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珍
- 作品数:126 被引量:6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奥曲肽治疗顽固性Mallory-Weiss综合征24例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顽固性Mallory-Weiss综合征(MWS)的疗效.方法:将经常规治疗24h仍出血不止的MWS患者4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3).对照组:单用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每12h1次.治疗组:加用奥曲肽25μg/h微量泵泵入,连用3d.结果:治疗组加用奥曲肽治疗后,止血显效17例,占70.8%.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91%),治疗组止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顽固性MWS大出血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奥曲肽治疗效果显著.
- 林海林志辉陈贻胜潘秀珍
- 关键词:奥曲肽MALLORY-WEISS综合征出血
- 术前食管癌、胃癌超声内镜TNM分期与组织病理学TNM系统的比较被引量:3
- 1996年
- 超声内镜(EUS)能提供有关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侵犯(N)和远处转移(M)的信息。该文对64例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TNM分期进行术前超声内镜评估,其中食管癌9例、胃癌55例。男性53例、女性11例,年龄24~85岁.EUS的结果与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EUS判断食管癌和胃癌的T、N期的正确率分别为66.7%、55.6%亏u78.2%、52.7%EUS错分T、N期的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癌肿周围的炎性反应、纤维化改变或显微镜下癌肿浸润所致。该文结果显示EUS检查是上消化道肿瘤T、N分期的一种较可靠的诊断方法。
- 陈贻胜郑铭潘秀珍
- 关键词:内镜超声内镜食管癌TNM分期病理
- 福建省边远海岛和城市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研究福建省边远海岛和城市地区幽门螺杆菌(却)的耐药状况,并比较城市地区2001—2006年Hp耐药状况的变化。方法 取Hp阳性者胃窦黏膜进行上Hp培养,对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用琼脂稀释法和临界点浓度法测定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敏感性。判定为耐药的标准:甲硝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18mg/L,克拉霉素的MIC值〉12mg/L,阿莫西林的MIC值〉10.5mg/L。结果 边远海岛地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11.4%,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的55.6%(P〈0.01);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7%,也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的26.0%(P〈0.01)。城市居民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自2001年后明显升高,由34.0%上升至47.1%(p〈0.05);Hp对克拉霉素的原发耐药率自2001年后也明显升高,由10.6%上升至29.4%(P〈0.01)。却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极少。2004年以前未发现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菌株,但2006年发现有2株Hp对阿莫西林耐药,占2%(2/102)。结论 边远海岛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英西林的耐药2006年比2001年明显上升。
- 阮华良毛文灏陈仁利陈明红吴芳付丹潘秀珍彭孝纬
- 关键词:耐药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 p53基因突变对大肠肿瘤原位Th1/Th2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评价 p5 3突变对大肠腺瘤和大肠癌局部辅助T细胞 (Th) 1/Th2平衡的影响 ,进而探讨p5 3突变促进大肠癌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大肠腺瘤 30例、大肠癌 38例 ,癌旁正常黏膜 6 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CR SSCP银染法结合测序检测p5 3基因 5~ 8外显子突变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肠组织培养上清液中 4种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和IFN γ)水平。结果 :p5 3突变阳性组培养上清的IL 2、IFN γ水平低于阴性组和对照组 (P <0 0 1) ,而IL 10则高于阴性组及对照组 (P <0 0 5 ) ,各组IL 4水平未显示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3突变引起原位Th1/Th2平衡失调 ,表现为由Th1向Th2漂移。初步推断 ,p5 3基因失活在大肠癌发生的免疫学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付唆林郑天荣潘秀珍彭孝纬毛雪华
- 关键词:基因突变大肠肿瘤TH1/TH2平衡P53基因原位杂交
- 应用粘液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肠化生和胃癌的关系
- 1991年
- 应用粘液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肠化生与胃癌的关系。粘液组化染色发现,胃癌组中Ⅲ型肠化生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3种不同病变的肠化生粘膜中的90%以上的杯状细胞和64.5%的胃癌组织均与COTA呈阳性反应。肠化生和肠型胃癌在抗原表达上是相同的,两者在组织发生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 施作霖林剑英陈小岩陈天水林才径吴平潘秀珍
- 关键词:粘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
- 放射性肠炎的防治被引量:8
- 1999年
- 蔡立勉潘秀珍
-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肠炎发病因素病理
- 急性重型胰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 1993年
- 急性重型胰腺炎,病情急,预后凶险,死亡率高达40~70%,其原因常是未能及早作出重型的估计,或不能及早作出外科手术的决断,以致延误病期,使内科治疗困难时外科手术亦因病情重笃而失败。因此,许多学者提出早期识别重型胰腺炎的客观指标,力图能尽早作出重型胰腺炎的诊断,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潘秀珍
- 关键词:急性重型胰腺炎最佳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死亡率病情
- 逆行胰胆管造影对26例胆系癌诊断分析
- 1991年
- 我院自1978~1987年底共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852例,检出胆系癌36例,其中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胆系癌26例,检出率3.05%。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最大年龄75岁、最小32岁,平均56.38岁,男22例,女4例。病程最长140个月,最短15天。其中胆管癌9例,壶腹癌9例,胰腺癌7例,胆囊癌1例。二、临床表现见表1。
- 周维湛潘秀珍伍璇华江南刘崇铭
- 关键词:胆系逆行胰胆管造影壶腹癌插管造影总胆管
- 食管pH及胆汁联合测定诊断反流性食管病意义
- 2003年
- 目的 评价 2 4小时监测食管 p H及胆汁变化对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便携式 p 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动态监测 4 5例患者的食管 2 4 h p H及胆汁变化情况。结果 (1) 4 5例受检者中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 (33.3% )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 (DGER) 2 5例 (5 5 .5 % )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同时伴有 DGER。 (2 ) 2 7例 DGER者胆汁反流期间 p H均值 =5 .2 3± 0 .93,酸反流 (p H<4 )时间百分比 =7.87± 15 .80 % ,碱反流 (p H>7)时间百分比 =5 .6 7± 6 .89%。 (3) 2 4 h总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91,P<0 .0 0 1) ,而与总碱反流时间百分比之间未见明确的相关性 (P>0 .35 )。结论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与胃食管酸反流呈正相关 ,而与碱反流无明显相关性。 2 4 h p 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局限性 ,应同步进行动态 p
- 林棱吕勇王辛林志辉潘秀珍
- 关键词:食管PH胆汁胃食管反流病十二指肠反流
- 上消化道出血凝血机制的研究
- 1993年
- 对75例分别接受H_2受体拮抗剂、止血剂和葡萄糖盐水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除VWF:Ag轻度升高,红细胞比积轻度降低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3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3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障碍,止血剂的使用是没有意义的。
- 陈贻胜林惠陈锋林海潘秀珍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凝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