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永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颅内
  • 8篇动脉瘤
  • 7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静脉
  • 6篇磁共振
  • 5篇静脉窦
  • 5篇基底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脑静脉
  • 4篇介入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血栓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聚集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机构

  • 3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31篇梁永平
  • 15篇曹向宇
  • 15篇王君
  • 14篇李宝民
  • 14篇刘新峰
  • 10篇马晓东
  • 10篇李生
  • 6篇王宇博
  • 4篇葛爱莉
  • 4篇许百男
  • 3篇葛爱丽
  • 3篇余新光
  • 3篇张阿兰
  • 3篇冯慧敏
  • 2篇孙国臣
  • 2篇李扬
  • 2篇杜志华
  • 2篇冯惠敏
  • 2篇赵岩
  • 2篇张雅静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神经...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第三届北京脑...
  • 1篇第十届国际脑...
  • 1篇2015北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动脉狭窄的DSA和高分辨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综合评价基底动脉狭窄的DSA和高分辨磁共振表现,并分析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本科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的35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回顾性分析,通过DSA分析基底动脉狭窄程度,通...
曹向宇李宝民李生王君刘新峰梁永平
关键词:基底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高级别脑胶质瘤手术后联合放化疗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经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与尼莫司汀(ACNU)结合放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病人77例,术后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TMZ-RT组)39例与尼莫司汀结合放疗组(ACNU-RT组)38例,分别服用替莫唑胺(TMZ)和尼莫司汀(ACNU)4-6个疗程。同时进行放疗,总照射剂量60Gy,2Gy/次,1次/d,5次/周。结果 TMZ-RT组有效率、控制率(82.1%,92.3%)均明显高于ACNU-RT组(60.5%,73.7%),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安全性评价显示,TMZ-RT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且多限于I-Ⅱ度,相比较于ACNU-RT组,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数较少,且程度也较轻。结论与ACNU结合放疗组相比,TMZ联合放疗组对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患者更安全、有效。
梁永平马晓东王宇博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放射疗法替莫唑胺尼莫司汀
血管源性搏动耳鸣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研究
目的 回顾性探讨血管源性搏动耳鸣的影像学诊断、发病特点和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分析了82例动脉和静脉源性搏动耳鸣的DSA不同特征和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对3例颅内动静脉瘘,16例自发性颅底脑膜动静脉...
李宝民曹向宇刘新峰李生王君梁永平葛爱莉张阿兰冯惠敏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脑动脉静脉窦
开颅手术中锥体束移位的探讨及应对策略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手术中锥体束的移位情况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74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额、颞及岛叶占位病变的病人,术前及术中应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进行扫描,传入神经导航工作站进行锥体束的追踪描计,并对比术前及术中锥体束的位置。结果锥体束在前后方向方面25例发生向前移位,45例发生向后移位,4例无移位;锥体束在左右方向上32例发生向外移位,38例发生负向移位,4例无移位。结论在颅脑病变切除术中,锥体束的移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移位的方向及距离不具有可预测性,只有通过术中磁共振实时更新导航才能予以保护。
王宇博马晓东许百男余新光孙国臣赵岩王飞宋志军赵溪梁永平
关键词:锥体束术中磁共振脑移位
高级别脑胶质瘤手术后联合放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经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与尼莫司汀(ACNU)结合放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病人77例,术后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TMZ-RT组)39例与尼莫司汀结合放...
马晓东梁永平许百男王宇博
文献传递
多支架置放在巨大椎基底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和随访
目的:巨大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常以挤压脑干、小脑和邻近颅神经引后颅窝占位性神经损害;由于其生长的部位和解剖特点,无论是常规外科开颅夹闭手术还是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都有相当的难度。本文探讨了应用多支架串联或并联置放技术治疗巨大...
王君李宝民李生曹向宇刘新峰马玉栋梁永平
关键词:夹层脑干
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应用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技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6例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患者,共6个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为7.9~14.0 mm,均行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6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1枚,支架定位准确,释放顺利,覆盖满意.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5~7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显示,3例瘤体缩小,3例瘤体无明显变化.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持续稳定改善,末次随访mRS评分为0分1例,1分3例,2分2例.结论 应用多支架并行置放和重塑形治疗椎-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可长期保持动脉瘤的形态稳定或使其缩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梁永平王君曹向宇刘新峰李宝民李生葛爱丽冯慧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层椎-基底动脉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3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姜红振马晓东周定标梁永平林和璞刘嘉霖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
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中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中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以预测术后穿支静脉回流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93例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包括51例脑静脉窦狭窄合并颅内高压和42例源于脑静脉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63例直接行脑血管造影术测量横窦和乙状窦直径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支架,30例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狭窄侧颈动脉或椎动脉造影术以明确穿支静脉回流情况,回流缓慢者选择较脑静脉窦直径小1~2 mm的支架。结果 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达100%(93/93)。63例根据脑血管造影术测量的横窦和乙状窦直径而选择支架患者中45例选择9 mm×40 mm支架、15例选择8 mm×40 mm支架、3例选择7 mm×40 mm支架,支架平均直径(8.67±0.68)mm;术后11例(17.46%)出现穿支静脉回流缓慢。余30例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颈动脉或椎动脉造影术而选择支架的患者中3例选择8 mm×40 mm支架、11例选择7 mm×40 mm支架、16例选择6 mm×40 mm支架,支架平均直径(7.57±0.67)mm;术后仅1例(3.33%)出现穿支静脉回流缓慢。两组患者选择的支架直径(t=15.632,P=0.001)和术后穿支静脉闭塞发生率(校正χ2=60.0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后穿支静脉闭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于球囊扩张状态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可以有效预测穿支静脉闭塞的可能性,并为选择适宜直径的支架提供依据。
曹向宇李宝民王君刘新峰梁永平葛爱莉张雅静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静脉脑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窦狭窄的影像解剖特征与临床诊治的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173例症状性脑静脉窦狭窄的影像解剖特征和不同治疗方式处理脑静脉窦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深圳南山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于2001年8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脑静脉窦狭窄173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证实.位于横窦和乙状窦交界部150例,位于上矢状窦中段18例,位于乙状窦近心段3例,直窦部2例,另外合并静脉窦憩室14例,合并Labbe's静脉狭窄3例.其中121例做了支架成形,52例行单纯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单纯抗凝并溶栓和支架成形的173例治疗均获成功,其中2例在经动脉溶栓中出现同侧颞枕叶出血,1例并发横窦区硬膜外血肿;经对症治疗后愈合满意.本组经门诊随访1-9年,9例头晕复发经DSA证实没有支架内再狭窄或新的血栓形成.本组有168(占97%)例静脉窦狭窄的部位在乙状窦和横窦交界区以及矢状窦中段,比较解剖学特点,此处均为脑蛛网膜颗粒的集中部位.结论 脑静脉窦狭窄和窦内蛛网膜颗粒的异常生长有关;其引发的多种神经损害可以通过单纯抗凝、溶栓或支架成形得到治愈;本组结果表明中远期的疗效较为满意.
李宝民梁永平曹向宇王君刘新峰杨春水王传明
关键词:静脉窦蛛网膜颗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