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万平

作品数:59 被引量:1,033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经济增长
  • 10篇要素生产率
  • 10篇全要素生产率
  • 8篇能源
  • 8篇污染
  • 7篇中国经济
  • 7篇生产率
  • 7篇能源消费
  • 5篇区域经济
  • 5篇脉冲响应
  • 5篇经济波动
  • 4篇因果关系
  • 4篇环境质量
  • 4篇方差分解
  • 3篇资本
  • 3篇污染排放
  • 3篇绿色全要素生...
  • 3篇库兹涅茨
  • 3篇库兹涅茨曲线
  • 3篇环境库兹涅茨

机构

  • 5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国际商贸...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56篇杨万平
  • 27篇袁晓玲
  • 4篇班斓
  • 3篇张宝山
  • 2篇李湛
  • 2篇李政大
  • 1篇张咏梅
  • 1篇叶林
  • 1篇王霄
  • 1篇李平
  • 1篇王萍
  • 1篇李娜
  • 1篇张志浩
  • 1篇董斌昌
  • 1篇雷厉
  • 1篇刘伯龙
  • 1篇景行军
  • 1篇贺婕
  • 1篇牛思远

传媒

  • 6篇统计与信息论...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当代经济科学
  • 3篇管理学刊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经济师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经纬
  • 1篇教育与经济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CES生产函数对西安和成都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和成都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1,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成都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水平先高后低且小于1的总体发展趋势,表明成都市实现的也是集聚不经济。
袁晓玲杨万平
关键词:产业集聚城市集聚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以包含能源与环境要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代理变量,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中国1981—2012年间的GTFP,并进一步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影响GTFP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981—2012年间GTFP以1996年为分界点呈现倒U型变化,年均增长率为1.69%,其中1981—1996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67%,而1997—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0.16%,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恶化;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对外开放、污染治理、非公有制经济对GTFP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对GTFP有阻碍作用。
杨万平张志浩卢晓璐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东北地区、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年均质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虽然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但整体保持稳定,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不容小觑;从空间角度,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溢出效应,改善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强度和加强环境管制不仅对本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还会对相邻省份存在溢出效应,三者是今后实现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控制对象。
杨万平赵金凯
从中美贸易看两国经济互动的脉冲效果分析
<正>一、引言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外部的冲击。进入20世纪尤其是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比以往更快速的发展着,当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存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互动关系日益明显。
杨万平袁晓玲
文献传递
陕西省CO_2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以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之一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其历年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碳强度的变动趋势,发现1978—2011年间陕西省碳强度的变动趋势呈现"N"型曲线;对影响碳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进行短期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协整方程进行长期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碳强度波动性下降的主要和直接决定因素,且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碳强度降低。
袁晓玲班斓杨万平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
加快农民职业素养提升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评《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然而,由于长期的工农城乡差距,高素质农民不断离开农村农业,留守农民素质持续下滑,并随人口老龄化而加速,诱发“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社会问题,人才短缺成为乡村振兴瓶颈。切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成为落实乡村人才振兴,加快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杨万平方伟
关键词:城乡差距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新型农民留守农民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吗?被引量:29
2018年
在对中国29个省份2008—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地区差异与协调状况。通过构建面板模型研究政策效果的地区差异性,利用偏离差系数研究协调性,并进一步借助泰尔指数探讨其地区差异。本文研究发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系统协调性较低,协调状态逐渐由轻度失调恶化至中度失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性的区域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共同影响,区域内的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政策落地的平衡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有待加强。
杨万平赵金凯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空间因素对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收敛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文章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六个方面,测算中国2005—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呈缓慢上升态势;考虑地区发展效应后,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呈条件β收敛;纳入空间溢出效应后,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呈绝对β收敛,且收敛速度呈现从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再到东部地区,最后到东北地区依次减小的格局。
赵金凯杨万平赵冰钰张咏梅
关键词:地理空间空间异质性收敛性
陕西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工业化、城市化对陕西省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纠正力量并不很强;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对陕西省能源需求的影响作用比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在当前条件下,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推进模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陕西省降低能耗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
袁晓玲雷厉杨万平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能源消费因素分解模型
中国省际环境污染的动态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0
2010年
基于单一污染物难以表达环境污染状况的不足,本文提出了能够代表整体环境状况的污染排放指数,并首次运用一种基于整体差异的动态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28个省1995~2006年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测度,分析了中国和分区域污染排放指数的变动趋势,并基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因素视角,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中国和分区域污染排放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主要污染物在2010年比2006年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从三大区域来看,应该重点监控东部地区;从省级区域看,应该重点加大对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四川、河南、山西、广东、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符合市场机制的能源价格体系、加大贸易开放度和降低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可以减少污染排放。
杨万平
关键词:面板数据模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