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伟
- 作品数:55 被引量:203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建设厅资助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 基于“灰色用地”理论下的萎缩型边缘区土地动态控制规划的实践探索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存量挖潜"和明确"城市发展边界"的大背景下,萎缩型边缘区作为承接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土地闲置与产业被动"退二进三"的现象。文章在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的低效利用,提出了以产业更新为参考的土地动恋弹性集约发展模式——"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以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的土地转换模式,以完善"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宴践中的可实施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 陈士丰史抗洪杨忠伟
-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 杨忠伟杨露
-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混合居住
-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 杨露杨忠伟
-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混合居住
- 边缘型开发区“城市化”转型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河口经济开发区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开发区作为中国城市化的经济载体,它的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边缘型开发区作为开发区中的一大类型,如何利用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实现优化转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边缘型开发区的空间演进历程入手,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的转型需求,提出了"产业优化、土地集约、空间激活"三环相扣的转型优化路径,并以山东省河口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实例说明,以求能给边缘型开发区转型之路提供一些新思路。
- 陆媛杨忠伟杨露
- 关键词:城市化
-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街巷-河流”空间复合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平江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地区,它保留完整的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极具空间魅力,充满了人性化感受。文章通过分析平江历史街区"街巷-河流"的空间特征,得出街区内"街巷-河流"的复合表现在空间形态、功能以及景观三个层次上,街区内"街巷-河流"的空间复合则通过连续与同一、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的相互协调得以优化。
- 刘彬杨忠伟封振华
-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古城第16号街坊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第16号地块为例,分析了第16号地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经验,探讨了一种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的模式。
- 杨忠伟严剀
- 关键词:苏州古城历史街区
- 小城镇城中村空间社会问题及更新改造机制探索被引量:2
- 2011年
- 在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品味快速提升以及城市功能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城中村问题也逐渐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有不断向小城镇蔓延发展的趋势。本文研究的小城镇城中村是乡村地区人口"就地城镇化"的产物,其形成的大背景是中国的乡村城镇化,其政策背景是小城镇发展战略,经济背景是农村工业化,人口背景是城镇外来流动人口。针对小城镇城中村问题特性,笔者从城中村社会群体角度、政府规制政策失范角度与空间生产角度三方面出发,归纳其产生的背景、过程、动力机制、类型、面临的问题以及更新改造机制等,期望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
- 李诗强殷景文杨忠伟
-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战略城中村社会问题流动人口
- 以集宿区建设为导向的城中村更新改造被引量:4
- 2010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主力军,青年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过渡性居住的2种主要模式:"集宿区"和"城中村",并结合苏州市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的调查研究,对"集宿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两者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出一种两者融合的混合社区模式,并从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上证明了这种混合社区模式操作的可行性。
- 杨忠伟李诗强庄勤华
- 关键词:城中村
- 基于“显性”特征综合模型引导下的苏州村庄整治规划探索被引量:2
- 2014年
- 村庄整治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是规划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苏州村庄为例,通过对整治过程中的难点分析,结合难点创新性地提出"显性"特征的概念,并利用"显性"特征组合成村庄特征综合模型,提出一种全面的村庄整治规划新思路,使得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整治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于苏州村庄的整治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杨忠伟张奔郑皓丁金华
-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显性特征
- 苏州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新模式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对现行土地流转的试点举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试行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以苏州新农村建设为例,说明土地流转的可行性模式:示范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
- 杨忠伟臧慧怡
- 关键词:土地流转使用权耕地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