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复

作品数:75 被引量:80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气象
  • 24篇气候
  • 18篇灾害
  • 14篇气象灾害
  • 10篇天气气候
  • 10篇天气气候事件
  • 10篇气候事件
  • 9篇元数据
  • 9篇共享
  • 8篇共享平台
  • 7篇数据共享
  • 7篇降水
  • 6篇暴雨
  • 5篇中国气候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气象科学
  • 5篇气象信息
  • 5篇干旱
  • 4篇气温
  • 3篇元数据信息

机构

  • 41篇中国气象局国...
  • 2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2篇中国气象局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甘肃省气象信...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广州地理研究...
  • 3篇宁波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北京超图软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72篇王国复
  • 9篇李莹
  • 9篇黄菲
  • 8篇李集明
  • 7篇孙劭
  • 6篇尹宜舟
  • 6篇张颖娴
  • 6篇翟建青
  • 5篇蔡雯悦
  • 5篇高歌
  • 5篇高峰
  • 5篇郭艳君
  • 4篇钱峻屏
  • 4篇许艳
  • 4篇冯明农
  • 4篇孙超
  • 4篇梅梅
  • 3篇喻雯
  • 3篇李多
  • 3篇柯宗建

传媒

  • 12篇气象
  • 7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气象科技
  • 3篇灾害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气象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防汛抗旱
  • 2篇中国科学:物...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人民长江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95
2006年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新一代气象信息管理系统,将极大提升现有的气象信息管理水平和对业务科研的支撑能力。该文首先介绍了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框架,然后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发布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元数据技术、数据网格技术、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最后以两个关联的系统开发实例对我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李集明沈文海王国复
关键词: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元数据网格
中国天文气象条件的地域分布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编的,中国75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以及2425个基本、基准和一般气象站,1961~2008年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和月值数据集中的云量、水汽、地面风速等气象要素,依据优良天文台址的气象条件,将全国划分为10个天文气候区,并利用夜间云量对这10个区域的优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藏西南狮泉河、改则地区的天文气候条件最优;40°N纬度带附近次之;我国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的天文气候条件较差;其余地区如新疆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横断山脉及云南西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南部和黄淮流域的气候条件居中.
张永婧王盘兴姚永强王国复刘立勇钱璇
关键词:天文选址气象条件气候区划
气象空间产品库数据分层存储技术探讨
通过"信息库"项目建设的气象空间产品库,将空间化气象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气象数据应用特征和空间数据模型特点,以ArcSDE和Oracle为平台,设计了气象空间产品库数据分层存储模型,实现对各类气象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
王妍王国复何文春高峰朱江冯明农靳芳
关键词: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文献传递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总体设计概略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旨在建立气象科学数据主体数据库群,形成持续稳定的共享机制, 建立气象科学数据管理的规范标准体系,发展面向各领域用户的网络化数据共享平台,最终成为国家基础信息平台的重要节点。
李集明王国复
关键词:气象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标准
文献传递
气象灾害的灾体模型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灾度相关模型,提出了面向气象灾害的四维灾体模型。模型以受灾人数、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形成的灾度平面作为损失的基本规模,在灾度平面垂直方向,以死亡失踪人数为要素形成第四维,最终形成四维灾体。将模型初步应用于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年景评价分析之中,结果显示,2003、2006和2010年为气象灾害损失明显偏重年景;验证分析表明,灾体模型将死亡失踪人数作为特殊的一维来考虑,凸显了其在整个气象灾害损失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增加受灾面积指标,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完整。
尹宜舟高歌王国复
关键词:气象灾害灾害评估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王国复李集明邓莉何小明孙超徐枫陈学君王海军王新华冯明农谢志清李铁朱燕君王颖高峰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基础平台,是覆盖全国、网通行业、连接世界的、以大气科学为主,涵盖气候系统领域的分布式网络体系。它由一个主节点和若干个分节点组成,共享服务分节点按照功能作用划分为国家级、省级、行...
关键词:
关键词:共享平台
不同站网对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监测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1961—2011年51年的日降水资料,以2400多站组成的国家级站网为基准,通过分析不同站网对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4种极端降水指数监测差异,对中国不同地面观测站网对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各站网对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监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基准站网,基本站网,基准站网,GCOS站网。GCOS站网和基准站网对各降水指数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与标准站网相差较大。基本基准站网和基本站网对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方向及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与标准站网非常一致,但在西南地区北部、东北中东部地区、长江中游北侧局部地区的观测精度仍然不理想。
胡晓明王国复黄菲
关键词:极端降水
气象目录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7
2009年
随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需要实现的不只是元数据的查询和导航,更要实现科学数据的统一访问。目录服务统一实现了数据的发现、访问和管理是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技术是元数据技术。在分析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特点基础上建立的气象元数据目录服务系统,由元数据网关、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目录服务及元数据库组成。它实现了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统一的目录服务和数据访问、统一认证和分布式授权等功能,丰富了气象科学数据的共享手段,提高了服务效率。元数据目录服务技术也将在其他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和气候系统数据库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国复孙超何小明朱江陈学君
关键词:气象数据元数据共享平台
逐日气象干旱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逐日气象干旱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该方法为:从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库中,获取发生在待测日期之前、且时间连续的预设数量个日期的特征要素,特征要素包括预设气象要素的观测值;将发生在待测日期之前...
王国复石伟伟李莹高歌刘远陈逸骁杨海军卢尚男
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多区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被引量:5
2022年
采用适应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地级尺度开展了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的间接损失评估。结果显示:①在当前的救助力度和重建速度情景下,此次极端暴雨灾害的重建期约为5年,总经济损失达到3793亿元,其中间接损失约为2444亿元,是直接经济损失的1.8倍;②郑州市、新乡市和鹤壁市遭受的间接损失最为严重,鹤壁市的间接损失相当于近4年GDP的增长率(25%),中小城市面临更高的间接损失风险;③农业和制造业承担了河南省超过半数的间接损失;④灾后适度的重建资金注入以及加速重建策略能够有效减轻灾害的间接损失。
刘远李莹王国复尹金方张正涛朱业玉李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