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 作品数:84 被引量:276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膀胱小细胞癌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78岁,平均64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4例,健康查体发现膀胱占位1例.B超检查示肿物直径2.1~4.0 cm,平均3.0 cm,中等回声肿物3例,低回声肿物2例;行CT检查3例,双肾积水伴盆腔多发淋巴结增大1例.5例均先行诊断性TURBT术,其中3例未进一步手术,单纯化疗1个疗程,另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术后化疗3个疗程.结果 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体积小,呈圆形,片状排列,核浓染,缺乏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例嗜铬素A(+),3例突触素(+),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癌.3例接受TURBT加术后化疗者中2例在术后7、8个月死亡,1例随访32个月未见复发、转移;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术后化疗患者随访16、26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配合术后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若采取保留膀胱的手术应配合全身化疗.
- 王滨帅刘晓强王一郭战军邢庆菲王英亮孙光
- 关键词:膀胱肿瘤小细胞癌
- 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治疗指南》概况被引量:9
- 2006年
- 王一李涛郭战军牛海涛孙光
-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
- 原发性前列腺黏液腺癌并印戒细胞癌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患者,60岁。主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8个月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夜尿4~6次,排尿等待时间长,尿线无力,偶有分叉。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大,中央沟变浅、质韧、无结节、无压痛,指套无染血。B超示前列腺5.2cm×4.7cm×4.6cm,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较多钙化强光团,边缘包膜欠清晰。中叶向膀胱腔内突出,突出部位黏膜欠光滑。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tPSA1.36ng/ml,fPSA0.23ng/ml,F/T值16.8%。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见前列腺中叶凸向膀胱内口,切面似有黏液状物质分泌,透明、较粘稠,未见明显结节。电切至前列腺包膜,置20F三腔尿管,术后持续冲洗,预防应用抗生素48h。术后5d拔除尿管,排尿通畅。
- 王一孙光李涛任秉煌郭战军潘建刚张淑敏
- 关键词: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原发性前列腺包膜排尿困难胸部X线片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占同期收治肾癌的3.03%.男17例,女8例.年龄24~76岁,平均54岁.肿瘤直径1.5 ~ 9.0 cm,平均4.5 cm.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5例,Ⅲ期4例.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10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作对比. 结果 乳头状肾细胞癌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CT值显著低于肾透明细胞癌,不均匀强化明显少于肾透明细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1例,保留肾单位手术4例.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0M016例,pT2N0M05例,pT3aN0M02例,pT1N1M01例,pT2N1M01例.病理分型:Ⅰ型8例,Ⅱ型17例.25例随访6~60个月,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余23例均无瘤生存. 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肾细胞癌,术前可依据影像学检查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全身辅助治疗有待研究.
- 邹雲王一梁博孙光
-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
- PSA及F/T对中国人群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 目的评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 PSA 与总 PSA 的比值(F/T)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以“Prostam-specific antign”、“prostate cancer”、“di...
- 王一孙光牛海涛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睾丸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张金刚孙光刘晓强刘雨王一
- 关键词:原发性睾丸类癌病理学
- 输尿管口旁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腔内治疗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输尿管口附近膀胱肿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7例术前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年龄45~80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肿瘤,且均位于输尿管口20mm以内(其中1例肿瘤覆盖输尿管口)。术前IVP造影均无肾积水。经尿道电切肿瘤及周围组织,切至肌层,在输尿管口处采取"只切不凝"的原则。术后4h内膀胱灌化疗药,定期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未中转开放,且无副损伤,膀胱肿瘤电切时间控制在15min内。术后拔管时间3~5d(平均4d)。拔导尿管后超声示患侧轻度肾积水5例,2~3个月后复查超声肾积水消失。27例全部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6个月IVP检查上尿路未发现异常,且输尿管口喷尿正常。结论输尿管口旁浅表性膀胱肿瘤行TURBT手术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值得推荐。
- 武立伟孙光刘晓强王一刘硕李晓东
- 关键词:膀胱肿瘤反流经尿道切除输尿管口
- 原发性精囊癌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原发性精囊腺癌患者2例,其中1例合并巨大多分隔精囊囊肿,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术前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行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偶发癌,2个月后二期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确诊为精囊癌;另一例术前经CT及经直肠超声可见盆腔巨大囊性多分隔肿物,未见正常前列腺及精囊结构,代之以多房囊肿,行腹腔镜下盆腔囊肿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精囊癌,转行开放性前列腺根治术。两例术后恢复良好,分别随访10年及7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精囊腺癌临床罕见,术前诊断较困难,影像学表现大致可分为3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切除范围应足够广泛。
- 李晨曦邹雲韩兴宝王一郭战军刘雨牛远杰孙光
- 关键词:精囊肿瘤影像学检查原发性精囊癌
- 代谢综合征及其代谢组分与T1期高级别膀胱癌的预后关系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及其各组分与T1期高级别膀胱癌的预后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5例,女45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根据病史或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1例(20.5%)和非糖尿病组159例(79.5%);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肥胖组(≥25 kg/m2)98例(49.0%)和非肥胖组(〈25 kg/m2)102例(51.0%);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71例(35.5%)和非高血压组129例(64.5%)。分析MS及其各组分与膀胱肿瘤复发、进展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评价MS及其各组分对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及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影响,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价MS及其各组分与膀胱癌PFS及RFS的关系。
结果本组200例中,16例(8.0%)伴MS。肿瘤复发121例(60.5%),进展84例(42.0%)。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RFS分别为21.7个月和2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5,P=0.001);平均PFS分别为32.8个月和3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0,P〈0.00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平均RFS分别为34.7个月和4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7,P〈0.001);平均PFS分别为22.8个月和3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4,P〈0.001)。MS组与非MS组的平均RFS分别为21.5个月和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P=0.02);平均PFS分别为35.1个月和3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糖尿病、肥胖可增加T1期高级别膀胱癌复发(HR=0.559, P〈0.001; HR=0.492, P〈0.001)和进展(HR=1.792, P=0.013; HR=2.498, P〈0.001)的风险。
结论糖尿病、肥胖是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进展的高危
- 王一邢庆菲刘晓强郭战军李常颖刘雨孙光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尿路上皮癌肥胖
- 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在T1b期肾癌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体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分别采用小切口方式(分为阻断肾蒂与不阻断肾蒂)、传统开放(分为阻断肾蒂与不阻断肾蒂)和腹腔镜方式(均阻断肾蒂)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方面均较其他两种术式有显著优势(P〈0.01);小切口组内阻断肾蒂与未阻断肾蒂相比,术前、术后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量分别为(5.1±1.7)mL/min和(1.1±0.8)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随访24~108个月,3组肿瘤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1.0)。结论在T1b期肾癌的治疗中,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在有效的切除肾脏肿瘤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减少手术创伤。
- 邢庆菲李常颖王一李建民王滨帅孙光郭战军
- 关键词:保留肾单位手术小切口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