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被引量:24
- 2006年
-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内核。
- 潘秀通潘源
- 关键词:中国影视意象美学影视美学
- 电影话语创新:始于观念冲破樊笼
- 2001年
- 电影电视文本及其“写作”实践的发展同影视观念或理论的拓进从来相依共存,处于不可分割的互动链条之中。进入WTO后的中国影视倘要生存、发展与繁荣,必须吸纳、融合、创新,亦须让观念与理论首先冲破樊笼,实现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
- 潘秀通潘源
- 关键词:电影影视话语
- 电影艺术面临挑战──世纪之交电影理论思索之一被引量:3
- 1997年
- 本文论述了电影艺术及其理论在本世纪内受到的质疑与挑战,阐明了电影不完全是艺术,它首先是大众传播媒介,然后才有纪录电影与非纪录电影、电影艺术与非电影艺术之分;强调中国当代电影唯有吸收世界各国电影文化之长,以我为主,实现整体综合与综合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整体功能,才能承载历史赋予的使命。
- 潘秀通
- 关键词:电影艺术非艺术文化商品
- 全球化与本土化——论中国电影理论话语的新世纪突围被引量:3
- 2004年
- 否认全球化,必将割断民族文化及其本土电影文化同世界文化发展大环境、总趋势的关联,撤出世界电影历史的总脉络,重蹈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覆辙;舍弃本土化的改造与创新,照搬西方文化理论话语并企图以此规范中国当代电影文化,削足适履,必将使中国本土电影文化园地荒芜而终至陷于名至实归的“后殖民主义文化”境地。惟有融合并融化西方文化理论话语,给予科学性再阐释与本土化的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当代影视理论话语的新世纪的突围。
- 潘秀通潘源
- 关键词:电影理论本土化美学话语
- 论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美学走向
- 1999年
- 本文论述并揭示了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的整体综合美学走向,有如“百川归海”,乃是新形势新条件下民族电影振兴与发展并走向当代的必然;而当代整体综合电影美学,融综合化与个性化、世界性与民族性、变化性与恒定性于一体,“无流不纳”,则为当代艺术自然和电影世界存在与发展的自然之势、自然之理。
- 潘秀通
- 关键词:电影美学中国电影
- 论影视景框的艺术活力被引量:1
- 2001年
- 只有不断增强与提高对影视景框所拥有的屏蔽与分离、限定与延伸、稳定与变化、收敛与扩展、客观与主观、修饰与美化诸多艺术表现作用和美学功能的认识 ,更加自觉地理解、开掘影视景框的艺术活力 ,才能不断创新影视话语 。
- 潘秀通
- 关键词:艺术作用美学功能影视文化
- 论海派影论之兴被引量:1
- 2003年
- 中国海派电影理论话语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主要有4个动因,4个依托,并显现着4个方面鲜明特色。在旧海派电影文化的积淀中升华、创新的新海派电影文化,既应“海纳百川”,又应“百川归海”,既葆有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又相融相合于中国整体文化之中。
- 潘秀通
- 关键词:电影理论
- 论影像及其当下观念创新被引量:2
- 2002年
- 影像与声音是电影、电视的基本载体。任何影视理论与影视美学观念都无不是植根或生发于这一基本载体及其衍生事物而形成的。由于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介入电影、电视及其影像与声音领域,必然导致当代影视理论与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21世纪初年,中国电影理论界关于数字电影理论、“后电影”理论的探讨热浪不时涌起,以《中国“后电影时代”到来》为题的报道亦见报端。此间,有的论著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以摄影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电影这一被“真实”统治的“王国”也渐渐失去它原有的美学特质,传统电影美学根基已然崩坏。为了建树正确的数字电影理论及观念,推动数字电影制作实践的良性发展,准确把握与观照数字影像同传统影像的本质与作用、数字电影的真实性概念以及数字影像美学同传统影像及其美学的关系等,于是,深化“影像”领域的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本刊摘发原文的第四部分。
- 潘秀通潘源
- 关键词:数字电影美学观念电影美学影像颠覆美学特质
- 论数字影像及其真实性观念被引量:16
- 2002年
- 数字影像对传统电影电视的巨大冲击 ,乃是在制作方式、生成方式与存储介质上的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尽管它竟可“以假乱真” ,但是依然不能改变人们对数字影像的真实性要求。影视制作者依然必须根据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抑或感觉的真实来生成数字化虚构影像的创造性真实。真实永远是一切艺术的生命。电影无论在中国乃至全球 ,都不会在短期内步入“后电影时代”而濒临消亡。
- 潘秀通潘源
- 关键词:数字影像艺术功能美学观念
- 当代电视观念亟待更新——世纪之交影视理论的思索
- 1998年
- 本文以新的视角,对电视及电视艺术的概念、本质、分类、功能与观念进行新的阐释,强调中国当代电视惟有顺应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历史的新的高度上,适应高科技和当代人类思维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更新观念,勇于跳出前人与他者的窠臼,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综合化与个性化、主流性与多样性、通俗性与精湛性相统一的整体综合与整体创新,充分发挥电视的整体功能,才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 潘秀通
- 关键词: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