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瑞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肺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由于肺组织无再生能力,肺疾病的治疗成为棘手的问题。目前认为骨髓源性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能定向分化成为肺组织细胞,将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肺组织,通过诱导剂使其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从而产生肺泡组织。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现对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各种肺疾病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柳瑞军钟竑
- 关键词:肺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SPC阳性细胞的试验研究
- 目的:骨髓来源的细胞是目前细胞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许多证据都显示骨髓来源的细胞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肺泡两型上皮细胞。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参与了肺组织再生。体外干细胞分化成肺泡两型上皮细胞的实验数据大多来自具有...
- 马南钟竑梅举柳瑞军单根法张辅贤李国庆丁芳宝
- 文献传递
- 外源性VEGF165调节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诱导的Th17/Treg失衡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是否存在幼稚Th淋巴细胞的Th17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s)之间的Th 17/Treg失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是否可缓解这种失衡.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60只,3~4周龄,体质量0.016 ~0.020 kg.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MI组、AMI-S组和AMI-Ⅴ组,每组20只.AMI组为对照组,AMI-S组为异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组,AMI-Ⅴ组为心肌梗死VEGF165治疗组.分别于异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SMT)1、2、4和7天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组小鼠的Th17和Treg细胞比率.蛋白芯片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有关促炎细胞因子、调节性细胞因子、关键转录因子、ROR-γt mRNA以及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AMI组相比较,1、2、4、7天后,AMI-S组的调节细胞百分比、有关细胞因子浓度和转录因子Foxp3mRNA低,AMI-Ⅴ组高;AMI-S组的Th17细胞百分比、有关细胞因子浓度和ROR-γt mRNA高,AMI-Ⅴ组低;AMI-S组中Th 17/Treg细胞比率显著增加,而AMI-Ⅴ组明显减少.结论 异体SMT后,炎性和免疫反应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Th17/Treg失衡.转染VEGF165可减缓TH 17/Treg失衡.
- 柳瑞军过常发陈昶姜格宁
- 关键词:细胞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内皮祖细胞参与肺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治疗作用研究
- 目的: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观察SDF-1和肺腺癌细胞对EPCs的趋化迁移作用,以及AMD3100影响SDF-1和肺腺癌细胞对EPCs的趋化迁移作用;建...
- 柳瑞军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肺癌新生血管形成
- 文献传递
- 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对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参与肺腺癌新生血管的形成。方法利用携带Lac 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以最佳转染浓度转染EPCs,然后将EPCs经肺腺癌动物模型的尾静脉注入,分别在第6、7、8周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X-gal染液显色,观察EPCs参与肺癌血管的形成。结果 AD5F35Lac Z转染EPCs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400;当MOI=400时,AD5F35Lac Z的转染率最大,为97.13±2.08。Lac Z基因转染的EPCs体外培养2周后开始增殖,移植入肺癌动物模型后,第8周参与肺癌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 EPCs移植后参与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 柳瑞军熊健陈苏峰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再生肺癌
- Th17/Treg细胞免疫调节平衡的变化在移植骨骼肌成肌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中的研究
-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最有潜力的治疗措施,目前多项研究显示移植进入心梗区域的同种异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存活率非常低,一般24小时后的存活率低于20%,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严重的影响了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治疗效果。可能...
- 柳瑞军
- 关键词:TH17/TREG细胞心肌梗塞
- 文献传递
- 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血管形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人体内存在一种能以血管发生方式形成新生血管的内皮祖细胞,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生后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的理论。目的:观察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6-05/2007-03在新华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接近足月的妊娠杂种犬1只,用于制备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成年犬3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8只/组。方法:2组犬均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出后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向冠状动脉内注射含5×106个血管内皮祖细胞(经BrdU标记)的生理盐水2mL,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单纯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4,8周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确认梗死模型,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血管新生情况,vW因子染色观察梗死心肌血管数。结果: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以及小血管形成。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区小血管上可见部分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BrdU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新生血管。细胞移植组在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vW因子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不表达vW因子。心肌梗死后第1,4,8周,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心肌缺血区、梗死区的血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至梗死心肌后可参与血管形成,但尚不能够促进心肌的血管再生。
- 李博赵宏光钟竑柳瑞军马南单根法梅举张辅贤李国庆
- 关键词: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再生
- 用于微创胸腔镜手术的肿瘤夹持钳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微创胸腔镜手术的肿瘤夹持钳,其包括手柄、第一关节、连动杆、第二关节和钳口,所述钳口包括与所述第二关节连接的两根钳杆,所述两根钳杆均包括支撑结构和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中,两个所述夹...
- 柳瑞军
- 文献传递
- 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血管形成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心肌梗死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取妊娠犬脐血,体外分离、培养、扩增EPCs,免疫组化鉴定。建立成年杂种犬梗死模型,经BrdU标记的EPCs灌注移植入梗死区域,1、4、8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HE染色确认梗死模型、免疫组化染色BrdU观察EPCs参与梗死心肌血管形成、vW因子染色观察梗死心肌血管并计数以观察EPCs移植组与对照组血管形成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为EPCs;HE染色示心肌梗死区有大量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形成;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梗死心肌区域标本内小血管上存在BrdU阳性细胞;EPCs移植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后第1、4、8周的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的血管计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犬脐血EPCs梗死心肌移植可参与血管形成,但不能促进心肌的血管再生。
- 赵宏光钟竑柳瑞军马南单根法梅举张辅贤李国庆
- 关键词: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再生
- 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诱导培养和扩增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并改进从人骨髓中分离、诱导培养和体外扩增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为EPCs参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细胞分离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hBMMNCs),分别培养在包被人纤维连接蛋白(HFN包被组),包被明胶(明胶包被组)和未包被(未包被组)的培养皿内,利用EBM-2培养4~7d后出现细胞克隆集落(cellcolony—forming units,CFUs),挑选内皮祖细胞样CFUs继续培养(CFUs挑选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KDR+和CD133+KDR+双荧光阳性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PCs表面标记CD133、CD34、CD31、vWF和KDR的表达。结果用Optiprep^TM分离液可从人骨髓中更有效地分离出hBMMNCs,进而诱导获取更多EPCs并可进行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33+KDR+细胞高达70.4%±5.4%,CD34+KDR+细胞高达69.1%±8.7%;HFN包被组和明胶包被组细胞生长一样旺盛,均可促进EPCs的贴壁生长,促进其生长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未包被组细胞生长数量最少。培养7d的贴壁细胞表面标记CD133、CD31、vWF和KDR均呈阳性,培养14d的贴壁细胞表面标记CD34呈阳性。结论CFUs挑选法可以从人骨髓中成功地获取更多EPCs并在体外扩增,提出了另一种获取EPCs的高效简单方法,进一步拓宽了获取EPCs的方法和范围。
- 柳瑞军钟竑单根法许勤熊健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