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碧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促肺鳞癌细胞凋亡并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 李玲田琳梁嘉碧刘昭前
-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3年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36例ADR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73.73%,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是引发ADR的高发药物,其余依次为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3.05%,全身反应占22.88%,胃肠道反应占10.17%;可治愈与好转的ADR占99.15%,死亡及长期昏迷各占0.42%。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ADR虽然有一定不可预见性,但在实际临床用药中,加以注意是可以避免造成重大损害的。
- 陈奕伸万正兰卓飞霞梁嘉碧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肾移植后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缓释剂型时基于基线谷浓度的调整方案
- 2020年
-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基线血他克莫司谷浓度(C0)的受者,将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后C0的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根据肾移植受者术后基线C0,将130例受者分为两组,A组受者转换前基线C0≥6μg/L,普通剂型与缓释剂型他克莫司剂量按1∶1转换,B组受者基线C0<6μg/L,普通剂型与缓释剂型他克莫司剂量按1∶1.1转换。比较两组在药物转换前后C0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肾脏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转换前相比,转换后两组间他克莫司日平均用量和单位体重平均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转换前相比,两组受者在转换后第7天的C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换4周(第28天)时B组受者C0波动范围较小,与转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而未调整初始剂量的A组受者转换第28天的C0仍明显下降,与转换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受者基线C0低于6μg/L,在将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成他克莫司缓释制剂时增加10%~20%左右的用药剂量,以维持C0的稳定,避免C0出现大范围波动。
- 李景赵娟芝舒婧娴黄斌梁嘉碧田琳郭振宇
- 关键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免疫抑制剂
- 我院微生物检查常见检出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上常见检出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4年9月我院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将分离出的细菌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共分离或培养出各种病原体14 6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 790株居首,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 313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70株,鲍曼不动杆菌670株;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15株居首,其次为粪肠球菌223株,溶血葡萄球菌98株;其他微生物检出最多的是解脲支原体1 446株,白假丝酵母菌769株,人型支原体187株。结论:定期的检出菌分布调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了解医疗机构内部的细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指导,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陈奕伸杨盈盈梁嘉碧洪仲思
- 关键词:微生物检查检出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合理用药
- 热疗用阿霉素温敏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制备热疗用阿霉素温敏纳米粒,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合成两亲性温敏嵌段共聚物P(NI-PAM-co-DMAAM)-b-P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温敏纳米粒。用滴注法制备载药温敏纳米粒,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对温敏纳米粒制备工艺中温敏嵌段共聚物的浓度(A)、水相中阿霉素的浓度(B)、搅拌时间(C)等因素进行优化,对优化后工艺进行验证并在4℃下贮存90d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合成了两亲性温敏嵌段共聚物,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40.3℃;最佳工艺为A0.15mg.mL-1、B0.045mg.mL-1、C1h,3批制剂的平均包封率为41.9,平均粒径(155±2.7)nm;90d内制剂外观、粒径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备了阿霉素温敏纳米粒,且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 樊秋平梁嘉碧杨海云郭新铭罗葆明吴传斌
- 关键词:阿霉素正交设计包封率稳定性
- 珠三角地区人群CYP3A5*3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研究CYP3A5*3(rs776746)在珠三角地区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及探讨它对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间拟使用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住院患者310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CYP3A5*3基因型,并总结近期该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结果 (1)CYP3A5*3在珠三角地区的GG、G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480、0.410和0.110, 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685和0.315;(2)本研究的CYP3A5*3基因型和数据库中已有的中国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07);(3)CYP3A5*3的GG型与他克莫司、卡马西平和氯吡格雷药效增强相关。结论 CYP3A5*3多态性检测在中国人群他克莫司、卡马西平和氯吡格雷的个体化治疗中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 陈文礼任晓帅梁嘉碧彭卓罗文基田琳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个体化药物治疗
- 升血小板胶囊对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升血小板胶囊用于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人群特征及临床疗效,在广泛人群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临床上联合用药合理性及不同联合用药间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医院2812例使用升血小板胶囊的肿瘤CIT患者信息,根据联合用药分4组,A治疗组1522例(单用升血小板胶囊),B治疗组719例(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C治疗组786例(联合白介素11)以及D治疗组9例(联合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CIT分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C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治疗分期中,四组的CIT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能显著改善肿瘤CIT血小板水平,尤其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白介素-11效果明显,总体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娟芝刘春华李景梁嘉碧朱风雷罗文基
- 关键词:升血小板胶囊联合用药
- 人血浆中左炔诺孕酮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及生物等效性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炔诺孕酮的浓度,并应用于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左炔诺孕酮参比及受试制剂1.5 mg,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法处理后,进行LC-MS测定。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中药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_(1/2)分别为(11.2±s 2.4)和(12±3)h,c_(max)分别为(9±4)和(10±5)μg·L^(-1),t_(max)分别为(2.5±0.9)和(2.5±0.9)h,AUC_(0~36)分别为(87±28)和(88±30)μg·h·L^(-1),AUC_(0~∞)分别为(94±30)和(97±32)μg·h·L^(-1);按AUC_(0~36)计算,左炔诺孕酮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5±21)%。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可用于左炔诺孕酮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经统计学检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田媛梁嘉碧张尊建冯舒丹冒国光
-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药动学色谱法光谱法生物等效性
- 葡醛内酯片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疗效比较及用药成本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葡醛内酯片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85例需门诊抗痨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应用葡醛内酯片防治药物性肝损害,B组43例应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预防,每月复查肝功能指标,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用药成本。结果:A、B两组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葡醛内酯片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效果接近,但使用葡醛内酯片更加经济,有利于节省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 陈奕伸洪仲思梁嘉碧
- 关键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抗痨药物性肝损害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常见配伍禁忌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归纳总结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配伍禁忌。方法:收集2004-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伍禁忌的文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有73种药物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配伍使用常出现变色、浑浊、产生沉淀等现象,溶液的pH值、温度、光线等会对奥美拉唑钠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应与其他药物配伍,临床使用时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或生产厂家提供的专用溶剂作溶媒,现配现用,并在12h内滴注完毕。
- 陈奕伸梁嘉碧卓飞霞
- 关键词: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