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园园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细胞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乳腺癌细胞
  • 3篇晚期
  • 3篇腺癌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癌细胞
  • 2篇抑制作用及机...
  • 2篇乳腺癌细胞M...
  • 2篇他汀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辛伐他汀
  • 2篇伐他汀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沈园园
  • 5篇潘跃银
  • 4篇黄玮
  • 4篇张从军
  • 2篇杜瀛瀛
  • 2篇张萌萌
  • 1篇周怡
  • 1篇熊福星
  • 1篇赵晟
  • 1篇吴红阳
  • 1篇黄猛
  • 1篇吴媛媛
  • 1篇赵陈琛
  • 1篇杨金燕
  • 1篇金伟
  • 1篇汤继春

传媒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A)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SVA(0、3.25、6.25、12.5、25、50和100μmol/L)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的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观察SVA(0、2和4μmol/L)处理MCF-7细胞48 h后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SVA(0和4μmol/L)处理MCF-7细胞48 h后的细胞周期变化,免疫印迹法分析SVA(0、2、4和8μmol/L)处理MCF-7细胞72 h后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SVA处理不同时间后,MCF-7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VA能够诱导MCF-7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SVA阻滞MCF-7细胞于G0/G1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VA处理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SVA浓度的增高,Bcl-2蛋白水平逐渐降低,Bax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SV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下调Bcl-2蛋白及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沈园园杜瀛瀛袁媛潘跃银
关键词:辛伐他汀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血浆HSP90α评估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在评估治疗效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未经过手术治疗,既往已行多程多线化疗。本次联合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5~FU为基础的化疗)至少2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浆HSP90α的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HSP90α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化疗后,血浆HSP90α水平变化明显:在有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39例患者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无效组(PD)15例患者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肝转移组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HSP90α呈高表达,检测血浆HSP90α水平对于评估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萌萌黄玮笪良山沈园园张从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他莫昔芬与辛伐他汀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协同效应及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他莫昔芬(TAM)与辛伐他汀(SIV)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检测TAM、SIV单独以及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TAM与SIV单独作用时IC50值以及联合使用时对细胞作用的联合指数(CI),评价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各组中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AM组、SIV组、TAM+SIV组药物处理后的MCF-7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表明,TAM与SIV单药对MCF-7有增殖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抑制更为明显,且呈协同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显示TAM与SIV单药对MCF-7有诱导凋亡作用,联合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法表明TAM+SIV组中Bcl-2表达量较细胞对照组及TAM组、SIV组下降而Bax表达量增加且更加明显。结论 TAM与SIV联合使用时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株的增殖,同时可明显诱导MCF-7细胞株凋亡,提示两药联合使用时,乳腺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获益。
金伟袁媛汤继春彭佳沈园园潘跃银
关键词:他莫昔芬辛伐他汀乳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不同泵入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持续泵注3 d方案与持续泵注7 d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剔除退出治疗和失访患者,对照组76例予以紫杉类药物化疗联合恩度持续7 d泵注,观察组83例予以紫杉类药物化疗联合恩度持续3 d泵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肿瘤进展时间和1年生存率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两组KPS评分稳定和降低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乏、疼痛、恶心呕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类药物化疗联合恩度持续泵注3 d的治疗方案与持续泵注7 d方案相比,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无明显差别,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生存质量。
张从军吴红阳黄玮赵陈琛笪良山沈园园熊福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恩度泵注
超声MicroPure成像对BI-RADS4级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的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Micro Pure成像技术对BI-RADS分级为4级的乳腺肿块中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对56例发现乳腺肿块并且BI-RADS分级为4级的患者分别应用X线钼靶、传统灰阶超声及Micro Pure成像技术进行肿块微钙化的检测,以钼靶为金标准,对传统灰阶超声和Micro Pure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乳腺肿块中,钼靶发现43个病灶有微钙化,传统灰阶超声发现其中22个病灶有微钙化,Micro Pure成像技术发现40个病灶有微钙化。传统灰阶超声检测病灶内部及周边微钙化的敏感性为51.2%,特异性为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Micro Pure成像技术检测病灶内部及周边微钙化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结论在BI-RADS分级为4级的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中,超声Micro Pure成像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灰阶超声,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吴媛媛黄猛周怡杨金燕赵晟潘跃银沈园园
关键词:乳腺肿块微钙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晚期胃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2023年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对晚期胃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接受ICPis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25例(18.2%)出现了免疫治疗相关甲状腺功能紊乱(irTD),其中甲亢7例(28.0%)、甲减18例(72.0%)。CTCAE 1~2级患者22例(88.0%),CTCAE 3~5级患者仅3例(12.0%)。从第一次免疫治疗到出现irTD的中位时间为64.0(43.0,124.0)d,不同临床表现及不同严重程度的irTD发生的中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7例甲亢患者中4例发展为甲减。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irTD的症状可以缓解,仅3例(12.0%)因不可耐受的症状,中止了免疫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转移器官数、手术情况、ECOG评分、治疗线数等临床特征与irTD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ICPis治疗晚期胃癌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以期早期发现irTD并及时干预。
李晶晶黄玮笪良山沈园园张从军
关键词:晚期胃癌
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观察安罗替尼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结果: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3/2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20/25);2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00(95%CI:2.78~5.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6.50(95%CI:4.05~8.95)个月;其中腺癌患者的m OS明显长于鳞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示:性别、年龄、病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手术史、放疗史、吸烟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等均与OS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张萌萌黄玮笪良山沈园园张从军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预后因素
肥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雌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瘦素、脂联素、炎症因子等多种肥胖相关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对肥胖促进乳腺癌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了解到肥胖对乳腺癌的诊断结果、肿瘤特点、治疗以及预后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控制体重可能是预防复发转移的积极措施,维持正常体重有助于乳腺癌的防治。
沈园园潘跃银
关键词:肥胖乳腺癌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紫杉醇对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m 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与紫杉醇共同抑制耐阿霉素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生长的机制。方法在培养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中加入一定量的依维莫司和紫杉醇,采用MTT法对加入依维莫司和紫杉醇的细胞IC50含量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来进行依维莫司与紫杉醇浓度的设置,并计算联合用药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对MCF-7/ADR细胞在不同药组作用下48h后的凋亡率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各组细胞内的m TOR、p-m TOR、PI3K、p-PI3K、AKT、p-AKT、4EBP1和p-4EBP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依维莫司和紫杉醇抑制MCF-7/ADR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58μg/ml和9.59μg/ml,两者合用抗增殖作用大于紫杉醇或依维莫司单用,组合指数均小于0.9。与只用紫杉醇对MCF-7/ADR细胞进行处理相比,联合使用依维莫司和紫杉醇能更好地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杉醇和依维莫司合用可明显加强对m TOR、p-m TOR、PI3K、p-PI3K、p-AKT、4EBP1和p-4EBP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依维莫司合用紫杉醇,可增强对MCF-7/ADR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m TOR信号通路及上、下游信号蛋白表达和磷酸化。
张牧坤沈园园杜瀛瀛张颖潘跃银
关键词:依维莫司紫杉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