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立东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8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活动性胃溃疡及胆汁反流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的影响,以证实"毒热"为其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病因要素。[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合并胆汁反流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10 g,每日2次;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2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胆汁反流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2组胆汁反流的分级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减轻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显著改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实"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的内毒病因要素。
-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 关键词:胃溃疡活动期胆汁反流
- 内外科治疗方法互参巧治顽疾被引量:9
- 2007年
- 中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内外科治疗方法互相借鉴,可以产生新的理论与治疗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重点介绍了益气养阴方法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内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内疡(痈)”学说,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疡”学说,溃疡性结肠炎的“脾虚肠痈”论,启迪思路,以期发展中医,提高疗效。
- 汤立东王垂杰
- 关键词:益气养阴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夏少农
- 王垂杰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被引量:16
- 2007年
-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王垂杰教授采取中药辨证口服,外用贴敷,运用单方、验方,针灸疗法,结肠途径中药治疗,心身综合治疗等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达到标本同治,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效显著。
- 汤立东王垂杰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
- “以效证因”消痈溃得康治疗胃溃疡胃毒热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明确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效证因"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阐明"毒热"的辨证求因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试验药为具有清热解毒、消痈生肌功效的中药新药消痈溃得康颗粒,对照药选用溃疡胶囊。双盲、双模拟方法给药6周,观察主次要症状,并进行量化评分综合疗效判定,进而采用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6.9%(10/144),总有效率为91.0%(131/144)。两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疗效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单项症状与基线差值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脘灼痛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 d末优于对照组(P<0.01)。泛酸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d末优于对照组(P<0.01)。急躁易怒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嘈杂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口干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口苦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舌苔改善:试验组用药42 d末优于试验组(P<0.05)。单项症状分值变化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变化:试验组在治疗前、用药14 d末、28 d末和治疗后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可显著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证因"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胃毒热证的辨证要点为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腐或腻,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
- 刘林王垂杰郑洪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黄煜姜巍白光李玉锋汤立东李岩王辉马乾章
- 关键词:胃溃疡毒热RCT
- UF-50、干化学及显微镜镜检联合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王宇汤立东关琪
-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
- 大方复治、反激逆从法在脾胃病疑难杂证治疗中的应用
- 大方复治、反激逆从法是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教授系统提出论述,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作为裘老私淑弟子,在沪七年虽与其素未谋面,但读其书、观其文,如沐春风,使我契入中医境界。近年来,我应用大方复治、反激逆从法治疗脾胃病疑难...
- 汤立东
- 文献传递
- 内外科治疗方法互参巧治顽疾
- 中医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历史上兼收并蓄,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精华纳入自身体系,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如唐孙思邈即吸取印度医学经验应用于中医临床。而在中医内部亦可以互相借鉴,从而发展中医提高疗效。如近年来将内科益气养阴大法...
- 汤立东王垂杰
- 文献传递
- 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况
-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本文...
- 汤立东
-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
- 文献传递
- 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杆菌的分级量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分析集(FA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2.7%(64/150),总有效率为94.0%(141/150);对照组分别为6.7%(10/150),87.3%(13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根除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 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 关键词:胃溃疡活动期毒热幽门螺杆菌
- 关于慢性胃炎中医病名的思考
- 慢性胃炎主要体现在胃痛、痞满两方面,横跨于中医多个病名当中,此种混乱给中医教学、临床及辨证治疗带来困惑,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经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及几代人数十年的临床观察,笔者提出慢性胃炎...
- 王垂杰汤立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