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怡弘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 台湾传统民俗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以台湾阵头文化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一、台湾传统民俗与阵头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而成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沉淀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产物。确切地说、文化的外延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民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形式,它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时所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 袁勇麟涂怡弘
- 关键词:文化经典台湾文化汉族移民节庆活动传统文化资源
- 本体论视角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这是国家领导人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对闽南文化寄予厚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闽南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弘扬优秀的闽南文化,应该用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发展理念来展示我国的文化实力。实现闽南文化的保护和现代化发展,重点在于对传统文化从根源上进行保护、传承、创新、传播、交流和建设,强调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所以,将闽南文化进行整体的长远规划,建设好“闽南文化生态区”势在必行。
- 袁勇麟涂怡弘
-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闽南文化本体论两岸文化交流国家领导人
- 台湾《天下》杂志对中产阶级形象的建构——基于2010—2013年封面故事的内容分析
- 2014年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主体,其身份地位的提高也带来文化领域话语权的提升。大众媒介作为现代大众文化,也在日渐靠近中产阶级的消费兴趣和文化指向。运用"内容分析法"及"话语分析"的整合性观点,针对台湾《天下》杂志2010—2013年共80多期封面故事,分析其内容意涵和表达模式。观察发现,由《天下》杂志文本内容可看出中产阶级身份特征和社会态度的表现。
- 涂怡弘
- 关键词:中产阶级
-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模式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感受华夏民族的文化魅力。这些来华友人成为中华形象的体认者和传播者,他们对中国形象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将通过自身的在华经历向所在国民众传递对中国的认知。~[1]在跨文化的语境下,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文化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通过探析他们心目中的感知来匡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本文从环境渗透视角审视高校在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得失,以期探讨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模式。
- 涂怡弘邹晓彧
-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他者镜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 符号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节庆与城市意象传播——以高雄市为例
- 从古老的民间祈福仪式,到欧洲中世纪集体狂欢的庆典,再到如今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展览汇演,节庆伴随我们从过去走到现在。涂尔干透过宗教节庆的仪式图腾找到它所蕴含并阐释的社会意义;巴赫金解读了节庆狂欢使人类逃脱日常生活桎梏的社会...
- 涂怡弘
- 关键词:意象神话
- 文献传递
-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引导路径被引量:2
- 2023年
- 网络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呈现新样态,其多元性、拼贴性、娱乐化和情感化特点愈加突出,同时又具有了边界模糊、集聚松散、抵抗性减弱、迎合商业收编等新特点。网络文化的特征对主流文化介入和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造成新困惑,但也带来新机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增强教育主客体互动、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话语等多种路径,消解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区隔,消解文化冲突,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引领的影响力和时效性。
- 涂怡弘
- 关键词:网络青年亚文化主流文化文化引导
- 网络社会运动中集体认同的建立与消解被引量:2
- 2014年
- 社会运动相伴着人类现代性意识而发展,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它既可以是制度内民主表达的方式,但更多的是制度外探寻诉求的重要途径。基于社会建构理论,集体认同在社会运动中的建立与消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涂怡弘
- 关键词:社会运动消解
- '海丝之路'背景下闽南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存续与传播省思
- 传统民间艺术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演绎着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图景,是闽南民众的精神归宿.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将闽南传统民间艺术分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美术工艺、传统体育游艺、传统曲艺。随着经济的腾飞...
- 袁勇麟涂怡弘
- 关键词:民间艺术资源保护文化交流
- “海丝之路”背景下闽南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存续与传播省思
- <正>闽南传统民间艺术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演绎着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图景,是闽南民众的精神归宿。然而随着经济的腾飞,闽南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的生活节奏割裂了现代人与传统的联系,导致部分闽南传统...
- 袁勇麟涂怡弘
- 文献传递
-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向探析被引量:7
- 2020年
-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基于时代、社会及个体三个层面的考量,大学生投身于乡村创新创业,既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也极大地适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以及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鉴于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创新创业仍存在创业意识不足、创业能力欠缺、社会支持力度不显等现实困境,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必须培养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情怀,提升大学生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能力,搭建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全力构建链条式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 邱海锋涂怡弘
-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