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经锐

作品数:56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会议论文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细胞
  • 20篇梗死
  • 18篇脑梗
  • 18篇脑梗死
  • 17篇缺血
  • 16篇TOLL样受...
  • 15篇胶质
  • 15篇胶质细胞
  • 15篇TOLL样受...
  • 13篇小胶质细胞
  • 11篇葡萄糖剥夺
  • 11篇
  • 9篇脑梗死后
  • 8篇再灌注
  • 8篇缺血再灌注
  • 8篇脑缺血
  • 8篇灌注
  • 7篇神经元
  • 7篇小鼠
  • 7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44篇中山大学孙逸...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56篇潘经锐
  • 35篇王艺东
  • 22篇彭英
  • 13篇杨碧莹
  • 10篇黎祥喷
  • 9篇彭英
  • 7篇纪原
  • 6篇李梅
  • 6篇王鸿轩
  • 6篇邱宇
  • 5篇李红红
  • 4篇董朝飞
  • 3篇李梅
  • 3篇何蕾
  • 3篇吕瑞妍
  • 3篇黄小雄
  • 2篇胡涛
  • 2篇黄穗乔
  • 2篇唐亚梅
  • 2篇邓玲娜

传媒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广东省医师协...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一次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9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09
  • 1篇200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栓通胶囊防治寒潮促发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不同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所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利用其高通量的特性进行研究,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获得脑栓通胶囊防治寒潮促发高血压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线索.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气候...
黎祥喷潘经锐王艺东李梅彭英
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脑缺血1.5h再灌注(1.5hIR组)和持续缺血(PI组)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EF5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fGFAP)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乏氧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3、7、14d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以及与乏氧组织的关系。结果1.5hIR组术后1、3、7、14d均见乏氧组织存在,PI组乏氧组织仅存在3d。各观察时间点乏氧组织内的GFAP荧光强度均较周围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GFAP荧光强度均不断增强,在术后7d达到高峰,14d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的1.5hIR组的GFAP荧光强度均高于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在乏氧组织内增殖活化尤为明显,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密切相关。
王艺东邱宇潘经锐李梅唐亚梅彭英
关键词:脑梗死乏氧组织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oll样受体9的表达时程和脑细胞分布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对组织损伤和修复有重要的影响。Toll样受体9(TLR9)识别细菌等微生物的非甲基化DNA,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近年来发现其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识别自身DNA,有可能参与卒中后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既...
王艺东纪原彭晴霞潘经锐王鸿轩
羟基红花黄素A调节大鼠脑缺血部位炎症因子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治疗脑梗死时对缺血部位的炎症因子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利用线栓法构建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1.5小时再灌注(MCAO)模型,分为...
潘经锐彭英
关键词:脑梗死炎症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力治疗法——远程缺血适应(综述)
脑卒中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7%。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rt-PA溶栓治疗,但受其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症、禁忌症的限制,目前我国符合rt-PA溶栓治疗的病人不足1...
潘经锐彭英
文献传递
羟基红花黄素A调节大鼠脑缺血部位炎症因子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治疗脑梗死时对缺血部位的炎症因子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利用线栓法构建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1.5小时再灌注(MCAO)模型,分为对...
潘经锐彭英
氧葡萄糖剥夺诱导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pyroptosis发生
目的:Pyroptosis是依赖于caspase-1的新的细胞死亡形式,具有很强的促炎症效应,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否发生pyroptosis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拟在模拟脑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环境中观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py...
王艺东彭晴霞潘经锐周颖董朝飞
小鼠脑梗死后小胶质细胞内Toll样受体9选择性上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Toll样受体9(TLR9)表达量及其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线栓法制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90 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为对照。再灌注后6 h、3d、7 d和14 d处死动物(n=3),制备脑冠状位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9表达量及其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梗死灶边缘区TLR9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始终高于对侧及假手术组。病变全程偶见神经元胞内小点状TLR9,TLR9阳性率无时间、组间差异。激活态小胶质细胞聚集于梗死灶边缘区,胞内TLR9由散在小点状变为团块状粗颗粒样。TLR9阳性率随时间先升后降,始终高于对侧及假手术组。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未见TLR9阳性染色。结论:脑梗死后,中枢定居细胞中神经元TLR9维持固有表达,仅小胶质细胞TLR9表达选择性上调,星形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无TLR9表达。
纪原杨碧莹黄小雄潘经锐王鸿轩王艺东
关键词:脑梗死TOLL样受体9小神经胶质细胞
亚低温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亚低温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3、6、9h再灌注24h探讨亚低温的保护作用。常温组保持肛温37-38。C而后转移到25℃的房间24h。亚低温组保持肛温33℃而后转移到5℃的房间24h。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x、Bcl-2的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能明显上调Bcl-2和下调Bax(P<0.01)。结论亚低温能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减少及延迟细胞凋亡,起到脑保护作用。
吴达荣陈世文潘经锐陶恩祥
关键词:亚低温脑缺血BAXBCL-2
羟基红花黄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自噬活性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羟基红花黄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YSA)对缺血半暗带自噬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构建雄性SD 大鼠脑缺血90min 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e...
潘经锐彭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