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卫
- 作品数:96 被引量:299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人类眼睛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erio)作为一种优良的动物模型已经被广泛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毒理学等研究领域。由于斑马鱼在眼睛形态、解剖结构、基因表达及功能等方面与人类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并且具有发育快、体外受精、胚胎透明、易于观察等优势,目前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眼睛发育及相关疾病如眼睛缺损、青光眼、白内障、视杆视锥细胞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斑马鱼眼睛发育及结构,以及作为研究眼睛疾病模型的优缺点,从而探讨斑马鱼在人类眼睛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邸亚男朱丽英钱雯潘卫
- 关键词:斑马鱼眼睛发育眼睛疾病模式动物
- 尿蛋白分子量测定对各型肾脏病人的诊断
- 1994年
- 尿蛋白分子量测定对各型肾脏病人的诊断潘卫,林开颜,张瑞霞(贵阳医学院附院生化科贵州黔南州医院)用磺基水杨酸法初步定性测定尿中蛋白质的含量,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尿蛋白分子量,对30例肾脏病人尿中蛋白质成分进行分析,...
- 潘卫林开颜张瑞霞
- 关键词:分子量测定尿蛋白人尿
-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致SD大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状况的差异,探讨STZ建模的最佳剂量。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40、50、60mg/kg的STZ,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尿糖、饮水量、采食量、排尿量和体重等指标。结果:D40组(40mg/kgSTZ组)、D50组(50mg/kgSTZ组)和D60组(60mg/kgSTZ组)的成模率分别为70.0%、100.0%、100.0%;死亡率分别为:0.0%、10.0%、60.0%。各成模大鼠均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临床表现。D40组大鼠空腹血糖和尿糖水平2周后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50组及D60组大鼠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尾静脉注射50mg/kgSTZ成模率高、死亡率低、模型稳定,是建立T1DMSD大鼠模型的最佳剂量。
- 赵芳蒋朝晖杨国珍李兴朱丽英潘卫
- 关键词:链脲菌素
- 小鼠胚泡黏附时已黏附侧与未黏附侧子宫内膜蛋白质组差异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用蛋白质组相关技术分析小鼠胚泡黏附时已粘附侧与未黏附侧子宫内膜蛋白质组的差异 ,探讨小鼠胚泡在双侧子宫黏附不同步现象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固相 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 (2D -PAGE)分别分离妊娠五天 (D5)小鼠胚泡已黏附侧与未黏附侧子宫内膜的蛋白质组。银染显色 ,PDQuest 2DE软件分析。结果 :图像分析测得两种胶的匹配率达 82 .5 % ,在等电点pI4~ 7、分子量 14 .0~ 75 .4kD范围内分离得胚泡黏附侧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 76 0个 ,胚泡未黏附侧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 72 0个 ,其中至少 6 0个蛋白点在两种子宫内膜间有 2倍以上的量变。结论 :小鼠双侧子宫内膜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
- 潘卫王应雄杨戎
- 关键词: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胚泡着床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总钙的检测
- 1998年
- 对120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测定血清总钙(TCa^(2+)),结果发现血清(TCa^(2+)在HBV高复制组、HBV低复制组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乙肝康复组血清TCa^(2+)降低不显著(P>0.05);并发现肝脏疾病时血清TCa^(2+)与血清白蛋白(ALB)密切相关。提示我们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如发生低血钙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时,应及时补钙,并警惕有向肝癌、肝硬化发展的倾向。
- 杨文秀王绵支焦艳王怀茂吴健潘卫张瑞霞张建
- 关键词:血清总钙乙型肝炎病毒白蛋白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肺炎链球菌LytR蛋白特征
- 2018年
-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spr1759(LytR)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初步分析预测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Bioedit、TMHMM、TargetP和ExPASy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肺炎链球菌spr1759蛋白进行分析,并对其功能预测。利用TMHMM软件对比肺炎链球菌spr1759蛋白与炭疽芽孢杆菌BAS5115蛋白和枯草芽孢杆菌DJ97_1211二级结构差异;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结果肺炎链球菌spr1759蛋白为一亲水性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56×10~3,等电点为5.11,存在1个跨膜区。肺炎链球菌spr1759蛋白属于LytR_cpsA_psr超家族,可能具有阴离子细胞壁多聚物合成相关酶的功能。与其他细菌蛋白比对发现,该蛋白与炭疽芽孢杆菌BAS5115蛋白和枯草芽孢杆菌DJ97_1211具有相似的跨膜结构域,均含有1跨膜结构;肺炎链球菌spr1759蛋白与炭疽芽孢杆菌BAS5115蛋白和枯草芽孢杆菌DJ97_1211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全长序列相似性分别为35.7%和32.5%。结论肺炎链球菌LytR蛋白是具有跨膜结构的亲水性蛋白,可能具有阴离子细胞壁多聚物合成相关酶学功能。
- 吴凯峰张競之查何刘雁童华波潘卫王正蓉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
- 1-磷酸鞘氨醇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1P低剂量(0.05μg/g)、S1P中剂量(0.1μg/g)、S1P高剂量(0.2μg/g)组以及环磷酰胺染毒组;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后4组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给药5 d;S1P低、中、高剂量组后再予相应剂量S1P腹腔注射,给药结束后第30天处死小鼠,分别采集血清、附睾及睾丸样本,检测小鼠睾丸精子计数和精子畸形率,比色法测定LDH活力,彗星实验检测精子DNA损伤。结果:与环磷酰胺染毒组相比,各S1P剂量组精子计数升高,畸形率降低,LDH活力升高,DNA损伤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P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损害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能提高精液质量与能量代谢酶LDH的活性,一定程度上抵御细胞DNA损伤。
- 刘丹薇潘卫徐国宾杨国珍
- 关键词:小鼠生殖细胞药物拮抗作用1-磷酸鞘氨醇
- 贵阳市15套检测系统测定血清尿素氮的比对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贵阳市部分医院临床实验室血清尿素氮检测的差异。方法:向贵阳市10家医院临床实验室15套检测系统发放添加不同浓度尿素氮标准物质的冰冻混合人血清样本5支,尿素氮定值为4.7、9.26、13.8、22.06和31.07 mmol/L,测定尿素氮水平,以水平2(含尿素氮标准物9.26 mmol/L)血清样本作为校准品,对15套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后重新测量尿素氮水平,观察校准前后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变异( CV)及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偏倚。结果:在统一校准前,实验室间各检测系统尿素氮测定结果的总CV为4.83%-6.8%,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CV为3.95%-4.62%,非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CV为5.23%-8.08%;统一校准后分别为3.18%-4.71%,1.96%-3.4%及3.59%-5.5%,校准前15套系统测定结果的总CV均高于校准后测定结果的总CV,无论是校准前还是校准后非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CV均大于封闭检测系统;在统一校准前,各测定系统对4水平样本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分别为0.85%-27.23%、-3.55%-12.88、-3.5%-12.19%、-3.12%-11.04%;统一校准后分别为-1.7%-19.36%、-2.75%-10.06%、-3.26%-5.17、-3.54%-8.56%,比校准前减小。结论:各医院检验科各检测系统血清尿素氮测定结果的变异较大,校准后变异明显下降;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好,开放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可比性较差。
- 朱丽英潘卫李兴唐筑灵
- 关键词:血尿素氮校准偏倚
- miRNAs调控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3年
- 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血管生成发生时,原发部位肿瘤向周围组织扩散会形成新的血管,因此,血管生成也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微小核糖核酸(miRNAs)是参与各种生物过程的非编码核糖核酸。它们可以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来充当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其中一些基因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血管生成信号通路,阻止其表达。miRNAs通过改变许多生物学途径来控制内皮细胞的活性,在乳腺癌进展和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向内皮细胞传递miRNAs直接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中,miRNAs显示出抑制血管生成的巨大前景。本综述展示了乳腺癌血管生成中miRNA调节的信号通路,强调了在体内和体外研究中用于抑制血管生成的新疗法。
- 卢涵潘卫张姝黄健
- 关键词:乳腺癌MIRNAS血管生成信号通路
- 2017-2018年吉林省15-35岁性活跃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吉林省性活跃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方法于2017-2018年选取吉林省地区医院就诊或行HPV检测的15-35岁性活跃人群,采集相关标本检测HPV核酸和基因型,分析HPV感染率。结果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35.02%(584/1668);高危型HPV感染率在0.48%(HPV26)-6.29%(HPV16)之间(χ2=202.34,P<0.001);单一、双重、多重HPV感染率分别为19.00%、8.69%、7.31%(χ2=125.09,P<0.001),其中15-25岁、26-35岁多重HPV感染率分别为13.32%、5.14%(χ2=30.88,P<0.001)。省会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县镇女性HPV感染率分别为36.75%、28.31%、24.93%(χ2=17.79,P<0.001)。结论吉林省15-35岁性活跃人群HPV感染率较高;需采取针对性和实用性策略以实现HPV感染的精准防控。
- 朱科静金英姬孙磊沈婕许雯刘歆蕾江渝胡晔玮金玉姬潘卫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