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熙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激光
  • 3篇激光能
  • 3篇激光能量
  • 3篇光能量
  • 3篇高能量
  • 2篇夜视
  • 2篇夜视系统
  • 2篇散射
  • 2篇视距探测方程
  • 2篇能量计
  • 2篇微光夜视
  • 2篇微光夜视系统
  • 2篇绝对式
  • 2篇后向散射
  • 2篇激光能量计
  • 2篇光电
  • 2篇大口径
  • 1篇对比度
  • 1篇信噪比
  • 1篇月球

机构

  • 8篇西安应用光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梁燕熙
  • 4篇杨照金
  • 4篇黎高平
  • 4篇王雷
  • 2篇艾克聪
  • 2篇曾桂林
  • 2篇周立伟

传媒

  • 5篇应用光学
  • 1篇激光技术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口径高能量激光能量测量中的后向散射能量研究
锥形吸收腔高能量激光能量计测量过程中的后向散射能量分布是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一个关键参量。文章依据锥形腔能量计内表面与入射激光相互作用的光学定律,详细推导了能量计内入射激光光束能量的分布函数;并结合复化辛普森数值计算方法,计...
王雷杨照金黎高平梁燕熙
光电总体集成技术和光电系统的研发被引量:3
2005年
光电技术是信息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 ,在实现装备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光电集成技术的重要性 ,总结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
梁燕熙
关键词:光电技术光电系统装备信息化
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在对各种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从人眼阈值特性和微光视觉理论出发 ,建立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模型 。
艾克聪周立伟曾桂林梁燕熙
关键词: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探测方程亮度对比度信噪比
光学计量技术在月球探测工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整个工程实施阶段,光学探测系统占据着重要地位。各类光学传感器和系统精确的计量和测试,对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该文从任务需求入手,叙述了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已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针对月球探测工程应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梁燕熙
关键词:光学计量月球探测工程深空探测
绝对式高能量激光能量计温度特性研究
对绝对式量热法高能量激光能量计吸收腔的内外壁温度差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首先分别用第二非齐次边界条件和第二齐次边界条件的热传导方程,建立了吸收腔在激光加热过程中和激光加热结束后的温度分布,然后利用模拟实验对...
王雷杨照金黎高平梁燕熙
关键词:热传导方程
大口径高能量激光测量中后向散射能量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锥形吸收腔高能量激光能量计测量过程中的后向散射能量分布是影响测量准确度的一个关键参量。依据锥形腔能量计内表面与入射激光相互作用的光学定律,推导了能量计内入射激光光束能量的分布函数;并结合复化辛普森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当能量计反射系数一定,而入射激光光束直径与吸收腔直径之比不同时,锥形吸收腔开口处光功率密度分布和后向散射总功率。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大口径高能量激光,后向散射能量损失将达到0.5%至2.5%左右。根据后向散射光功率密度分布计算得到后向散射总能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将有效改善高能量激光能量测量准确度。
王雷杨照金黎高平梁燕熙
关键词:激光能量测量后向散射
绝对式高能量激光能量计温度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对绝对式量热法高能量激光能量计吸收腔的内、外壁温度差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用第二非齐次边界条件和第二齐次边界条件的热传导方程分别建立了吸收腔在激光加热过程中和激光加热结束后的温度分布,利用模拟实验对激光照射吸收腔的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内、外壁温度差的实验数据。利用数值模拟法,对理论分析结果作数值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接近,从而证明了在激光加热过程中,虽然吸收腔内外壁存在固定的温度差,但当激光结束后,该温度差将迅速减小,吸收腔达到热平衡。
王雷杨照金黎高平梁燕熙
关键词:能量计温度特性激光能量计高能量绝对式非齐次边界条件
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的研究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论述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对光电成像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模型进行了重点研究。详细分析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分别指出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现有性能模型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介绍作者新提出的人眼“量子探测器和线性滤波器综合视觉模型”和新导出的微光夜视系统视距探测方程。在对热成像系统现有的探测理论和性能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普遍适用于一代、二代热成像系统的新的阈值预测理论、视距探测方程和性能模型的设想。
艾克聪周立伟曾桂林梁燕熙
关键词:光电成像系统微光夜视系统热成像系统视距探测方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