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A组105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1 000例采用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C组600例采用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B、C组均取穿刺点于锁骨下方胸前区外侧,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感染病例导管尖端及血液送细菌培养。结果A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感染率为3.81%,B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感染率为0.70%,C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20.345,P<0.001)。结论一针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置管和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是创新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 郑立李义贤洪瑞乔林志强侯春燕
- 关键词:皮下隧道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 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感染预防
- 2006年
-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IMSV)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感染预防措施。方法600例手术病人,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2%。并发症:无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气胸、血胸、臂丛神经损伤;误穿锁骨下动脉5例,经局部压迫未造成血肿。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有一定作用,可为中心静脉穿刺提供一条新途径。
- 郑立李义贤林志强侯春燕程一霓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
- 逆-顺联合引导法用于困难插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逆 顺联合引导法用于困难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 5例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成年病人 ,ASAⅠ~Ⅲ级 ,Mallampati困难插管评估Ⅲ级者 37例 ,Ⅳ级 3例 ,术前估计为非困难插管者 5例。 4 0例直接应用逆 顺联合引导法插管 ;5例经盲插失败 ,改上法引导插管成功。结果 插管成功率 10 0 %。结论 逆
- 李义贤林志强李喜荣吴安宏
-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手术
-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 0 0例手术及放疗、化疗病人 ,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其中 4 80例行右侧穿刺 ,2 0例行左侧穿刺。结果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 98%。并发症 :气胸 0例、血胸 0例、臂丛神经损伤 0例、误穿锁骨下动脉 4例 ,经局部压迫未造成血肿。结论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 ,操作容易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
- 李义贤林志强李喜荣郑立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可行性
-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 0 0例全身麻醉及硬膜外腔麻醉的手术病人 ,其中 5 5 0例行右侧腋静脉穿刺置管 ,5 0例行左侧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 99%。误穿腋动脉 2例 ,经局部压迫未造成血肿。结论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法 ,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为中心静脉穿刺提供新途径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李义贤林志强李喜荣吴安宏
- 关键词: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