬马晓珍陈娜杨汝沛黄蓉娜王艳梅陈筱纯李银乔敬嵛淋刘家洁方刚
- 关键词:应急处置
- 2019年四川省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人群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9年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人群特征,为防控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疹风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四川省2019年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并对该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四川省2019年报告的2255例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66.3%来自学生、幼托儿童,年龄主要为13~34岁,居住在本县区的占总数的77.1%。其中13~17岁学生、18~34岁人群尤其是流动人群、育龄期妇女是需关注的群体。结论四川省的风疹防控工作除了保持辖区内的常住适龄儿童的含风疹成分疫苗高接种率外,仍需对13~17岁学生、18~34岁人群尤其是流动人群、育龄期妇女等人群开展RCVs补充免疫工作,以预防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 敬嵛淋李银乔漆琪刘宇马千里刘家洁
- 关键词:风疹
- 四川省某边远地区儿童监护人风疹防治知识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儿童监护人的风疹防治知识。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理县0-2岁儿童监护人,开展风疹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知晓率等指标。结果在424名儿童监护人中,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含风疹成分疫苗(RCV)知晓率分别为8.5%、2.1%、4.5%,儿童母亲接受过孕前风疹抗体检查、TORCH检查分别占5.6%、10.1%。94.6%的监护人愿意了解风疹防治知识;获取知识的优先途径为接种医生(72.9%),优先方式为宣传材料(63.2%)、新媒体(56.1%)、面对面沟通(49.8%)。结论调查地区儿童监护人的风疹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需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沟通工作。
- 敬嵛淋孙月明班玉萍刘丽珺马千里郑红茹王进刘宇杨勇李银乔刘家洁秦涌陈筱纯刘力铭漆琪
- 关键词:风疹知识知晓率
- 2018年四川省358例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0~7岁儿童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相关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四川省各县按照经济情况划分为高、中、低三层,在各层中随机选取1个县,每个县采集98~119例0~7岁儿童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检测。不同疾病、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民族间抗体阳性率的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采集358例0~7岁儿童血清标本,其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2.96%,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6.82%,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为48.60%;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在76.03%~94.87%、70.25%~87.18%和33.88%~59.83%之间;在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在18.75%~100.00%、12.50%~100.00%和0.00%~86.96%之间;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男性中分别为78.61%、70.05%和45.99%,在女性中分别为87.72%、84.21%和51.46%;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汉族中分别为84.98%、79.83%和56.22%,在藏族及其他中分别为79.20%、71.20%和34.40%。结论四川省0~7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较低,存在薄弱地区和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年龄段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必要时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
- 刘宇刘丽珺杨庆刘家洁李银乔
-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
- 四川省西部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进行了每轮服苗结束后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和脊灰疫苗接种后目标儿童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轮脊灰强免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4%、97.77%和96.94%,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共报告零剂次儿童15 583人,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0~1岁组(51.71%),大于1岁年龄段儿童的零剂次比例明显下降。3轮快速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9.53%、98.42%和97.96%。接种1个月后,0~14岁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97.70%。结论该次强免活动疫苗接种率较高,接种效果较好,0~14岁儿童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但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示常规免疫工作中有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儿童完成全程免疫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强化免疫只能是一种对常规免疫的补充,不能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 刘宇方刚杜飞覃志英刘青恋方世梅倪萍王保清童文彬马晓珍陈娜付清培陈筱纯李银乔敬嵛淋刘家洁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 2018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和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8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健康人群流腮抗体水平。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收集2018年四川省流腮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9个县(区)健康人群,检测血清流腮IgG抗体水平。结果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流腮病例15117例,发病率为18.21/10万;1月、4-7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0-4岁、5-9岁、10-14岁、≥15岁病例分别占14.90%、42.30%、28.92%、13.88%。健康人群流腮IgG抗体阳性率为63.12%(1200/1901);7个年龄组流腮IgG抗体阳性率在5.45%(<1.5岁组)-85.87%(≥20岁组)之间(χ^2=624.07,P<0.01)。结论四川省流腮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且健康人群流腮IgG抗体水平不高;建议将第2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
- 刘宇刘丽珺杨庆刘家洁李银乔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抗体水平
- 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 2016年
- 目的分析和评价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灾区县和非灾区县的疾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甲肝、乙脑、流感和流脑4种疾病报告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灾区县平均发病率甲肝为2.617/10万~2.914/10万、乙脑为0.058/10万-0.083/10万、流脑为0.00/10万~0.005/10万和流感为1.36/10万;非灾区县平均发病率甲肝为4.201/10万~4.527/10万、乙脑为0.471/10万~0.531/10万、流脑为0.018/10万~0.020/10万和流感为12.579/10万。疾病发病率灾区县接种后较接种前甲肝下降55%~78%,乙脑下降53%~70%,流脑下降86%~100%,流感上升224.58%;非灾区县接种后较接种前甲肝下降30%~51%,乙脑下降46%~58%,流脑下降32%~86%,流感上升501.31%。疾病发病率下降幅度灾区县较非灾区县明显。结论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甲肝、乙脑、流脑和流感的发病率灾区县均低于非灾区县;灾区县自身发病率的变化除流感在接种后1年上升外,甲肝、乙脑和流脑的年平均发病率在接种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灾区县疾病下降幅度普遍较非灾区县更明显。由此可见,本次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甲肝、乙脑、流脑和流感4种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成功的,对今后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 刘宇方刚杜飞刘家洁胡新赵家俊漆琪李银乔陈筱纯刘青恋王进马千里郑红茹敬嵛淋刘力铭付清培吴先萍祝小平沈骥
- 关键词: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