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高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时间与时间性——论海德格尔和康德时间观的根本分歧被引量:3
- 2013年
- 时间在康德那里是作为认识论中感性直观范畴处理的,在他那里有表象的时间性,却没有作为概念的时间。海德格尔从存在论上区分本真的源始时间和非本真的流俗时间,并提出了在康德那里并未得到揭示的"时间性"概念,进而区分出作为存在之时间变化的时间性"temporalitt"与作为此在存在方式的时间性"zeitlichkeit"。正是在海德格尔这里,时间成为理解生活、历史世界的核心范畴。
- 周建漳杨洁高
- 关键词:时间性
- 儒商的顺式生态思维及其现代发展理路
- 2016年
- 探讨儒家的生态思维一般来说主要依据于两点:一是"天人合一"的道德本体论;二是由孟子开启的将"仁爱"及于万物的道德情感论。儒家这种思想对现代人思考社会责任存在着四处裨益性启示。儒家的"天人合一"论也看到了宇宙自然规律超越于人力的重要一面,这使得儒商的商业经营活动表现为"顺":顺应天时,顺应地利。这种"顺"式思维理路在遭遇现代生态危机时,应当呈现出更丰富的向度和内涵,对现代儒商而言,就意味着应当承担消极和积极两重义务。
- 孙尚诚杨洁高
- 关键词:儒商生态思维消极义务积极义务
- 基督教神学传统下时间观念的演化——从奥古斯丁到别尔嘉耶夫
- 2014年
- 古希腊崇尚自然,首创了物理时间观念。而古希伯来崇尚历史,《圣经》及各类注经经典都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意识与人文精神。两种传统被奥古斯丁所融汇。他从柏拉图时间之无尽循环图式上截取时间现在之片段,将其作为有限境域嵌入神学视野,随后又赋予这一有限时间境域以历史的形式和意蕴。
- 孙尚诚杨洁高
- 关键词:神学境域
- 假名与空
-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在,不真即空理约本体与现象。大略以假名存有为宗。自僧肇始,中国佛学的本体论从“假名之存在”与“假名...
- 杨洁高
- 关键词:假名本体
- 文献传递
- 李嘉图传统赋税思想中的公平与正义
- 2016年
- 李嘉图提出了"均等"的赋税思想,考虑到了代际公平和阶层公平。新剑桥学派分析了不均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使收入均等化的一系列税收政策。李嘉图传统的赋税思想存在着一些局限,但仍然给予了现代税制设计以启示,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考察了基于人权的经济正义:第一,税制设计必须考虑当代人在基本经济权利上的人权;第二,税制设计也必须考虑后代人的未来人权。
- 杨洁高孙尚诚
- 关键词:新剑桥学派
- 过去之谜——僧肇的佛学本体论与利科诠释学相参
- 2020年
- 哲学所关注的"过去之谜"即时间之谜,考察的是时间连续性是否真实存在,或者说过去、现在、将来何以能连接为一个时间整体。僧肇将存在置于先验与超验的佛性之中,从心学意蕴给予过去之谜以佛学本体论论证。利科同样把过去时间归结为人的心灵和意识的相关项,但他经由诠释学角度将时间经验对象划入三个领域,通过"意义"完成了时间三维的统一,最终将时间确定为文化和符号的东西,由此避免了时间观念的虚无化。将僧肇思想置于诠释学坐标之中,不仅可以使僧肇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借现代哲学的视域显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将这些僧肇问题现时化,并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给予哲学思考新的挑战。
- 孙尚诚杨洁高
- 关键词:僧肇利科诠释学
- 假名与空——论僧肇及中国佛学的隐秘本体
-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在,不真即空理约本体与现象。大略以假名存有为宗。自僧肇始,中国佛学的本体论从“假名之存在”与“假名...
- 杨洁高
- 关键词:中国佛学本体论僧肇宗教意识
- 文献传递
- 僧肇“不真空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的通途
- 2014年
- 僧肇的"不真空论"把龙树的中观思想与玄学的本体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本体论思想,为佛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在僧肇的这种本体论思想当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西方哲学意蕴,既有现象学的思维理路,也有语言哲学的深刻内涵,还有由逆顺观法所明晰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僧肇的"不真空论"也即假名存有论显然与现代场所佛教的存有论大异其趣。
- 孙尚诚杨洁高
- 关键词:僧肇哲学
- 近代以来儒商慈善的转型及其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自近代以来,儒商慈善主题发生了显著变迁,从博施济贫的个体慈善走向兴邦富民的社会慈善,从单纯的物质施舍走向组织化的社会公益事业。这一现象至少提示着三层意义:第一,标志着儒商的伦理精神逐渐发展到了其顶峰状态;第二,使商业的存在意义逐渐对准了其应当具有的社会价值定位;第三,儒商的"仁爱"精神进展为"仁爱"文化,为现代商企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杨洁高孙尚诚
- 关键词:儒商社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