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明

作品数:121 被引量:413H指数:10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福田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动脉
  • 31篇心肌
  • 27篇冠状
  • 27篇冠状动脉
  • 20篇蛋白
  • 19篇心病
  • 19篇冠心病
  • 16篇血管
  • 14篇冠脉
  • 12篇心房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细胞
  • 12篇反应蛋白
  • 11篇再狭窄
  • 10篇动脉疾病
  • 10篇综合征
  • 9篇心房颤动
  • 9篇血红素氧合酶
  • 9篇氧合
  • 9篇房颤

机构

  • 117篇汕头大学医学...
  • 10篇汕头大学
  • 5篇呼伦贝尔市中...
  • 4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120篇王东明
  • 52篇李玉光
  • 44篇陈宋明
  • 18篇王伟
  • 13篇金红
  • 11篇王欣
  • 11篇岳传哲
  • 9篇林吉进
  • 8篇黄贤生
  • 7篇陈畅
  • 7篇卢成志
  • 7篇李玉华
  • 6篇彭庚
  • 6篇陈协辉
  • 6篇张元春
  • 6篇杨学萍
  • 6篇陈晓君
  • 5篇盛西陵
  • 5篇房小祎
  • 5篇郑衍平

传媒

  • 17篇汕头大学医学...
  • 1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0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心血管康复医...
  • 5篇中国动脉硬化...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广东医学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7篇2005
  • 24篇2004
  • 16篇2003
  • 1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关系。<br>  方法:选择97例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单支病变的冠状...
陈协辉王伟陈晓君王东明王欣
关键词:介入治疗血清C反应蛋白支架置入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单个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与侧支循环建立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超过70%的冠心病患者96例为冠心病组,其中42例有可见的侧支循环,54例未见侧支循环。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IF-1α蛋白含量。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冠心病组HIF-1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有侧支循环患者比无侧支循环患者HIF-1α表达更多(均P〈0.0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程度与HIF-1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1=0.78,r2=0.84,均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IF-1α表达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明显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IF-1α水平的检测有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程度。
龙家茹陈宋明王东明
关键词:冠心病缺氧诱导因子-1Α侧支循环
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硫化氢钠作为H2S供体,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H2S+I/R组(H2S组)及H2S+K-ATP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I/R组(H2S+GLI组),监测大鼠心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及收缩、舒张功能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心肌缺血前预先给H2S可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H2S组66.5%与I/R组33.5%,P<0.05)以及室性心律失常评分[H2S组(2.6±0.7)分与I/R组(4.5±0.8)分,P<0.05].提前给予K-ATP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结果发现H2S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减弱[H2S组(2.6±0.7)分与H2S+GLI组(4.0±0.6)分,P<0.05].结论 H2S具有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K-ATP通道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陈协辉李鹏黄小平王东明陈宋明杨泽民陈智凡许文敏陈丽萍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ATP敏感性钾通道信号传导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和防治新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越来越引起心血管医师的重视,再狭窄的机制和防治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现将近年冠状动脉再狭窄机制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成辉恒王东明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冠状动脉
经皮冠脉内球囊成型术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的变化
2004年
目的 观察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CRP)在经皮冠脉内球囊成型术 (PTCA)前后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PTCA术患者 14 5例及同期行冠脉造影患者 2 5 2例 ,分析其术前术后CRP的变化。结果 PTCA术后的患者CRP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而冠脉造影组术前术后CRP则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PT CA术后的患者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可能与PTCA治疗后局部血管炎症有关。
陈宋明李玉光王东明
关键词:C反应蛋白冠脉造影术
血红素氧合酶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形态的关系。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主要血管腔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纳入该研究。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血管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61例)和双支病变组(45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再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53例)、Ⅱ型病变组(70例)、Ⅲ型病变组(13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HO-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blot对HO-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冠心病各亚组患者HO-1的表达情况。结果 HO-1表达于胞浆。冠状动脉病变组HO-1表达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三支病变组HO-1表达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HO-1表达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Ⅱ型及Ⅲ病变组的HO-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型病变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O-1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陈宋明李玉光王东明卢成志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单支病变三支病变胞浆
甲状腺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NCX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 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心力衰竭组(40只)和心力衰竭治疗组(40只)。通过缩窄主动脉复制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研究NCX1的表达水平。结果:(1)心力衰竭组左室收缩压(LVSP)和±dp/dtma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素治疗组LVSP和±dp/dtmax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甲状腺素治疗组LVSP和±dp/dtmax较心力衰竭组明显升高(P<0.01);心力衰竭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状腺素组LVEDP较心力衰竭组明显下降(P<0.01);(2)免疫组化单位面积(200倍视野/0.442mm2)内NCX1阳性颗粒数对照组(8.3±1.5)个,心力衰竭组为(24.1±4.5)个,甲状腺素治疗组为(15.6±2.9)个,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Western blot分析灰度峰值对照组13.7±2.4, 心力衰竭组为32.4±5.5,甲状腺素治疗组为20.2±3.9,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甲状腺素可能通过抑制NCX1的过渡表达而发挥改善心力衰竭时心功能的作用。
林吉进梁庆李玉光王东明
关键词:心力衰竭甲状腺素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分析
1999年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成功率、疗效及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应用Inoue单球囊对56例MS行PBMV,观察术前、术后左房平均压、心功能、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结果 本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平均压24.3±6.4降至11.6±3.5mmHg、MVPG从21.3±7.2降至3.9±2.6mmHg、MVA从1.01±0.31扩大到2.24±0.26cm^2.结论PBMV治疗MS是一种非手术有效安全的方法.
王东明杜玉琴李玉光李玉华
关键词:PBMV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MS心功能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高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补救性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溶栓失败后即刻补救性介入治疗术(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STENT)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59例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A组)、补救性PCI组(B组)2组。A组31例,直接行PCI;B组28例,静脉溶栓后120min时,依冠状动脉开通临床标准进行判定,若溶栓失败立即行PCI。2组患者均于PCI前及PCI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再通率。治疗后3周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支架置入成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及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救性PCI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骆峰王东明夏志宏刘国华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粉防己碱对兔髂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致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髂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粉防己碱干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粉防己碱干预组及对照组均以球囊损伤髂动脉内膜,粉防己碱干预组于术前3d至术后28d予粉防己碱45mg/(kg·d)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结扎一侧髂动脉。手术4周后处死动物,对成形术部位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胶原含量测定,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结果:球囊损伤后4周,兔血管壁明显增厚,Masson's染色可见血管平滑肌(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殖和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大量沉积;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干预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和胶原面积/管壁面积均明显减少犤(0.31±0.11)mm2和(0.23±0.07)mm2,(37.13±2.97)%和(25.77±3.74)%,(54.27±9.78)%和(29.32±7.33)%,P均<0.01犦;粉防己碱干预组动脉胶原含量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犤(231.2±18.9)mg/g和(313.6±25.3)mg/g,P<0.01)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粉防己碱干预组Ⅰ型胶原表达指数明显减低犤(31.2±4.7)和(23.5±5.2),P<0.01犦。结论:粉防己碱能有效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VSMC增殖和胶原合成,减轻术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
黄贤生王东明
关键词:钙通道阻滞药粉防己碱髂动脉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