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毅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臭氧
  • 2篇对流层
  • 2篇对流层臭氧
  • 2篇突变
  • 2篇周期
  • 2篇污染
  • 2篇流层
  • 2篇臭氧总量
  • 2篇大气污染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场
  • 1篇主要大气污染...
  • 1篇卫星资料
  • 1篇卫星资料分析
  • 1篇污染特征
  • 1篇污染物
  • 1篇秸秆燃烧
  • 1篇聚类分析
  • 1篇颗粒物
  • 1篇可吸入颗粒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沈毅
  • 3篇王体健
  • 2篇沈凡卉
  • 2篇张欣
  • 1篇韩永
  • 1篇谢旻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京大气污染特征及空气质量预报研究
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汽车数量增加,导致对能源和燃料的更大需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南京作为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地,其空气质量问题正受到越...
沈毅
关键词:大气污染空气质量预报秸秆燃烧
文献传递
南京近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在南京的一个近郊站点(32°03′N,118°78′E)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氨气(NH3)等6种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本文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这些污染物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周、月)的浓度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利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到达该测站的气团来源及化学特征.结果表明,PM10、O3、SO2、CO、NOX和NH3的年均浓度和标准差分别为0.14±0.08 mg/m3(、18.52±14.05)×10-9(、21.14±15.96)×10-9(、1.08±0.98)×10-6(、24.57±24.65)×10-9(、24.33±15.73)×10-9.O3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特征,SO2和PM10一般在早上9、10点钟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NOX呈双峰结构;O3春季浓度高,2008年2月出现峰值,可能与当年冬季持续降雪有关.NOX、NH3浓度呈现秋冬季节低、春季高的特点,而PM10和SO2则相反;O3周末浓度低,工作日浓度高,SO2和O3前体物NOX、CO在周末的浓度高于工作日.研究还发现,O3和NOX、CO都呈现一定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42.后向轨迹分析显示近距离输送对该测站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贡献显著,远距离输送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夏季受东南风影响,来自南方海上的气团较干净,O3、SO2和CO的浓度分别为(11.96±9.22)×10-9(、5.60±4.10)×10-9和(0.45±0.26)×10-6;冬季测站受来自北方的大陆性气团控制,浓度较高,局地源贡献明显,PM10、SO2、CO、NOX和NH3的浓度分别为0.19±0.10 mg/m3,(32.31±21.28)×10-9,(1.00±0.93)×10-6,(31.41±32.29)×10-9和(29.38±17.18)×10-9,均高于其他气团.
沈毅王体健韩永谢旻
关键词: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中国近30a臭氧气候场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1979—2005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2006—2007年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含量(tropospheric ozone residue,TOR)、整层臭氧含量(total ozone,TO)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二项式加权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分析南方典型地区广州臭氧序列的趋势、突变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多年平均对流层臭氧柱含量为35.89DU,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存在极高值区,青藏高原为极低值区;对流层臭氧夏季平均值最高,冬季最低,春季高于秋季。中国地区多年平均臭氧总量为298.61DU。臭氧总量随着纬度增大而增大,成带状分布,青藏高原为极低值区;臭氧总量春季平均值最大,秋季为最低。南方广州地区的对流层臭氧在1979—200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时间变率为0.38DU/(10a);TOR时间序列在1997年发生突变,存在显著的1a及2a的周期。臭氧总量在1979—200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率为-2.1DU/(10a);TO在1993年发生突变,存在显著的2a周期。
沈凡卉王体健沈毅张欣
关键词:臭氧总量对流层臭氧突变周期
中国地区近三十年臭氧的卫星资料分析
本文利用1979—2001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2002—2007年OMI(Ozone MonitoringInstrument)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地区对流...
沈凡卉王体健沈毅张欣
关键词:臭氧总量对流层臭氧突变周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