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桐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活性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倒伏
  • 1篇倒伏原因
  • 1篇豆粕
  • 1篇豆粕生产
  • 1篇性状
  • 1篇真菌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生理活性
  • 1篇生物活性
  • 1篇水解度
  • 1篇土曲霉
  • 1篇千粒重
  • 1篇脱脂
  • 1篇脱脂豆粕
  • 1篇理化特性
  • 1篇粒重

机构

  • 6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汪桐
  • 3篇郭莹莹
  • 3篇李峰
  • 3篇张健
  • 2篇傅兆麟
  • 2篇孙丽娜
  • 2篇徐争辉
  • 1篇宫晶
  • 1篇余薇
  • 1篇何丽香
  • 1篇徐峥辉
  • 1篇刘计允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豆活性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经过水解、分离纯化得到的2~9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肽的混合物,其必需氨基酸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使大豆肽在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大豆活性肽的理化特性、生理活性、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汪桐张健徐争辉郭莹莹李峰
关键词:大豆活性肽理化特性生理活性
富硒灵芝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富硒灵芝是以灵芝作为硒的转化载体培养获得的,其兼具灵芝与硒的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近年来对富硒灵芝的研究作一综述,包括灵芝的富硒培养、富硒灵芝的生物活性、含硒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分析以及富硒灵芝产品开发的现状等,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郭莹莹汪桐徐峥辉张健李峰
关键词:富硒灵芝生物活性
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平均高90.0、51.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相比,抗倒指数低0.015 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长度也比普通栽培小麦分别多1.9、5.8 cm,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粗度分别少0.84、0.73 mm,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导致伴生栽培小麦抗倒能力显著差。
孙丽娜傅兆麟汪桐刘计允
关键词:茎秆特性
豆粕生产大豆肽的工艺研究
酶解或微生物发酵大豆、豆粕或大豆蛋白可以得到大豆肽。大豆肽通常由2~9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必需氨基酸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使大豆肽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品、医药保健品等相关行业中。我国于20世...
汪桐
关键词:脱脂豆粕大豆肽水解度大孔树脂
文献传递
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解伴生栽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栽培小麦的优异性状,以6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和6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生栽培小麦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3823,普通栽培小麦比其高了28.0%,两者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单株穗数比普通栽培小麦多6.0穗,多出幅度为50.5%,两者差异极显著,千粒重平均值为26.38 g,普通栽培小麦是伴生栽培小麦的1.68倍,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6个伴生栽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53%、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7.00%、沉降值的平均值为30.72%,均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差异极显著,水分为12.82%,小于普通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比较差异显著。
孙丽娜傅兆麟汪桐余薇宫晶何丽香
关键词:千粒重
一株降解木聚糖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出具有木聚糖酶活力的菌株,为今后降解农作物秸秆提供材料。[方法]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能够降解木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降解木聚糖的菌株,综合菌落、菌体形态特征和18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thom.)GY-1。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菌株GY-1最佳碳源为蔗糖,Mg2+能提高其木聚糖酶活力,最佳氮源为硝酸铵,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该菌在培养52 h时木聚糖酶活力最高,为880.11 U/ml。L16(4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GY-1的接种量以及培养基中蔗糖、Mg2+和硝酸铵的添加量对其木聚糖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GY-1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为:50 ml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2%,蔗糖1 g,硝酸铵0.03 g,Mg2+0.004 mol。[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土曲霉具有木聚糖酶活力,为研究土曲霉降解木聚糖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张健汪桐徐争辉郭莹莹李峰
关键词:木聚糖土曲霉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