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效贵 作品数:21 被引量:176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陈先敏 梁效贵 赵雪 高震 吴巩 申思 林珊 周丽丽 周顺利关键词:玉米 国家审定 不同时期补灌对春玉米植株氮再分配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2016年 为探究春玉米花后营养器官氮再分配及氮素利用特性对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溉的响应,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吐丝后15 d 4个关键时期的灌水处理及不灌水对照,进行了2年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生育前期灌水能够显著增加吐丝期叶片氮浓度和积累量,但茎秆中氮素增加相对不明显。大口期和吐丝期灌水显著促进了叶片和茎秆中氮素的再利用,叶片氮素再利用率达到34%~59%。灌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株籽粒氮积累量,但籽粒氮含量下降了3.6%~25.4%。各时期补充灌水有效改善了春玉米的氮利用特性,2年中受粉正常年份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效率、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2.8%~11.2%,29.2%~59.4%,14.3%~25.0%。灌水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的再利用,有效改善了玉米的氮利用特性,其中吐丝期灌水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高震 吕新月 王佳慧 梁效贵 赵雪 周顺利关键词:春玉米 补充灌溉 氮素利用效率 氮肥后移对滴灌夏玉米源库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7年 为研究氮肥后移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改善、籽粒库容的调节以及增产效应,选择库容差异较大的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设置氮肥全部(100%)底施、底施40%+十二叶展(V12)60%、底施40%+吐丝期60%和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处理。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登海605和郑单958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4.4%~33.3%和6.1%~16.9%;籽粒建成期玉米素核苷含量、籽粒绝对含水量、体积分别提高了9.4%~53.0%、5.2%~13.5%、5.1%~13.5%和9.7%~45.9%、12.5%~36.4%、5.6%~30.6%;库容及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了籽粒灌浆速率,快速灌浆阶段的灌浆速率分别提高了0.66~2.24mg/(粒·d)和0.65~1.64mg/(粒·d)。最终2个品种的粒重及登海605的穗粒数显著提高,分别增产5.8%~13.6%和5.1%~12.4%。氮肥后移保证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源库特性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施肥方式效果最明显。 王佳慧 高震 曲令华 吕新月 梁效贵 张莉 周顺利关键词:夏玉米 滴灌 氮肥后移 不同时期灌溉对华北平原春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干旱胁迫是限制华北地区春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关键因子,探究不同时期灌溉对穗粒数的影响,对提高该地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2014—2016年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吐丝后15 d灌水和不灌水对照(CK),明确不同时期灌水对土壤水分变化、吐丝期穗位叶光合速率、穗粒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和关键生育时期缺水的年份,灌水处理可以提高春玉米穗粒数,其中花期灌水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4%~97.0%(2014年和2015年);而在多雨的2016年,各个灌水处理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大口期灌水促进了春玉米营养生长,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但春玉米花期遭遇干旱胁迫仍会降低穗粒数。花期灌水处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干旱胁迫影响,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都降低,但保证了吐丝—授粉—籽粒建成关键阶段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其吐丝期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提高5.2%~32.8%。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充足的土壤水含量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光合速率(P=0.0034)和穗粒数(P=0.0137),但过多降水(降低光辐射)会影响光合作用及籽粒结实。因此,花期灌水是干旱年份保证春玉米穗粒数的重要措施。 高震 高震 梁效贵 张莉 赵雪 杜雄 崔彦宏关键词:春玉米 穗粒数 光合速率 土壤含水量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明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个密度(52500,112500株/hm^2)下玉米果穗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动态。结果表明:增密使花丝生长速率降低,吐出苞叶的时间延迟,整个果穗的花丝可受精持续时间延长,但不影响花丝的衰老特性。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DH605和ZD958果穗花丝吐出苞叶的时间分别推迟3,1 d,可受精结实持续时间分别延长2 d和1~2 d。高密度下玉米果穗顶部花丝吐丝时间虽晚但仍然有正常受粉结实的潜力。利用分别套袋1~20 d每天统一授粉以及花丝衰老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果穗可受精花丝百分率与衰老花丝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0.964***),说明延迟授粉造成的花丝受精结实能力降低主要是由于早吐丝花丝的衰老造成的。总之,增密对吐出苞叶后的花丝衰老时间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延长整个果穗花丝衰老时间。 林珊 张莉 吴巩 陈先敏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周顺利关键词:玉米 花丝 受精能力 华北地区春夏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分析 <正>【研究背景】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超过了我国粮食产量的1/3,占到了世界玉米产量的2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该地区玉米产量占我国玉米产出的33%。华北地区的玉米产量记录为19吨/公顷,Hybr... 高震 梁效贵 赵雪 张莉 林珊 申思 周丽丽 周顺利关键词:春玉米 夏玉米 气象因素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春夏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分析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超过了中国粮食产量的1/3,占到了世界玉米产量的21%.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该地区玉米产量占中国玉米产出的33%.华北地区的玉米产量记录为19吨/公顷,Hybrid-Maize模... 高震 梁效贵 赵雪 张莉 林珊 申思 周丽丽 周顺利关键词:春玉米 夏玉米 作物产量 推迟收获对华北夏玉米籽粒脱水和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品种差异 被引量:12 2019年 为明确推迟收获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籽粒脱水及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该区域的机械收获籽粒品种,选取28个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综合分析籽粒含水率、穗/粒剪切力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推迟收获日期,平均籽粒含水率从35.5%下降至27.4%,而籽粒抗破损能力则显著上升(P<0.01)。籽粒含水率与静压破损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顶部剪切力(R=-0.796)。产量与含水率和力学特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因此,结合产量选择低含水率,高抗破损能力的品种是可行的。10月2日正常收获,‘京农科728’同时满足10 t/hm^2高产且籽粒机械收获最低含水率28%的要求。收获推迟10 d,则‘豫单112’和‘登海701’可以作为该区域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的备选品种。 梁效贵 赵雪 吴巩 陈先敏 高震 申思 林珊 周顺利关键词:夏玉米 籽粒含水率 剪切力 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40 2013年 为探明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动态及其对氮肥的响应,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进行了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除籽粒外各器官的氮素积累进程都呈单峰曲线,茎鞘在吐丝期达到峰值,而叶片、苞叶和穗轴则到吐丝后12d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籽粒和整株的氮素积累随生育进程持续增加,成熟期最高。与其他器官相比,叶片对氮素供给更敏感,氮胁迫使叶片氮素积累高峰提前,促进氮素提前向外转运,导致其率先衰老。施氮能提高各器官在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但不改变氮素积累变化趋势。总体上,施氮量180kg Nhm-2可满足夏玉米对氮素的需求,获得较高的产量。以各器官氮素积累最大值与成熟期的差值计算,各处理再转运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鞘>穗轴>苞叶,各器官再转运氮素对籽粒贡献率之和平均为53.3%,其中苞叶和穗轴占12.3%,也是籽粒中氮素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经廷 刘云鹏 李旭辉 梁效贵 周丽丽 周顺利关键词:夏玉米 器官 氮肥水平 华北地区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研究 被引量:41 2013年 为了验证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在我国华北地区的适用性,探讨以氮营养指数评价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0、60、120、180和240kgNhm–2),利用2年定位试验数据研究了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地上部生物量(W)显著增长。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氮肥处理的生物量和氮浓度数据可经统计分析分为限氮和非限氮两组,据此计算各生育时期临界氮浓度(Nc)并建立了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Nc=34.914W0.4134),模型参数与已有报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根据模型推算的氮营养指数与相对氮累积量、相对地上部生物量和相对产量均具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可以预测华北地区夏玉米植株临界氮含量和表征植株氮营养状况。 梁效贵 张经廷 周丽丽 李旭辉 周顺利关键词:夏玉米 氮营养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