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430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水稻
  • 4篇籽粒
  • 3篇根系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施氮
  • 2篇水分
  • 2篇潜蝇
  • 2篇脱落酸
  • 2篇小麦
  • 2篇美洲斑潜蝇
  • 2篇结实期
  • 2篇交替灌溉
  • 2篇根系活力
  • 2篇灌溉
  • 2篇干湿交替
  • 2篇干湿交替灌溉
  • 2篇斑潜蝇
  • 1篇氮量
  • 1篇氮水平

机构

  • 16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农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8篇王学明
  • 11篇杨建昌
  • 9篇王志琴
  • 4篇张自常
  • 4篇刘立军
  • 3篇袁莉民
  • 3篇张慎凤
  • 2篇陆自强
  • 2篇陈丽芳
  • 2篇朱庆森
  • 2篇王彰明
  • 2篇陈厚德
  • 2篇祝树德
  • 2篇李鸿伟
  • 1篇徐云姬
  • 1篇张祖建
  • 1篇李国生
  • 1篇陈婷婷
  • 1篇张耗
  • 1篇董明辉

传媒

  • 7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长江蔬菜
  • 2篇江苏农学院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贵州气象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蒸煮与营养品质变化被引量:34
2006年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蒸煮及营养品质在穗上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总体而言,穗下部一、二次枝梗籽粒的胶稠度较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穗中、上部一、二次枝梗的胶稠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在同一个枝梗上,二次枝梗上早开花的第1粒的胶稠度最高,穗子中、上部一次枝梗迟开花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扬稻6号穗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穗上、下部枝梗上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武育粳3号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在穗上、中、下三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从不施氮到少量施氮(12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和粗蛋白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但从少量施氮(120 kg/hm2)到中等施氮(240kg/hm2),稻米的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董明辉桑大志王朋王学明杨建昌
关键词:粒位蒸煮品质营养品质
扬州市丘陵山区干旱特点及其水稻防旱减灾对策被引量:1
1998年
分析了扬州市丘陵山区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水稻防旱减灾对策,提出了发展水稻生产、防御干旱应加强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结构和品种布局;增加肥料投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以达到扬州市丘陵山区水稻高产、稳产、多收。
王学明苏祖芳
关键词:丘陵山区水稻干旱防旱减灾对策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群体质量被引量:56
2011年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畦沟灌溉(F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处理,以习惯水层灌溉(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FI和AWD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0.60%和8.43%。FI和AWD减少了无效分蘖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顶部3叶的叶面积比率,增加了叶长、粒叶比、透光率、抽穗期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量、剑叶光合速率、根量和根系活力。说明FI和AWD可以改善群体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张自常徐云姬褚光王志琴王学明刘立军杨建昌
关键词:干湿交替灌溉根系活力
江苏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对江苏滨海、响水、灌云和盱眙等县5个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生长适温在20~25℃之间,30℃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5℃停止生长;适宜生长的pH范围较广,在pH5~9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8最适宜;淹水条件下对全蚀病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平均气温28℃以上(日最高温达37.5℃),受淹病菌即死亡;全蚀病菌对有机氮利用较铵态氮和硝态氮好;硫酸铵对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是由于高浓度和改变基质pH两方面的因素。不同来源菌株间在生长适温。
陈厚德王学明于平王彰明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真菌生物学特性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为材料,自抽穗至成熟期,设盆钵内土壤水势5个处理为0(对照)、-15、-30、-45、-60kPa,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时,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处理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处理的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降低,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则显著增加。汕优63土壤水势为-45kPa和-60kPa处理以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30kPa、-45kPa和-60kPa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最高粘度和崩解值较对照显著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增加。建议将土壤水势为-15kPa与-30kPa和-15kPa分别作为汕优63和武育粳3号结实期优质高产节水灌溉的低限土壤水势指标。
李国生张慎凤王学明刘立军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结实期土壤水势
水稻减数分裂期颖花中激素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8
2008年
以旱A-3(HA-3,抗旱性品种)和武运粳7号(WY-7,干旱敏感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5-2d)进行充分灌溉(ww)和土壤水分胁迫(ws)处理。结果表明,WS处理显著降低叶片水势,但穗水势没有变化。WS处理的颖花不孕率,WY-7较ww增加58.5%-50.9%,HA-3仅较ww增加12.6%-12.8%。颖花中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和赤霉素(GA1+GA4)浓度在ww与WS处理间以及在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WS显著增加颖花中脱落酸(ABA)、乙烯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浓度。wY-7乙烯的增加超过ABA的增加,而HA-3乙烯与ABA增加量大致相等。在减数分裂早期对WS稻穗施用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乙烯合成抑制剂)和ABA,颖花的不孕率显著降低;施用乙烯利(乙烯释放促进物质)和氟草酮(ABA合成抑制物质),结果则相反。上述结果说明,在减数分裂期遭受水分胁迫,内源ABA和乙烯的相互拮抗作用调控颖花的育性,较高ABA与乙烯的比值是水稻适应水分逆境的一个生理特征。
杨建昌刘凯张慎凤王学明王志琴刘立军
关键词:水稻减数分裂水分胁迫
水稻籽粒多胺浓度与米质的关系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12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了结实期籽粒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浓度和稻米品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种,结实期籽粒Spd和Spm浓度较高,Put浓度较低。灌浆各期籽粒Spd和Spm浓度与谷粒充实率、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灌浆各期籽粒Put浓度与谷粒充实率、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期籽粒Spd、Spm和Put浓度与稻米的整精米率及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均不显著。灌浆初期对稻穗喷施Spd和Spm,籽粒最大胚乳细胞数增加,蔗糖合成酶(Su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增强,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改善,喷施Put或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的效果则相反。说明通过品种选育和化学调控等途径增加籽粒Spd和Spm浓度或降低Put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王志琴张耗王学明张自常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多胺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与调节被引量:57
2004年
以 4个水稻品种 (杂交组合 )为材料 ,研究了灌浆期强、弱势粒中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的关系。强势粒灌浆速率和谷粒充实率大于弱势粒 ,亚种间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组合尤为明显。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强势粒 ,表明同化物基质浓度不是弱势粒灌浆的主要限制因子。与灌浆速率相类似 ,灌浆前期强势粒中的SS活性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速率、谷粒充实率和粒重与籽粒中SS活性极显著正相关 ,与酸性转化酶活性相关不显著。齐穗期去 1/ 2叶 ,弱势粒中SS活性下降 ,去 1/ 2颖花则SS活性增加。花后 7~ 10d喷施低浓度 (2 5× 10 -6mol/L)脱落酸 (ABA)或灌浆期土壤水势控制在 - 0 .0 15MPa时 ,籽粒中ABA含量以及ABA与赤霉素 (GA1+GA4,GAs)比值、SS活性、谷粒充实率和粒重均显著增加。表明SS对水稻籽粒灌浆起重要作用 ,其活性既受源 库关系的影响 ,又受籽粒中激素含量及激素间平衡的调控 ,在灌浆期适当提高籽粒中ABA含量或ABA与GAs 比值 ,有利于SS活性的提高和籽粒充实。
王志琴叶玉秀杨建昌袁莉民王学明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蔗糖合成酶籽粒灌浆脱落酸
棉黑果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对棉铃黑果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棉黑果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8℃,以24.5~30℃为最适;pH值范围为3~14,以pH4~6为最适。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42℃,以24~30℃为最适;pH值范围为1~13,以pH3.7~5为最适。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紫外光,在RH90%~100%情况下萌发率较高。
黄奔立朱华王学明刘井兰于平范晓梅
关键词:棉花黑果病生物学特性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5
2011年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张自常李鸿伟陈婷婷王学明王志琴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灌溉生理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