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2篇颌骨
  • 2篇维生素
  • 2篇下颌
  • 2篇疗效对比
  • 2篇口腔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1篇地黄
  • 1篇地黄丸
  • 1篇碘仿
  • 1篇碘仿纱条
  • 1篇牙髓
  • 1篇牙髓活力
  • 1篇牙钻
  • 1篇咬伤
  • 1篇正畸
  • 1篇正畸患者
  • 1篇知柏地黄
  • 1篇知柏地黄丸

机构

  • 12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杨志峰
  • 5篇姜圣洋
  • 4篇王国义
  • 3篇李海霞
  • 3篇孟令秋
  • 2篇刘宪国
  • 2篇刘子丽
  • 1篇王宏英
  • 1篇阎俊新
  • 1篇徐洪泉
  • 1篇王大军
  • 1篇井玉生
  • 1篇韩海林
  • 1篇杨潇然
  • 1篇胡静娴
  • 1篇郑忠静
  • 1篇迟金莉

传媒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5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A和CH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0年
目的对比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和CH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牙根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平分为两组,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和CH糊剂,分别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诊一次,随访2年,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MTA组平均就诊次数3.1次,平均治疗周期14.1d,根尖诱导成功率96.7%;CH组平均就诊次数7.2次,平均治疗周期363.2d,根尖诱导成功率71.7%,两组根尖诱导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TA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周期短,疗效确切,成功率高,有望替代传统氢氧化钙诱导制剂。
杨志峰李海霞迟金莉胡静娴郑忠静
关键词:根尖诱导成形术
两种舌侧径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对术后组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两种舌侧径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对术后组织反应的影响。方法:136例行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骨板切除术组(n=67)和骨板劈开术组(n=69),分别采用舌侧骨板切除术和舌侧骨板劈开术对患牙进行拔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和7d时张口度和吞咽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达到一期愈合。骨板劈开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骨板切除术组,面部肿胀度小于骨板切除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48h和术后7d张口度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板劈开术组患者术后48h张口度大于骨板切除术组,而吞咽痛发生率则低于骨板切除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时张口度和吞咽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舌侧骨板切除术相比,骨板劈开术应用于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面部肿胀发生,对术后组织反应的影响较小。
杨志峰
儿童颌面部狗咬伤的综合治疗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颌面部狗咬伤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2002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颌面部狗咬伤患儿38例,给予清创缝合及药物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伤口均行一期缝合处理,伤口一期愈合36例,一期愈合率94.7%,未发现1例患儿患狂犬病。结论:儿童颌面部狗咬伤治疗时应及时、正确、合理地处治伤口,正确应用免疫药物及抗生素,促进伤口愈合,才能有效的预防狂犬病发生。
姜圣洋井玉生刘宪国杨志峰
关键词:儿童狗咬伤颌面部
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高速涡轮牙钻法和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20例,同期采用劈冠凿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术后第3天复诊,对比观察临床反应。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组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的发病率与劈冠凿骨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与传统手法相比,有手术时间短,减轻肿胀、张口受限,减少干槽症发生的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杨志峰李海霞刘宪国姜圣洋王国义
关键词:高速涡轮牙钻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
髁突骨折两种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髁突是下颌骨骨结构的薄弱区域,遇外伤易引发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儿童可高达40%~67%。其治疗方法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并恢复部分的张口及咀嚼功能,这一治疗效果是通过错位愈合及关节重建来获得的,此法重在恢复功能而忽视了关节结构的解剖复位;最终疗效不令人十分满意。近年来,小型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髁突骨折的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王国义阎俊新杨志峰姜圣洋
关键词:髁突骨折下颌骨骨折保守治疗内固定技术小型接骨板咀嚼功能
两种根管冲洗方法对前牙侧支根管充填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比根管超声冲洗和注射器冲洗对前牙侧支根管充填的影响。方法:在前牙根管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有侧支根管的前牙160颗,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根管预备时用超声冲洗;B组根管预备时用注射器冲洗。达到充填条件后用注射型Vitapex充填根管,观察侧支根管充填情况。结果:A组侧支根管充填率为77.5%,B组侧支根管充填率为25%,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超声冲洗可以较好地清洁根管,提高侧支根管充填率,提高了根管治疗的疗效。
杨志峰孟令秋李海霞姜圣洋刘子丽
关键词:超声冲洗侧支根管
转移因子及维生素B_(12)封闭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分析
2005年
目的:总结转移因子、维生素B12对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将复发性口疮患者12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加维生素B12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加复合维生素B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1a以上的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38.37%,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3.33%。结论:选用转移因子、维生素B12治疗复发性口疮效果肯定,药物效应快而强,不易复发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徐洪泉杨志峰王国义
关键词:维生素B12复发性口疮
3D辅助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疗效、安全性及对受累牙牙髓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3D辅助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受累牙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的囊肿刮治术组(对照组)与3D辅助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组(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复查期间复发情况、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及受累牙牙髓活力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疼痛率、神经症状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12个月后,研究组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正常牙髓活力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辅助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有效保留患区牙髓活力。
马书彦刘子丽乔金科杨志峰王国义
关键词:颌骨囊肿疗效安全性
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观察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20.2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知柏地黄丸,9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8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7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2).结论 维生素B2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效.
孟令秋杨潇然杨志峰
关键词:知柏地黄丸复发性口腔溃疡
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98例口腔正畸埋伏牙患者(共132颗牙齿),全部患者在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前后均接受了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检查,将正畸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由此对埋伏牙的分布情况进行相关分析。随后采用Kappa检验方法对CBCT及X线摄影在埋伏牙牙弓唇腭侧位置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的一致性进行判断。结果患者经过正畸手术操作治疗之后,证实132颗埋伏牙主要分布情况分别为上颌前牙区占41.67%、上颌后牙区占9.09%、下颌前牙区占17.42%、下颌后牙区占10.61%、上颌多生牙占16.67%、下颌多生牙占4.55%。该组患者数量所占比例如下:上颌前牙区占47.96%、上颌后牙区占9.18%、下颌前牙区占16.33%、下颌后牙区占10.20%、上颌多生牙占15.31%、下颌多生牙占1.02%。CBCT及X线摄影判断埋伏牙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方面的效能,且CBCT判断埋伏牙牙弓唇腭侧位的Kappa值要明显高于X线摄影。结论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CBCT相较X线摄影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综合临床诊断价值亦更高。
程善冰韩海林杨志峰连庆峰
关键词:三维重建口腔正畸埋伏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