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琨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微创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焦作市人民医院抽取的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分为试验组(微创植骨治疗)与参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35例,均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式对疗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CAM-l)、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MP-2、VCAM-1、CAM-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CAM-1、CAM-l均低于治疗前,BMP-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MP-2高于参照组,VCAM-1、CAM-l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8、IL-6、TNF-α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植骨治疗应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后,不仅疗效显著,促进骨痂愈合,并改善骨相关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武琨
- 关键词:胫骨骨折不愈合炎症细胞因子
- 影响椎体转移瘤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影响椎体转移瘤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椎体转移瘤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椎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至2017年1月31日或患者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对椎体转移瘤患者的预后状况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逐步回归法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至随访终点,92例死亡,36例存活,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类型、椎体外骨转移、入院时Karnofsky评分、Frankel分级、大小便功能、累及椎体数、行走状态、内脏转移与椎体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类型、入院时Karnofsky评分、内脏转移及行走状态为影响椎体转移瘤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椎体转移瘤患者的生存状况较差。原发肿瘤类型、入院时Karnofsky评分、内脏转移及行走状态为影响椎体转移瘤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
- 王艳波孙晓林马君付正武琨赵晓
-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预后因素
- 3d打印辅助膝关节置换与常规手术的对比
- 目的 研究3d打印辅助膝关节置换与常规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自2015年6月至今,行3d打印辅助下膝关节置换4例,常规膝关节置换术19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6例;其中骨性关节炎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
- 孙晓林王艳波付正武琨宋月巍
- 关键词:3D打印膝关节置换
- 后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系统性分析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TLSTB)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pringLink、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后路手术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TLSTB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RCT)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其中RCT文献7篇,CS研究20篇,共纳入患者2240例。合并Meta分析显示,后路手术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术后Cobb角(P=0.05)、末次随访Cobb角(P=0.47)、Cobb角矫正(P=0.32)、Cobb角矫正率(P=0.46)、Cobb角矫正丢失(P=0.44)、术后JOA评分(P=0.54)、椎骨融合时间(P=0.52)、术后ESR(P=0.88)、术后CRP(P=0.48)、术后ODI指数(P=0.94)等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后路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P<0.001)、术中出血量(P<0.001)、住院时间(P<0.001)、术后VAS评分(P=0.01)和住院费用(P<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后路手术可获得与一期前后路手术一样的临床效果,且后路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王艳波武琨宋月魏赵晓
- 关键词:脊柱结核META分析
- 保留残端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保留残端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05例ACL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保留或不保留残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ACL不保留残端重建术,观察组予ACL保留残端重建术,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恢复。结果观察组术后6、12个月末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61.43±6.35)分、(89.23±8.72)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58.22±6.13)分、(88.76±8.92)分高于对照组(53.12±6.28)分、(79.36±8.23)分、(46.12±5.37)分、(79.25±8.27)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2.12±0.35)°、(1.12±0.13)°与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水平(4.61±0.82)°、(1.92±0.41)°低于对照组(2.82±0.43)°、(1.70±0.16)°、(5.56±0.94)°、(3.38±0.63)°(P<0.05)。结论保留残端重建可改善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恢复。
- 武琨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PFNA微创治疗
- 2012年
- 目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PFNA治疗。方法对54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34例行PFNA治疗,15例行DHS治疗,5例行骨牵引治疗,然后进行临床治疗对比。结果均进行一年随访:PFNA组33例骨折愈合良好,1例骨切割;DHS组9例骨折愈合,6例骨切割或螺钉松动,骨折不愈合;骨牵引组3例骨折愈合,2例死于肺栓塞和肺部感染。结论 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
- 王艳波李俊荣马君付正武琨
- 关键词:PFNA治疗疗效
-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前、后双侧股四头肌肌力的改善情况以及膝关节相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在双侧股四头肌肌力以及膝关节相应指标上,相比较治疗前而言,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而言,将关节置换术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增强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艳波马君付正武琨赵晓
- 关键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