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卫

作品数:175 被引量:420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0篇医药卫生
  • 3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3篇病毒
  • 49篇肝炎
  • 46篇肝炎病毒
  • 43篇基因
  • 33篇丙型
  • 31篇丙型肝炎
  • 29篇丙型肝炎病毒
  • 25篇噬菌体
  • 25篇菌体
  • 19篇细胞
  • 18篇噬菌体展示
  • 18篇免疫
  • 16篇蛋白
  • 14篇缺陷病
  • 14篇免疫缺陷
  • 14篇免疫缺陷病
  • 13篇血管
  • 13篇腺病
  • 13篇腺病毒
  • 12篇肿瘤

机构

  • 172篇第二军医大学
  • 34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安庆医药高等...
  • 3篇山西省临床检...
  • 2篇鹿儿岛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北京佑安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73篇潘卫
  • 80篇戚中田
  • 44篇陈秋莉
  • 32篇潘欣
  • 28篇曹洁
  • 28篇王锦红
  • 27篇邓松华
  • 20篇曹广文
  • 17篇廖文婷
  • 17篇崔晓红
  • 14篇蒋少华
  • 13篇贾建安
  • 13篇祁培培
  • 12篇徐容
  • 12篇张华群
  • 11篇曹明媚
  • 11篇丁莹莹
  • 10篇杜平
  • 10篇朱诗应
  • 10篇宋燕斌

传媒

  • 2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中国生物制品...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中国病毒学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国外医学(微...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0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14篇2002
  • 11篇2001
  • 13篇2000
  • 12篇1999
  • 8篇1998
  • 3篇1997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内皮抑素与IL_3信号肽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构建IL_3信号肽与内皮抑素融合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R方法扩增IL_3信号肽序列和人内皮抑素基因,然后采用重叠延伸PCR拼接的方法将两者拼接和扩增。并将IL_3-endocl)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果 IL_3-endo融合蛋白基因包括了IL_3信号肽序列和人内皮抑素蛋白全长基因,基因总长度约701bp,被正确拼接,并克隆到pcDNA3.1(+)的CMV启动子下游。序列分析证实克隆序列、插入方向和读码框架均正确。结论成功的将IL_3信号肽序列连接到人内皮抑素基因序列前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以后的内皮抑素用于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曹明媚潘卫陈秋莉马仲才倪之嘉吴晓兰武文斌潘欣曹广文戚中田
关键词:内皮抑素基因疗法真核表达载体基因扩增
重组人内皮细胞抑制素腺病毒载体体外活性作用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表达人内皮细胞抑制素 ( endostatin)的腺病毒载体的体外活性作用。 方法 :用重组人内皮细胞抑制素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结肠癌 SW62 0细胞 ,观察肿瘤细胞生长情况 ,并观察其上清对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 :MTT法检查证实重组腺病毒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无抑制 ,锥虫蓝染色证实转染的人结肠癌 SW62 0细胞上清对各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结论 :重组人内皮细胞抑制素腺病毒载体体外对各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倪之嘉潘卫王元和戚中田傅宏傅志仁王强
关键词:腺病毒科血管内皮体外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结合特性的分子进化改造
王丽丽丁莹莹潘卫
HIV-1 Gag蛋白P2/NC蛋白酶切割位点序列的随机化及噬菌体展示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构建HIV-1 Gag PR蛋白P2/NC切割位点序列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研究HIV-1蛋白酶(protease PR)耐药性突变对其敏感切割序列的影响。方法:PCR扩增制备重组HIV-1gag基因上的CAP2和NC片段,在CAP2片段5′端引入StuⅠ酶切位点,3′端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随机化;在NC片段5′端设计重叠区域,3′端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应用Overlapping PCR将CAP2和NC片段拼接并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LD3-pCANTAB5S上,建立HIV-1PR靶蛋白CAP2和NC之间切割位点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结果:该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为2.1×106,滴度为3.0×1012TU/ml,CAP2/NC片段插入率为52.1%;12个样品的序列分析显示切割位点中随机化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10个阳性单克隆噬菌体CAP2/NC-LD3-pCANTAB5S样品中9个与IgG特异结合。结论:成功地对HIV-1PR靶蛋白CAP2和NC之间切割位点进行了随机化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构建了其噬菌体展示文库,为筛选耐药性突变的PR敏感切割序列及构建蛋白酶抑制剂噬菌体筛选模型打下基础。
周波贾建安温宗梅邓松华蒋少华陈秋莉潘欣潘卫
关键词:HIV-1蛋白酶随机化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抗病毒IgM检测的意义被引量:6
1996年
建立了抗HCVIgM间接ELISA方法,并用之检测HCV不同感染人群。抗HCVIgM在不同感染人群中的检出率变化很大。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检出率可高达93.8%,而正常献血员中可低至0.68%。比较抗HCVIgM和抗LgG阳性中HCVRNA的检测结果发现,抗IgM阳性者中,不同HCV感染人群的HCVRNA检出率很高(93.0%~100%);而IgG阳性者中HCVRNA的检出率变化很大(37.5%~93.8%)。在43例血液透析者中抗IgM与HCVRNA检测的一致性为83.7%;抗IgM与抗IgG检测的一致性为88.4%,结果提示:(1)抗HCVIgM与HCV活跃复制有关,(2)抗HCVIgM与抗HCVIgG检出不完全一致。因此,临床检测抗HCVIgM有其特殊意义。
潘卫崔晓红宋燕斌范中善杜平戚中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IGMELISA
IgA亲和体随机组合噬菌体文库的构建和体外分子进化
2010年
目的构建IgA亲和体随机组合文库并进行体外分子进化,研究IgA亲和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基因合成两个IgA亲和体片段。3′端引入3个随机连接肽序列随机连接,克隆于噬菌粒展示载体pCANTAB5S,构建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分子文库。以人IgA为靶分子对该文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制备阳性筛选克隆的单克隆噬菌体,用ELISA鉴定IgA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噬菌体展示IgA亲和体随机组合分子文库,库容量为3.4×107,滴度为1.6×1012TU/L,阳性克隆占79%以上,序列分析IgA亲和体随机连接,随机连接肽序列呈随机分布。在人IgA分子诱导的分子进化过程中,展示多个IgA亲和体串联体的噬菌体比例明显增加,获得3种新型IgA亲和体组合分子结构形式:IgA亲和体二联体、三联体和四联体。ELISA结合实验表明IgA亲和体三联体和四联体的IgA结合能力远大于单体和二联体。结论通过构建IgA亲和体噬菌体展示随机组合文库和体外分子进化的方法,获得多种新型组合分子,其中IgA亲和体三联体和四联体的IgA结合能力明显增加,提示通过有效的分子进化成功地获得了高亲和力的IgA结合分子。
温宗梅曹洁陈秋莉贾建安蒋少华潘卫
关键词:肽库串联重复序列分子进化
干扰素研究进展——50年回顾
20世纪初,病毒学家发现了病毒间存在着干扰现象。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用灭活的流感病毒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产生了一种,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后,可以抑制后续活病毒繁殖的可溶性物质并将之...
潘卫焦炳华范中善杜平
关键词:干扰素基因调控信号传导生物学活性
文献传递
ELISA技术的某些改进被引量:8
1994年
ELISA技术的某些改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科(上海200003)缪晓辉,马亚利,陈士葆微生物学教研室戚中田,潘卫,杜平ELISA技术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已成分不可缺少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之一。[1]但在技术上尚需完善。我们在...
缪晓辉马亚利陈士葆戚中田潘卫杜平
关键词:ELISA试剂盒单克隆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Tat蛋白突变体序列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HIV-1型转录反式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at)是HIV-1感染早期产生的重要调控蛋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筛选到分子构象相对稳定且能引...
曹洁潘卫张华群陈秋莉王锦红廖文婷葛宜兵祁培培刘超章萍萍杨界何婷
腺病毒介导mIFN-β基因转染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腺病毒 (adenovirus,Ad)介导mIFN β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携带mIFN 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16细胞 ,将该细胞接种于小鼠 ,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及对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有无影响。结果 经腺病毒介导 ,mIFN β基因成功地导入B16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 ;转mIFN β基因的B16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明显降低 ,并能抑制对侧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腺病毒载体携带IFN β基因来开发瘤苗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 研究腺病毒 (adenovirus,Ad)介导mIFN β基因转染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及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携带mIFN 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16细胞 ,将该细胞接种于小鼠 ,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及对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有无影响。结果 经腺病毒介导 ,mIFN β基因成功地导入B16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 ;转mIFN β基因的B16细胞的体内致瘤性明显降低 ,并能抑制对侧野生型B16细胞的致瘤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腺病毒载体携带IFN β基因来开发瘤苗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吴云徐容曹广文潘卫陈秋莉沈毅君卢海妹蔡春晓邓松华
关键词:干扰素-Β瘤苗腺病毒黑色素瘤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