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龙山
- 作品数:64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资助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CTA的有效性及形态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风险评估中CT血管造影成像(CTA)应用有效性,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103例IA病人临床资料,对比破裂和未破裂者CTA影像形态学表现,并分析与瘤体破裂的相关性。结果:103例病人中,瘤体破裂78例(84个瘤体),未破裂瘤体25例(28个瘤体);IA破裂以后交通动脉为主,其次是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后循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病人的瘤体大小、瘤体位置、瘤体高度和瘤颈宽度比(AR)、瘤体深度和载瘤动脉直径比(S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比值(面积比)及子囊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瘤体大小、AR、SR、面积比是动脉瘤瘤体破裂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A可清晰、准确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瘤体大小、AR、SR及面积比等形态学表现可作为IA破裂风险的独立评估指标。
- 吴磊沈龙山朱晶洁王大巍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
- MRI鉴别诊断老年骨质疏松与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骨质疏松与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脊柱骨转移瘤压缩性骨折患者)34例,共计42节椎体,对照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1例,共计69节椎节。分别比较两组患者MRI影像学特征、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椎体形态以倒楔形(69.05%)、扁平形(26.19%)为主,椎体信号以T1WI低信号(95.24%)、T2WI高信号(88.10%)、DWI高信号(92.86%)多见,椎体后缘形态以膨隆为主(85.71%),椎弓根多出现膨大(80.95%)、T1WI低信号(69.05%),椎管软组织多出现结节肿块(83.33%)和环形增厚(69.05%),对照组患者椎体形态以楔形(47.83%)、凹陷形(43.48%)为主,椎体信号以DWI低信号(82.61%)、T1WI低信号(66.67%)为主,椎体后缘形态以成角为主(78.26%),椎管软组织以出现环形增厚(30.43%)的比例较高,两组患者在椎体形态、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形态、椎体信号、椎管软组织形态改变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41,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及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对骨质疏松与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 吴磊朱晶洁沈龙山沈龙山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转移瘤椎体压缩性骨折
- 基于多模态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征、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及临床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
- 2023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全球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多模态MRI技术有着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具有的空间分辨率、脑脊液抑制等优势。本文从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及侧支代偿状态等多个维度对多模态MRI在评估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精准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参考。
- 陈禹沈龙山程雯陈刘成陈刘成
-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事件高危因素
- 128层螺旋CT薄层后处理技术在肾肿瘤诊断及手术方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薄层后处理技术在肾肿瘤诊断及手术方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肿瘤病人20例,运用128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肿瘤定位诊断的基础上,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受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对20例肾肿瘤病人周围组织受侵情况进行术前手术方式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经手术证实,128层螺旋CT薄层后处理技术对R.E.N.A.L评分和TNM分期判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90.0%,对术前手术方式评估的准确率达100%。结论:128层螺旋CT薄层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肾肿瘤,为临床手术方式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 刘三春沈龙山周之怀祁英谢海龙
- 关键词:肾肿瘤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TNM分期
- 左前臂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0年
- 肌上皮瘤是一类常发生于涎腺区的低度恶性肿瘤,几乎完全由肌上皮细胞组成,好发于腮腺、颌下腺及腭、唇、颊、龈和涎腺区等。而发生于四肢内的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Myoepithelioma/mixed tumour,MMT)是一种成分混杂的局限性肿瘤,上皮和(或)肌上皮成分比例复杂多变,间质玻璃样、软骨黏液样变性[1]。
- 仝贺徐园园李松沈龙山
- 关键词:肌上皮瘤前臂软组织肿瘤
- 基于双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方法预测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双参数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方法对前列腺腺癌(Prostate Adenocarcinoma,PA)的Gleason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PA的患者158例,其中低级别组(Gleason评分≤3+4)89例,高级别组(Gleason评分≥4+3)69例。所有患者获取病理前均经过MRI检查,由两组医生分别对每位患者的T_(2)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割,再经过影像组学进行特征提取、筛选,建立模型。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评估T_(2)WI、ADC、T_(2)WI+ADC融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层分配到训练集(110例)和测试集(48例)。通过训练集的特征筛选,T_(2)WI、ADC、T_(2)WI+ADC分别筛选出10、5、7个特征,并建立Logistic模型用来鉴别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PA。训练集中各模型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68(95%CI:0.681~0.856)、0.759(95%CI:0.671~0.847)、0.835(95%CI:0.759~0.911);测试集中各模型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638(95%CI:0.466~0.811)、0.700(95%CI:0.545~0.845)、0.808(95%CI:0.681~0.935)。结论基于多中心双参数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具备鉴别PA Gleason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能力,并且T_(2)WI+ADC融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分级提供参考。
- 周牧野李松赵灿灿崔磊沈龙山谢宗玉马宜传陈刘成
- 关键词:前列腺腺癌磁共振GLEASON分级
- 64排螺旋CT在甲状舌管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的CT资料。结果14例平扫,11例位于颈前正中区,2例偏左,1例偏右;3例位于舌骨前方,8例位于舌骨下区,2例位于舌骨上区,1例位于胸骨上区域。 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性占位,囊内容物为基本均匀的低密度,平均CT值25~39 Hu。13例囊壁厚薄均匀,边缘光整,1例囊壁增厚,边缘毛糙。6例平扫后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均无强化。 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甲状舌管囊肿发生的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据此可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 吴磊朱晶洁沈龙山石祖强
- 关键词:甲状舌管囊肿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正常国人乳头体磁共振形态学测量
- 2010年
- 目的研究国人正常乳头体MR形态学。方法对1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乳头体薄层MR平扫。层厚为2mm,间隔为0mm;扫描序列为SET1WI,分别测量左右两侧乳头体的左右径(经乳头体中心最内侧端点至最外侧端点的距离)、前后径(经乳头体中心的最前端点至最后端点的距离)及上下径(经乳头体中心的最上端点至最下端点的距离)。结果乳头体各径线均值为(4.282±0.596)mm,95%的置信区间为2.967~5.502mm。乳头体的左右侧差与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体各径线正常测量值可为相关疾病导致的乳头体形态异常改变提供诊断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状态下的病理改变提供参照。
- 曹卫民沈龙山成明富阮风华付宏伟罗宏刘三春
- 关键词:乳头体磁共振成像
- 大脑额上沟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 2016年
-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额上沟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探究额上沟的解剖结构特点及脑立体定向手术应用。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女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将数据导入3D-Doctor软件,利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结果:构建了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模式图成功显示了大脑额上沟、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额上沟解剖结构的识别、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 周牧野王震寰沈龙山李成陈刘成向春锋
- 关键词:大脑三维可视化图像分割
-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MRI征象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典型及非典型MRI特征。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15例,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15例均为平扫后增强。结果 12例病灶表现典型,T1WI及T2WI均为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呈匍匐式生长。3例MRI征象不典型,呈类圆形,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其内见条状、斑片状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见条状、斑片状低信号,FLAIR像信号稍低,其内见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显著强化。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MRI表现存在部分征象不典型,充分认识不典型征象对于正确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刘三春沈龙山
-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桥小脑角区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