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琳 作品数:13 被引量:24 H指数:2 供职机构: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利多卡因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单次皮下注射利多卡因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对麻醉后1 d、3 d和7 d大鼠海马内APP、p-tau、caspase-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8月龄健康雄性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组,n=30)和利多卡因组(H组,n=30)。H组和G组再被分为麻醉后1 d、3 d和7 d 3个亚组,即H_1、H_3、H_7亚组,G_1、G_3、G_7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H组大鼠经皮下单次注射利多卡因50mg/kg,对应的G组则注射相同容积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学习记忆测试后,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亚组海马内APP、p-tau、caspase-3和NSE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G组中对应的亚组相比较,H_1、H_3、H_7亚组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时累计学习次数及海马内APP、p-tau、caspase-3和NSE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皮下单次注射50 mg/kg利多卡因对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以及对老年大鼠海马内APP、p-tau、caspase-3和NSE蛋白表达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 苏珍 张阳 刘艳 安礼俊 王元琳 刘海林关键词:利多卡因 老龄 学习记忆 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60~300 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中、高剂量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L-EI组、M-EI组和H-EI组)和脂肪乳组(LE组).除S组外,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2 h,再灌注24 h的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EI组、M-EI组和H-EI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3.5、7.0、10.5 ml/kg,LE组给予30%脂肪乳10.5 ml/kg,S组与I/R组不给药.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NDS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与I/R组比较,M-EI组和H-EI组NDS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1),L-EI组和LE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EI组比较,H-EI组NDS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结论 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与剂量有关. 朱雯 王志萍 王元琳关键词:异氟醚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评价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g,月龄4—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5ml/kg,24h后只分离血管,不置入线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I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8%乳化异氟醚10.5ml/kg(120mg/ml);LY294002+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L+EI组)缺血侧侧脑室注射LY294002(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25mmol/L5μl,30min后腹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0.5ml/kg;LY294002组(L组)和DMSO(LY294002溶剂)组缺血侧侧脑室注射LY29400225mmol/L(5阻)或DMSO5m。于给药后24h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2h恢复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表达,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凋亡细胞计数升高,p-Akt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EI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凋亡细胞计数降低,p-Akt表达上调(P〈0.05),L+EI组、L组、DMS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I组比较,L+EI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凋亡细胞计数升高,p-Akt表达下调(P〈0.05)。EI组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L+EI组、L组、DMSO组与I/R组相似。结论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可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其神经元保护作用与P13K/Akt通路激活有关。 王志萍 王元琳 朱雯关键词:异氟醚 微球囊压迫与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微球囊压迫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0例。微球囊压迫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微球囊压迫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91.67%vs.75.00%,P<0.05)。治疗后,微球囊压迫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均低于药物治疗组,GQOL-74评分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囊压迫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20.00%)(P<0.05)。结论微球囊压迫与口服卡马西平均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效果,且均能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与口服卡马西平比较,微球囊压迫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陈鑫 张欣 杨洁琼 王元琳关键词:微球囊压迫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炎症因子 不同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50~300 g,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n=16),假手术组(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10.5 ml/kg,24 h后只分离血管;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腹腔注射NS 10.5 ml/kg,24 h后制备模型;低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L组)、中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M组)、高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H组)和脂肪乳剂组(IL组)分别腹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3.5 ml/kg+NS 7.0 ml/kg、8%乳化异氟醚7.0 ml/kg+NS 3.5 ml/kg、8%乳化异氟醚10.5 ml/kg和30%脂肪乳10.5 ml/kg,24 h后制备模型.于缺血前10 min和再灌注10 min时记录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行凋亡细胞计数,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减慢.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组、M组和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计数均降低(P<0.05),I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M组和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计数依次降低(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王元琳 王志萍 朱雯关键词:异氟醚 再灌注损伤 氟比洛芬脂复合芬太尼麻醉对食管癌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疼痛和烦躁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术中以七氟醚2.0%~2.5%、维库溴铵0.07 mg/(kg.h)、芬太尼3μg/(kg.h)和异丙酚4 mg/(kg.h)静吸复合维持麻醉。Ⅱ组加用氟比洛芬脂0.5 mg/(kg.h)维持。观察指标:术毕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神经内分激素血浆水平、镇痛效果(VSA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术毕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血清皮质醇明显减少(P〈0.05),VAS评分和烦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脂可以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应激、疼痛和烦躁发生率。 陈鑫 王元琳关键词:食管癌 氟比洛芬脂 芬太尼 应激 烦躁 帕瑞昔布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Akt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帕瑞昔布后处理组(C组),每组16只。每组于再灌注后24 h时随机选8只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每组剩余8只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改变,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监测p-Akt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帕瑞昔布后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变小(P<0.05),神经元变性和脑水肿减轻,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p-Akt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帕瑞昔布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p-Akt的表达有关。 陈鑫 王元琳 许鹏程关键词:环氧化酶-2抑制剂 帕瑞昔布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P-AKT 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于江苏省泗阳医院收治的6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辅以局部麻醉)与对照组(局部麻醉),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于不同时点时数字量表评分(NR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T0)和手术结束(T3)时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T1)和骨水泥注入(T2)时,观察组MAP和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在T0、T1、T2、T3四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T3)时Ramsay评分、数字量表评分(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T1)和骨水泥注入(T2)时,观察组Ramsay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中疼痛,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倪红艳 阚厚铭 徐向阳 李前胜 王元琳关键词: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局部麻醉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麻醉效果 ERK1/2激活参与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激活在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EI组)、ERK抑制剂PD98059组(PD组)、乳化异氟醚后处理+PD98059组(EP组)、溶媒DMSO组(D组)。除S组外,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2h,再灌注24h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恢复再灌注即刻,EI组、EP组腹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0.5ml/kg,其余各组注射生理盐水10.5ml/kg。PD组、EP组和D组于再灌注前30min侧脑室分别注入PD98059和DMSO。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p-ERK1/2阳性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EI组NDS评分降低,凋亡细胞减少,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上调(P<0.05);与EI组相比,EP组NDS评分增高,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ERK1/2表达下调(P<0.05)。结论 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对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王志萍 朱雯 王元琳关键词:乳化异氟醚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和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FNB)和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自控式静脉泵进行术后镇痛。为观察组患者使用FNB和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然后,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静息痛的评分、活动痛的评分,其患侧膝关节可主动屈曲的角度,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对术后镇痛的总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及48h静息痛的评分、活动痛的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其术后24 h、48 h患侧膝关节可主动屈曲的角度更大,其对术后镇痛的总满意率更高,P <0.05。结论: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使用FNB和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术后镇痛的效果。 王元琳 张阳 陈鑫 钱小娟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 氟比洛芬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