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雪莲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缺血
  • 7篇脑缺血
  • 6篇卒中
  • 5篇血性
  • 5篇急性
  • 4篇脑卒中
  • 3篇弹力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图
  • 3篇药物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雷公藤
  • 3篇雷公藤红素

机构

  • 24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杨雪莲
  • 10篇孙家兰
  • 10篇李龙宣
  • 9篇江梅
  • 7篇蔡丽瑛
  • 7篇来小音
  • 5篇柴长凤
  • 5篇孙鑑
  • 4篇朱玮
  • 3篇计海峰
  • 3篇卜碧涛
  • 3篇周飞
  • 2篇彭彬
  • 2篇黄丙仓
  • 2篇施琴
  • 2篇陈玮
  • 1篇倪建俐
  • 1篇施怡
  • 1篇许凤
  • 1篇陈维香

传媒

  • 9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4
  • 4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OAR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预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SOAR(Stroke subtype,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classification,Age and prestroke modified rankin,m SOAR)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出院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公利医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1 461例,记录年龄、性别、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卒中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信息,并于入院时使用m SOAR量表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行m RS评分,以出院时出现死亡或重度残疾(m RS≥4分)作为不良预后事件。结果:出院时382例(26.1%)患者出现不良预后事件。在m SOAR评分1~6分之间,每增加1分,患者出院时存在残疾的风险都会有显著增加(P<0.001),出院时不良预后风险在m SOAR评分0~3分组与4~8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 SOAR评分预测患者出院时不良预后风险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8(95%CI为0.844~0.891)。结论:m SOAR量表对我国AIS患者出院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较强。
计海峰杨雪莲姚峪岚蔡丽瑛来小音吴大玉徐瑜梅江梅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量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雷公藤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SL)在脑缺血后对血管新生的作用及CSL在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入24 h和7 d两大组,分别再分为假手术组,试剂对照组,低剂量CSL组(0.5 mg/kg)、中剂量组(2 mg/kg)、高剂量组(5 mg/kg),每组8只大鼠。除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缺血90 min再灌注30 min首次灌胃给药,每日一次给予相应剂量的CSL。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评估,脑组织切片染色综合评价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的含量,观察细胞凋亡率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层微血管密度改变,ELISA法检测VEGF和MMP-9的含量。结果 (1)与对应假手术组比较,各干预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VEGF、MMP-9水平:与试剂对照组同时点比较,CSL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L中、高剂量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31:与试剂对照组同时点比较,CLS中、高剂量组CD31阳性率减少(P<0.05);CLS中、高剂量组24 h与CLS中、高剂量组7 d比较,CD3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L-1β:7 d干预时与试剂对照组比较,CSL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和7 d干预时,CSL高、中、低剂量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CSL在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即通过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和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并且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更加显著。在脑缺血急性期,CSL抑制炎性因子,减轻细胞凋亡的作用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这并不受其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
杨雪莲蔡丽瑛顾夏菊朱玮江梅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脑缺血血管新生神经保护
升降散加味对吉西他滨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升降散加味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疗效。方法将60例拟吉西他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患者予吉西他滨联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升降散加味。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第4、7、10、14天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与PLT最低值,以及PLT<75×10^(9)/L与PLT<100×10^(9)/L的持续时间。结果中药组患者化疗后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尤其在化疗后第7、10、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PLT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升降散加味可有效防治吉西他滨致血小板减少症,值得临床推广。
李志华杨雪莲周熙琳黄美琴倪建俐麻志恒
关键词:升降散加味吉西他滨血小板减少症
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与后循环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后循环卒中进行溶栓治疗时的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对其预后的评价.方法:对20例符合后循环卒中并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在使用溶栓治疗前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GCS量表和改良Rank...
杨雪莲蔡丽瑛柴长凤顾夏菊朱玮孙鑑
雷公藤红素联合tP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联合tPA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并即刻干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干预组、tPA干预组和雷公藤红素联合tPA干预组,生理盐水和tPA剂量均为2 mg/kg,雷公藤红素的浓度为5 mg/kg,以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再灌注后24 h脑梗死体积,以及梗死灶炎症因子IL-1β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TUNEL法)以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反应(CDll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各组疗效。结果与生理盐水干预组比较,tPA干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IL-1β含量、细胞凋亡率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tPA干预组比较,雷公藤红素联合tPA干预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与tPA联合应用时,雷公藤红素可以明显减轻tPA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且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杨雪莲孙鑑赵泽飞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雷公藤红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CSL)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1只;0.9%氯化钠溶液干预组(对照组),11只;CSL不同浓度干预组,干预浓度分别为2mg/kg(CSL 2组,11只)、5mg/kg(CSL 5组,8只)和10mg/kg(CSL10组,8只),均选择直接口服的给药方式。除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外,其余各组均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并即刻给药,再灌注后24h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假手术组、对照组和CSL 2组中,仅CSL 2组大鼠有CSL蛋白表达。对照组、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梗死体积比值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CSL 2组、CSL 5组的NSS评分、IL-1β和NO含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梗死体积比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均<0.05);CSL 5组的NSS评分显著低于CSL 2组(P<0.05),梗死体积比值显著小于CSL 2组(P<0.05)。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大鼠几乎未见CD11b阳性细胞;对照组大鼠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胞体增大,细胞多为激活状态;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大鼠的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且细胞胞体较小,部分具有伸向各个方向的细胞突起。对照组、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的小胶质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口服摄入一定剂量范围内的CS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与其抗炎作用、抑制凋亡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杨雪莲孙鑑江梅孙家兰柴长凤徐莉敏陈维香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比较及实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法行TOAST分型及CISS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及差异。结果 1TOAST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小动脉闭塞型54例(36.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39例(26.00%),不明病因型35例(23.3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67%),其他明确病因型3例(2.00%)。CISS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52.00%),穿支动脉疾病33例(22.00%),心源性脑卒中19例(12.67%),不明病因17例(11.33%),其他病因3例(2.00%)。2 150例患者分别按TOAST分型和CISS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其中50例(33.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3 2位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使用TOAST分型时130例(86.67%)相同,Kappa值为0.82;采用CISS分型时132例(88.00%)相同,Kappa值为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ISS分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病因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发病机制,减少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为其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杨雪莲蔡丽瑛孙家兰江梅柴长凤顾夏菊朱玮孙鑑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
支链氨基酸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中的变化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支链氨基酸(BCA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收集54例MG患者纳入MG组,另设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血中BCAAs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比较2组的差异。使用BCAAs喂养EAMG小鼠,评估其肌力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G组患者血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降低,而TNF-α、IL-6、IL-8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饮食组相比,BCAAs饮食组小鼠症状较轻且TNF-α、IL-6、IL-8水平降低(P<0.05)。结论:BCAAs有益于改善MG的免疫反应,通过调节BCAAs的代谢或其相关的转运蛋白及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调节MG免疫的新切入点。
来小音来小音杨雪莲杨雪莲李龙宣李龙宣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非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非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ghy,TEG)参数的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溶栓患者99例,同时选取排除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科其他住院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凝血常规和TEG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卒中组分为轻度卒中组48例,中重度卒中组51例,后者根据病程30 d时NIHSS评分改善情况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TEG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与症状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均增高,并且在中重度卒中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中重度卒中组中血栓最大振幅和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及血凝块形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中重度卒中组相比,轻度卒中组凝血反应时间和血凝块形成时间明显增高(P<0.05),FIB和血凝块溶解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的K值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卒中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常规联合TEG参数检测可能对判断卒中严重程度及衡量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来小音胡荣郭孙家兰张瀚文吴国炉李龙宣杨雪莲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常规
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脑卒中为老年人群高发疾病,尿潴留为脑卒中急性期常见并发症。研究脑卒中后尿储留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防治和预后将为进一步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十年该领域国内外发表的文章,深入探索了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杨雪莲李龙宣
关键词:脑卒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