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霄沛

作品数:70 被引量:44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跃层
  • 10篇温跃层
  • 8篇年际
  • 8篇年际变化
  • 7篇夏季
  • 7篇ENSO
  • 6篇环流
  • 5篇海表
  • 5篇海表温度
  • 5篇黑潮
  • 4篇盐度
  • 4篇水团
  • 4篇年代际
  • 4篇热通量
  • 4篇SST
  • 3篇东海黑潮
  • 3篇东中国海
  • 3篇信号
  • 3篇异常信号
  • 3篇中国海

机构

  • 68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总参谋部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70篇林霄沛
  • 39篇吴德星
  • 8篇郑沛楠
  • 7篇鲍献文
  • 7篇孟祥凤
  • 5篇王悦
  • 5篇张媛
  • 4篇宋翔洲
  • 4篇陈朝晖
  • 3篇马超
  • 3篇陈学恩
  • 3篇万修全
  • 3篇沈飙
  • 2篇吴立新
  • 2篇宋振亚
  • 2篇钱成春
  • 2篇宋新
  • 2篇陈新平
  • 2篇周舒岚
  • 2篇山峰

传媒

  • 2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海洋学报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第二十一届全...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Marine...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2003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平洋有效重力位能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成因初析
2007年
采用有效重力位能的最新算法(Huang,2004)和马里兰大学海洋模式同化资料计算太平洋部分区域的有效重力位能。统计分析表明:整个太平洋的有效重力位能1970年代末期之后有明显减小的趋势;20°N以北的北太平洋的有效重力位能1970年代末期之后是增大的,与整个太平洋有效重力位能的年代际变化相反,但变化趋势的转变时间要比整个太平洋的早;热带太平洋的有效位能变化与整个太平洋的变化较为一致,1970年代末期之后有明显的减小。总体来看,20°S以北的太平洋有效重力位能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明显。伴随着太平洋及其不同海区有效重力位能的年代际调整,北太平洋中高纬度SST在1970年代末期之后明显变冷;热带太平洋的温跃层也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变浅而热带东太平洋温跃层加深;太平洋的重心深度伴随着气候跃迁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引起相应海域重力稳定程度的强弱变化,导致有效位能产生年代际变化。
陈珂吴德星孟祥凤林霄沛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北太平洋Rossby波垂直结构特征初步分析
2007年
利用Argo浮标观测的温度、盐度剖面资料分析无背景流下北太平洋准地转Rossby波的垂直模态,并结合Levitus资料分析各个模态Rossby波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海洋垂直方向上层结的存在使Rossby波的垂直结构偏离了正规的正弦或余弦曲线。在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的大部分地区,第一斜压模Rossby波占据主要地位,与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的海表面高度异常资料所揭示的海表面波动特征相一致;而在黑潮延伸体南部的回流区域,则主要体现第二斜压模Rossby波占优的特性,该现象与模态水的形成及分布有关。
钱慧吴德星林霄沛
关键词:ARGO浮标ROSSBY波
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观测回顾和展望被引量:3
2022年
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是全球海洋动力过程最复杂、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和全球海洋渔业产量最大的区域之一,然而,目前对该海区物理、生态及生地化循环等过程的认识仍受限于长期连续海洋观测资料的缺乏。本文回顾了国际上针对黑潮延伸体海区的相关观测情况和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该区域观测系统的构建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包括构建了全球首个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定点观测系统;发现黑潮延伸体海区海洋涡旋的平流效应对该海区模态水的总潜沉率贡献超过一半,所携带当地的模态水只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就可到达海盆的西边界;基于潜标首次展示了黑潮延伸体区域3种不同类型次温跃层涡旋流速的直接观测结果,为开展其生成消亡机制及其全球次表层物质能量输运提供了重要的现场观测基础。最后,本文展望了今后观测系统的发展方向,即在跨圈层和多学科交叉方面发展成为我国在西北太平洋重要的深远海综合观测网络。这将为揭示多尺度物理-生物过程耦合、深海能量串级及其气候效应与深海碳循环等领域实现突破提供重要的观测支撑。
陈朝晖林霄沛林霄沛管延锋马昕张岳奇马克
日本海大和海盆内上层特征水浅析
本研究利用国际Argo 观测中心提供的全球浮标资料,选定日本海大和海盆内南部(38.5°N,135.5°E)和北部(39.5°N,137.5°E)两点来研究。根据Uda 等对日本海特征水的定义,本研究将温度0℃<t <1...
宋翔洲林霄沛张爽郑沛楠
关键词:温度变化温跃层
文献传递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观测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快速增加,但21世纪以来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有减缓趋势,呈现变暖"停滞"现象,这对已有的全球变暖认识带来挑战。围绕"变暖‘停滞’机理及其可预测性"这一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辨识变暖"停滞"的时空特征,阐明外部强迫和内部自然变率的相对贡献;2阐明全球变暖停滞背景下,大气在气候系统能量热量再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3阐明全球变暖"停滞"背景下,海洋动力热力过程对能量热量再分配的调制机理;4探讨全球变暖"停滞"现象的可预测性,对其未来变化及重要区域气候影响进行预测预估。以期通过变暖"停滞"研究回答人们所关心的目前变暖停滞现象未来发展及其对我国及周边的"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南北极重要区域的影响,为我国未来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林霄沛许丽晓李建平罗德海刘海龙
关键词:可预测性
冬季黄海暖流变化及其原因浅析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高分辨率的ROMS模式,以黄海暖水舌作为黄海暖流的示性指标,采用了谱分析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黄海暖流主轴东西向的摆动和暖水舌南北向的变动,结果表明:(1)黄海暖流暖水舌的南北向变动存在5 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与纬向风速、超前其1个月的纬向风速和超前其1个月的经向风速相关,风速大则前锋位置就北移;(2)黄海暖流主轴的东西向摆动存在6~7 a的周期变化特征,与超前其1个月的经向风速相关,风速大则主轴西移。
宋新林霄沛王悦
关键词:黄海暖流主轴风速
1945~2006年东中国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48
2009年
通过对HadISST1资料1945~2006年海表温度(SST)的分析,发现在东中国海SST具有明显的长期升高的线性变化趋势,平均每年升高0.015℃,在这62 a共升高了0.9℃。其中,东海的升温现象最为突出,从福建和浙江两省沿岸向东北方向扩展的大片海域,是整个东中国海SST变化最大的所在。由于台湾海峡常年向北的流动和台湾岛东北侧向北的黑潮水入侵在1945~2006之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强,它们对热量平流输运的增加有利于东中国海SST长期升高。同样起到促进作用的还有海面风场所控制的垂向卷夹过程。海面净热通量的变化抑制了东中国海SST的长期升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东中国海SST的长期变化趋势极有可能是受到太平洋长期变化的影响。
冯琳林霄沛
关键词:东中国海SST
嵌套模式对渤海湾潮致余流的高分辨率模拟
本文针对渤海湾的潮汐潮流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直接选取湾口为开边界通过水位驱动模式和利用嵌套模式通过流速驱动下的渤海湾潮致余流的异同,分析开边界的选取对渤海湾潮致余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海余流对湾内有重要影响情...
王悦吴德星林霄沛
文献传递
渤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
采用POM模式,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SST)数据并考 M2分潮作用,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重点分析了渤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风应力和热盐结构的季...
林霄沛吴德星鲍献文江文胜
文献传递
深海大洋能量传递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大气动力过程影响
吴立新王伟林霄沛甘波澜陈朝晖
深海大洋不同尺度运动过程之间的能量传递不仅为深海大洋热量输送提供重要通道,也对地球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循环有重要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虽然在海洋能量传递的某些具体过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缺乏对整个深海能量传递及输运机制...
关键词:
关键词:深海大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