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狄军波

作品数:56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病毒
  • 16篇麻疹
  • 10篇轮状
  • 10篇轮状病毒
  • 9篇乙型
  • 9篇肺炎
  • 9篇肝炎
  • 8篇乳鼠
  • 8篇细胞
  • 8篇患儿
  • 7篇疫苗
  • 7篇重症肺炎
  • 7篇综合征
  • 7篇儿童
  • 6篇小儿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人轮状病毒
  • 5篇腹泻
  • 4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婴儿

机构

  • 45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6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6篇狄军波
  • 43篇陈益平
  • 34篇石海矾
  • 25篇徐志伟
  • 9篇陈均亚
  • 6篇张桂莲
  • 6篇蔡晓红
  • 5篇陈一华
  • 5篇汪洪姣
  • 4篇李孟荣
  • 4篇钟佩佩
  • 3篇李昌崇
  • 3篇陈小芳
  • 3篇汪洪娇
  • 3篇王德选
  • 2篇方周溪
  • 2篇黄爱芬
  • 2篇陈钧亚
  • 2篇吴荣熙
  • 2篇徐志伟

传媒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2006年浙...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2006年浙...
  • 2篇2005年浙...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CpG基序的单链寡核苷酸增强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的细胞免疫应答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含CpG基序的单链寡核苷酸(CpGODN)干预对感染人轮状病毒(HRV)乳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40只ICR乳鼠随母鼠按窝随机均分为对照组、HRV感染组、CpGODN预处理组和CpOODN治疗组,每组10只。病毒攻击后第4天处死乳鼠,无菌取小肠、脾,对小肠组织按统一损伤标准评分,测定乳鼠脾脏指数,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据。结果HRV感染组、CpGODN预处理组和CpGODN治疗组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4.00±1.31、2.75±1.28和2.87±0.9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P〈0.01),与HRV感染组比较,CF)G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的小肠组织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HRV感染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8+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CD4+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CD4+/CD8+降低,Th1细胞因子IFN-γ表达增强,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的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IFN-γ均升高(P〈0.05);与HRV感染组比较,CpGODN预处理组、CpGODN治疗组的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4+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CD4+/CD8+和IFN-γ均升高(P〈0.05)。结论CpGODN增强感染HRV乳鼠的细胞免疫应答,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
徐志伟陈益平石海矾狄军波
关键词:寡脱氧核糖核苷酸类轮状病毒属TH1细胞
注射卡介苗素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弱应答婴儿血IL-10、IL-12的影响
目的探讨注射卡介苗多糖对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放免法定量检测我...
狄军波陈益平
文献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瘦素与Ⅰ型胶原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其对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HSC以1×105/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Ⅰ、Ⅱ、Ⅲ组,加入NAC使得各组培养液中NAC浓度分别是10、20、40mmol/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培养48h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AC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NACⅠ组和对照组(P<0.05);NACⅡ、Ⅲ组其HSC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C各组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SC在NAC作用下增殖减少;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受到抑制,这可能是NAC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陈益平汪洪娇徐志伟陈均亚石海矾狄军波李素华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N-乙酰半胱氨酸瘦素胶原蛋白
温州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及温州市气象数据,应用SPSS26.0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市儿童流感样病例在大多数年份中呈春夏、冬季双峰流行,高发时月平均气温多在10°C及30°C左右,发病数与平均风速(X1)及平均相对湿度(X2)均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2286.870-234.589X1-19.693X2(P<0.01)。结论气象因素与儿童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切相关,对建立流感早期气象预警系统有一定意义。
钟佩佩陈小春俞佳珂石海矾狄军波吴贤笃陈益平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气象因素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变化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意义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无症状CMV感染患儿16例,CMV肝炎患儿52例(其中肝炎型31例,淤胆型21例)及正常对照2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肝炎型及淤胆型患儿分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vWF变化。结果(1)CMV肝炎患儿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症状CMV感染组(P<0.01),且淤胆型肝炎患儿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肝炎型患儿(P<0.01);(2)CMV肝炎患儿治疗后D二聚体和vW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3)CMV肝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患儿治疗后D二聚体和vWF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检测CMV肝炎患儿D二聚体和vWF水平有助于及早对肝损害情况作出判断。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以降低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可能对CMV肝炎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石海矾陈益平狄军波徐志伟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病例讨论——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
2003年
患儿,女,14岁。因咳嗽发热11 d入院。11 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8.6℃之间,阵发干咳,不伴胸痛、气促。无纳差、消瘦、乏力、盗汗。院外曾用先锋必5 d,无效。既往体健,有卡介苗接种史,未复种,无结核病接触史;家族中无结核病患者。体检:T 37.6℃,P 120次/min,R 25次/min,BP 13/9 kPa,W 48 kg,营养发育良好,神志清晰,呼吸平稳,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红,扁桃腺无肿大。双肺呼吸运动对称,无三凹征,触诊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罗音。
狄军波蔡晓红
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肺炎是麻疹的最常见并发症,其中部分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31日我科...
石海矾陈益平狄军波
文献传递
培菲康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狄军波黄爱芬石海矾
关键词:培菲康胶囊小儿腹泻病抗生素副作用
温州地区8年来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2004年
王德选陈益平狄军波陈一华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疫苗接种小儿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动态变化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06—2006-09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48例患儿分为纳洛酮组28例,常规组2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物理降温、镇静、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按0·03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5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脑脊液NSE。结果纳洛酮组与常规组治疗前患儿脑脊液NSE质量浓度分别为(35·66±6·13)ng/mL;(33·83±8·80)ng/mL(P>0·05)。两组在治疗后脑脊液NSE分别为(28·20±7·48)ng/mL;(22·59±8·75)ng/mL(P<0·05)。纳洛酮组治疗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有显著下降(P<0·05),常规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常规组;治疗组恢复期失语、呆滞出现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后短期可以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NSE含量明显下降,纳洛酮有减轻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损伤的作用,利于病情恢复。
陈益平徐志伟石海矾狄军波陈均亚汪洪娇
关键词:纳洛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脑脊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