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锃

作品数:26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7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社会工作
  • 5篇公共性
  • 4篇社会
  • 3篇个案
  • 2篇心理治疗
  • 2篇医疗资源
  • 2篇照顾
  • 2篇症候群
  • 2篇青年
  • 2篇自我
  • 2篇精神卫生
  • 2篇护理保险
  • 2篇个体化
  • 2篇保险
  • 2篇本土
  • 1篇都市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化
  • 1篇心灵

机构

  • 24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市虹口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25篇杨锃
  • 1篇郑宏
  • 1篇谢迎迎
  • 1篇梅竹
  • 1篇汪作为
  • 1篇陈海滨
  • 1篇孙晓彤
  • 1篇陈婷婷
  • 1篇李川

传媒

  • 4篇社会建设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社会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社会工作与管...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海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社会工作
  • 1篇都市社会工作...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危机下,能否拒绝社会性危机 20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和日本经济衰退被引量:3
2009年
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场金融风暴不仅对西方主要经济大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也正在对发展中的中国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经济转型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对中国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面前,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这场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及其机遇予以回应。为此,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和本刊编辑部联合邀请上海部分青年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虽然这场全球金融风暴开始不久,我们很难预测它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已经使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相信,全球金融风暴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风险和挑战,而且也是机遇。它会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成熟,它会孕育一个建立在自己文化土壤上,同时又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它会培育和发展出"国家与社会"的新型关系。
杨锃
关键词:广场协议经济危机经济衰退
健康治理视域下的数智化精神健康服务:情景、实践与挑战
2024年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精神健康服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从健康治理的视域出发,结合“治理术”的理念,考察了这一新兴领域服务机制与服务方法的实践创新。在回顾近年来精神健康社会服务相关研究的同时,本文还考察了数智化自杀干预、远程精神健康服务、智能化文本信息干预以及量化自我的应用等具体实践情景。这些数智化精神健康服务的多种情景和实践案例,可以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拓展新的工作场域,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工作者应当如何倡导构筑科技赋能、数智向善的“有算法伦理”的社会。
杨锃朱佩怡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化从何而来?——基于2014上海大都市社区调查(SUNS)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探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从何而来的问题。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时间不长,其考试制度的确立则更短,导致社会工作教育界和实务界对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并未达成普遍共识。基于上海大都市社区调查中对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检验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源自其专业教育,以及其职业水平考试制度,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方面社会工作者的所接受的专业教育程度越高,则其专业化水平也就越高;同时,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对其专业化程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回应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迷思,为强化其专业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实证依据。
杨锃王群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职业资格
“联结生活”视角下社会工作的职业与薪资——助人服务“购买”中的社会性与国家性被引量:4
2022年
作为职业,社会工作的标志在于通过专业助人领取薪资。领取薪资使社会工作者区别于志愿者。但社会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助人职业有别,通常无法要求服务对象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在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级阶段,社会工作的薪资从何而来,成为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泽利泽立足人际交往关系与经济互动的视角,对考察社会工作职业特性和薪资问题极具启发性。“联结生活”的视角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到助人关系与经济关系共存的可能性。社会工作为实践社会正义承诺,达成社会福祉目标,并不必然与经济交易断绝联结;政府标定社会福利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也不必然导致社会工作的“去社会性”。“联结生活”提供了使社会性、国家性与经济因素产生叠加与融合的可能路径,从而达成对助人服务更有意义的购买。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探索并实现社会性与国家性相统一的可能路径。
杨锃莫佳妮
关键词:社会工作薪资社会福利
以代际中的自我为方法:当代白领青年的工作意义建构被引量:3
2022年
伴随着劳动力过度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以及资本控制方式隐秘化,白领青年“工作为了赚钱谋生”的意识被进一步强化,工作之于青年似乎陷入意义贫困的状态中。但以往研究缺乏对青年“自我”主体化工作意义建构的纵、横双重维度的系统探索。本文在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验材料,借助“自我经营主体”的隐喻,区分白领青年的工作意义建构的典型类型和特征,明晰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社会底蕴以及代际传承的文化意义:力图提高收益仅是当代白领青年工作意义构建的一种表象,实则是为了获得重要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以实现自我的社会肯定。
杨锃叶珍
“隐蔽青年”症候群及其援助路径的探索被引量:6
2012年
近年来,"隐蔽青年"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本文基于实际案例,认为"隐蔽青年"是精神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症候群。通过考察该症候群的起源、有关该群体的争论,在分析其精神病理特征基础上,探讨导致隐蔽青年出现的社会结构变化,并结合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就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的"隐蔽"问题的具体介入途径进行了探讨。
杨锃
关键词:个体化
“正常化”视野下公共性建设之探索——基于城市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利用与改善被引量:10
2018年
无障碍设施具有通用性,然而国内对其使用状况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基于"正常化原理",并结合当事者主导与公共性的理念,本文以"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所呈现的公众利用意识为发端,探讨被误解成只为残障者而建的无障碍设施如何被公众更广泛接纳的可能路径。与以往研究强调残障者作为特殊群体,须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制度保障不同,本研究基于残障的普同模式,认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间的互动,增进对障碍的理解,是促进公众提升认知并接纳无障碍化的可行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区教育和社会倡导,可以实现无障碍设施从仅供他者使用转变为通用设施。上述实现无障碍设施通用化的社区建设,呈现出一种基于互动关系而产生的公共性特征。
杨锃
关键词:正常化公共性
替代服务与社区精神康复的转向——以日本“浦和贝塞尔之家”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文章基于对替代服务概念的理解,通过考察日本在开展精神康复中运用替代服务的典型案例,探讨了替代服务的作用及对专业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替代服务与专业服务之间的关系既不完全等同于以往传统助人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专业关系,又不完全体现为去专业化的朋辈支持,而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独特关系。在这一独特关系中,精神障碍者自助开展的替代服务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与专业服务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互相协作的关系,从而提升了精神障碍者的主体性与生活质量。正是在改善当事者主体性的意义上,文章认为建设精神卫生公共性需要发展替代服务,进而在本土社区精神康复之中,展望开展替代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能路径。
杨锃
关键词:社会工作公共性
社区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对S市M社区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在现有的社区治理框架中,城市基层治理如何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和多元主体的共治,从而促进社会建设?S市M社区近些年来的垃圾分类回收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过程,呈现出社区工作的一系列运作机制,从而实践了在基层政府引导下,社区多元主体自主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和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M社区在公共事务中的治理经验无疑是实现社区治理转型上的一大创新。该案例研究显示,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并形成居委会与社会组织的有效联动机制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杨锃史心怡
关键词:公共性垃圾分类回收
从“人格崇拜”到“自主自我”——社会的心理学化与心灵治理被引量:15
2019年
为究明现代人缘何关注自我心灵、认可心理治疗,本文对相关的社会理论展开了考察,并探讨了心理学化社会的心灵治理。基于"人格崇拜",现代社会令个体树立起"人格神圣"的观念。而仪式行为互动论则进一步将世俗化社会中的个体自我神圣化。情感社会学综合了前两者之说,继而在人格、脸面的基础上开启了更具抽象意义的心灵神圣观。但是心灵神圣同时伴随着心理危机,作为重建个体与社会互动秩序的存在,心理治疗不只是解放心灵,还兼具对心灵的规训。为超越解放与规训的二元对立,实现"心灵解放",心灵治理指向了塑造具有"自主自我"的现代人。
杨锃
关键词:心理治疗心理学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