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区域发展差距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差异
  • 1篇主导产业
  • 1篇西部民族
  • 1篇西部民族地区
  • 1篇民族地区
  • 1篇经济差异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环境效应
  • 1篇ESDA
  • 1篇ESDA-G...
  • 1篇产业结构
  • 1篇产业转型

机构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王保宏
  • 2篇张海峰
  • 2篇白永平
  • 1篇朱明明
  • 1篇陈琼
  • 1篇牛定炜
  • 1篇王新民
  • 1篇牛剑平

传媒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42
2008年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之一,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80年以来,青海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产业转型;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出现两次大的波动,存在降低后又反弹现象,特别是2000年以来上升幅度很大,创历史新高;产业转型任务相当艰巨,需实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产业政策。
张海峰白永平王保宏牛剑平王新民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效应
基于ESDA-GIS的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被引量:47
2009年
以青海省43个县(市、区)及3个行政委员会和一个乡(格尔木市的飞地)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6年青海省县域人均GDP等经济数据及人口数据为属性数据,在ArcView、ARCGIS等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对青海省县域经济之间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1)青海省2006年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及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GDP及人均GDP重心也有较大偏移;(2)总体上青海省2006年经济空间差异较大,Moran'sⅠ指数为0.5 138,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3)目前,青海省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类型属离散型和聚集型,而扩散型及均衡型尚未出现。青南广大地区属离散型,海西地区主要是由资源要素禀赋导致集聚型,海东地区特别是西宁市由于较好的自然条件、优越的空间区位、便利的交通及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海东其它广大地区Moran'sⅠ指数均较低(包括西宁市的两个市辖县),充分说明海东地区城市的扩散作用尚未显现,特别是省会城市西宁市对周围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明显。
张海峰白永平陈琼王保宏牛定炜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ESDA
区域发展差距的产业解决途径——赫希曼基准的再认识被引量:3
2006年
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笔者认为解决这种现实存在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关键在于将西部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指出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在于西部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重新选择。就此,文章对西部民族地区新主导产业选择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探讨中扩展了赫希曼基准的理论含义,并且运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加以说明。分析结果表明赫希曼基准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新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王保宏朱明明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主导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