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国建

作品数:27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胰腺
  • 8篇胰腺炎
  • 8篇腺炎
  • 6篇急性胰腺炎
  • 5篇直肠
  • 5篇胃癌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结直肠
  • 4篇化疗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重症
  • 3篇重症急性
  • 3篇重症急性胰腺
  • 3篇重症急性胰腺...
  • 3篇胃癌细胞
  • 3篇内镜
  • 3篇癌细胞
  • 3篇肠癌

机构

  • 23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吴江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四川省科学城...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27篇殷国建
  • 13篇王少峰
  • 5篇呼闯营
  • 5篇唐文
  • 4篇眭振宇
  • 3篇胡端敏
  • 3篇兰康华
  • 3篇柴晓哲
  • 3篇徐华
  • 3篇王兴鹏
  • 3篇徐玲玲
  • 2篇周春华
  • 2篇胡国勇
  • 2篇赵严
  • 2篇骆成林
  • 2篇程桂莲
  • 2篇陆芹
  • 2篇徐丽明
  • 2篇祝建红
  • 2篇凤辉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江苏医药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胡端敏殷国建周春华唐文刘爱
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达30%~50%。各种原因引起胰酶的异常活化及瀑布式炎症反应是早期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因此及时准确判断SAP,并从根本上抑制炎症因子的活化改善A...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动物实验
黄芪甲苷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2014年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1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入正常对照组(9只)、SAP模型组(21只)和黄芪甲苷治疗组(21只)。SAP模型组通过逆行胆胰管注射4%牛黄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黄芪甲苷治疗组则在大鼠造模前12和2h分别予腹腔内注射黄芪甲苷(40mg/kg)进行预处理,造模方法与SAP模型组相同。于造模后12、24、48h取材,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并观察造模后的存活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大鼠均无死亡,SAP模型组造模后12、24、48h时分别有1、2、1只大鼠死亡。SAP模型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造模后12、24、48h时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和造模后24h时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黄芪甲苷治疗组造模后12、24、48h时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造模后24h时的IL-1β、IL-6、TNF-α水平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SAP模型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后12、24、48h时的胰腺组织无明显损伤;SAP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间质明显水肿,叶间隔、小叶间隔和腺泡间隔增宽,腺泡细胞空泡样变形、片状坏死,伴血管充血、血管周围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黄芪甲苷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坏死、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均较SAP模型组显著改善。结论黄芪甲苷对SAP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能够负性调节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有关。
邱雷史建华殷国建胡国勇王兴鹏赵严
关键词:黄芪甲苷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
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l)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DMS)与化疗药物联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以评价SphKl抑制剂能否成为新的化疗增敏剂。方法1μmol/LDMS与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单独和(或)联合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运用SAS软件对抑制率进行反应曲面分析,根据反应曲面方程系数判断联用时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单用1μmol/LDMS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0.23±0.74)%,1、5、25μg/ml5-Fu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5±3.24)%、(21.04±2.19)%和(45.49±3.60)%,0.5、2.5、12.5μg/mlDDP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38±0.79)%、(19.61±0.90)%和(29.83±O.54)%,0.1、0.5、2.5μg/mlMMC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35±0.77)%、(24.72±O.83)%和(30.68±0.28)%,不同浓度药物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DMS与1、5、25μg/rnl5-Fu联用24h,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76±0.41)%、(27.28±0.29)%和(52.56±3.60)%;1μmol/LDMS与0.5、2.5、12.5μg//mlDDP联用24h,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35±0.86)%、(25.57±0.27)%、(36.37±0.51)%;1μmol/LDMS与0.1、0.5、2.5μg//mlMMC联用24h,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02±0.28)%、(32.10±0.27)%、(36.36±0.28)%。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单用组与联用DMS组的增殖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用DMS组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用组(P〈0.05),DMS与5-Fu、DDP、MMC具有协同作用。结论DMS与化疗药物联用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具有协同作用,SphKa有望成为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新�
殷国建兰康华呼闯营陆芹唐文王少峰
关键词:5-氟尿嘧啶顺铂丝裂霉素
卡培他滨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和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28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CAPE)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LV)和奥沙利铂(OXA)化疗方案(CAPE- LV-OXA)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AGC患者28例接受CAPE-LV-OXA方案治疗,po LV 90 mg/d及CAPE 1250 mg/(m^2.d),d_(1-14);OXA85 mg/m^2,静脉滴注2h,d_1;每3wk为1个疗程.2-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25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7例,进展5例,有效率(RR)为52%(13/2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 (2-13)mo,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3(3-25) mo.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和黏膜炎等,多为Ⅰ-Ⅱ度毒性反应,所有Ⅲ度毒副反应4例,对症治疗或停止治疗后可缓解.无化疗相关死亡者.结论:CAPE-LV-OXA方案在AGC的治疗中疗效较为肯定,且耐受性良好.
殷国建王少峰兰康华沈琼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化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
超声内镜对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进行EUS检查。根据黏膜下病灶的起源层次,部分患者接受深挖活检、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回顾性分析EUS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EUS检查的74例患者中,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均位于直肠);脂肪瘤15例(其中位于回盲部4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间质瘤2例(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各1例);外压性改变14例(卵巢肿瘤9例,淋巴结2例,盆腔肿瘤3例);囊肿5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1例);气囊肿1例;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3例;直肠周边恶性肿瘤侵犯4例;肠道淋巴瘤2例。所有病灶均接受深挖活检、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最终病理和EUS诊断符合率为68/74(91.9%),其中2例EUS考虑直肠类癌最后病理确诊为黏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1例考虑脂肪瘤最终确诊为肠道淋巴瘤。2例考虑直肠周边恶性肿瘤最终为炎性包块,1例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终诊断为直肠癌。结论 EUS能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能清楚显示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大小、起源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且能较精确地判断各种病变的性质,进而指导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治疗。
周维霞丁科枫殷国建代明森吴伟胡端敏
关键词:超声内镜诊治价值
积雪草苷对大鼠急性胰腺炎NF-κB的作用研究
徐玲玲睢振宇祝建红胡可伟徐丽明李娟王少峰殷国建
CD9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分析CD9蛋白与胰腺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间90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CD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组间率的比较行卡方检验.对90例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CD9蛋白的高表达率(64.4%,58/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5.6%,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7,P<0.05).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CD9蛋白多呈高表达[74.6%(50/67)比39.1%(9/23),χ2=9.554,P<0.01;50.0%(17/34)比73.2%(41/56),χ2=5.856,P<0.05],CD9表达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高表达CD9的患者较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3.0个月比7.0个月,χ2=15.400,P<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0.5个月比5.0个月,χ2=13.750,P<0.01).结论 CD9蛋白是一种影响胰腺癌侵袭能力的相关蛋白,在胰腺癌发展和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判断预后情况.
赵严汤茂春孙瑞青殷国建王锋胡国勇王兴鹏
关键词:胰腺肿瘤CD9预后
平扫CT联合临床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2023年
目的建立一个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AP)进展为重症胰腺炎(SAP)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61例AP患者影像学与临床资料,男性221例(61.2%),女性140例(38.8%)。根据Atlantic评分,其中64例为SAP,297例为非SAP(NSAP)。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分别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运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胸腔积液(OR=7.353,95%CI:3.344~16.170)、肾旁后间隙(PPS)受累(OR=3.149,95%CI:1.314~7.527)、血肌酐浓度(Cr)(OR=1.027,95%CI:1.017~1.038)、血清钙离子浓度(Ca^(2+))(OR=0.038,95%CI:0.009~0.166)为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这四个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CI:0.869~0.933),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对SAP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相差较小,校准度高;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SAP的区分度良好,C-index为0.90。DCA分析显示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较高。结论联合胸腔积液、PPS受累、Cr和Ca^(2+)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早期预测SAP有良好的效果,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陈桥梁徐丹丹杨俊杰杨维森顾燕王业青范国华殷国建徐亮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CT列线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微泡在急性胰腺炎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殷国建王兴鹏王少峰
鞘氨醇激酶抑制剂和化疗药物联用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N,N-Dimethylsphingosine DMS)与化疗药物联用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MS ...
殷国建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