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荣

作品数:94 被引量:942H指数:1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19篇纤维化
  • 18篇肝纤维化
  • 17篇胃癌
  • 14篇肿瘤
  • 11篇蛋白
  • 9篇幽门螺
  • 9篇幽门螺杆菌
  • 9篇螺杆菌
  • 8篇星状细胞
  • 8篇免疫
  • 8篇肝星状细胞
  • 7篇疗效
  • 7篇内镜
  • 7篇防己
  • 7篇粉防己
  • 7篇粉防己碱
  • 6篇血管
  • 6篇黏膜
  • 5篇细胞外基质

机构

  • 66篇同济大学附属...
  • 2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0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91篇王志荣
  • 25篇陈锡美
  • 25篇李定国
  • 24篇魏红山
  • 22篇黄新
  • 22篇陆汉明
  • 19篇张俊杰
  • 17篇展玉涛
  • 16篇徐芹芳
  • 12篇葛艳丽
  • 12篇朱风尚
  • 10篇许树长
  • 9篇张霞
  • 9篇杨长青
  • 8篇张东伟
  • 7篇陈国裕
  • 6篇杨行堂
  • 6篇张丽
  • 6篇吴琼
  • 5篇汪余勤

传媒

  • 20篇同济大学学报...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国际消化病杂...
  • 3篇中华消化病与...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康复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河南中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53例,按胃镜下治疗和保守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疗效;按常规胃镜治疗和急诊胃镜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止血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胃镜下治疗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减轻程度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常规胃镜治疗组止血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急诊胃镜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胃镜下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改善患者静脉曲张情况。常规胃镜治疗优于急诊胃镜治疗,且并发症较少。
张东伟许树长王志荣杨长青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组织胶
粉防己碱药理机制及其在消化系疾病中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01年
近年研究表明粉防己碱 (tetrandrine ,Tet)可通过阻滞电压依从性或受体依从性通道抑制Ca2 +内流、抑制细胞内Ca2 +动员、促进线粒体及微粒体Ca2 +摄取而维持细胞内Ca2 +稳态 ,保护细胞免受损伤。Tet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和激活 ,从而达到调节免疫机能、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Tet还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而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 ,Tet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高压及防治门脉高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志荣李定国陆汉明
关键词:粉防已碱药理机制消化系疾病
联合应用粉防己碱与甘草酸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王志荣李定国陈锡美魏红山黄新展玉涛徐芹芳陆汉明
关键词:粉防己碱甘草酸层粘连蛋白放射免疫法I型前胶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肝纤维化发生被引量:37
2001年
目的 组织纤维化的发生与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system ,RAS)激活有关。本研究 ,旨在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1型 (AT1)受体阻断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 ,以期明确RAS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 ,并对AT1受体在肝内表达的特点及肝星状细胞 (HSC)是否表达该受体作初步探讨。方法 给予SD大鼠CCl4 的同时 ,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 (10mg·kg-1·d-1)和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 (10mg·kg-1·d-1) ,共 6周。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肝组织AT1受体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 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可显著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 (P <0 .0 5 ) ;联合应用相同剂量的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疗效与单独应用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可抑制氯沙坦治疗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升高 (P<0 .0 5 )。正常大鼠AT1受体主要表达于血管壁 ,在肝纤维化 ,该受体分布与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表达纤维间隔分布一致。结论 肝纤维化的发生与RAS激活有关 ,RAS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但联合应用转化酶抑制剂和AT1受体阻断剂 ,并不增加其抗纤维化疗效。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 ,肝星状细胞功能的改变可能与其表达AT1受体有关。
魏红山李定国陆汉明展玉涛王志荣黄新徐芹芳陈颍伟
关键词:肝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疗法疗效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影响被引量:15
2001年
魏红山李定国陆汉明展玉涛王志荣黄新徐芹芳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增殖胶原合成
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1999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细胞凋亡是各型肝病肝细胞损伤主要的病理机制之一。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与肝癌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过度的肝细胞凋亡是暴发性肝炎肝细胞损伤和原位肝移植免疫排诉主要的病理机制,而调节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也同样是调节肝细胞再生的关键基因。因此,探讨肝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调节对肝病的治疗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魏红山李定国陆汉明王志荣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药物干预死亡受体途径凋亡信号肝实质细胞环胞霉素A
骨形成蛋白2,4在胃黏膜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构成了一个结构功能相似的多肽因子家族,除BMP-1外同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1].近期研究表明BMPs除了可在异位诱导骨、软骨形成外,对靶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对机体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发现BMPs不仅与部分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与涎腺、前列腺和卵巢肿瘤等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2,3].但BMP与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黏膜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明了.为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BMP-2,4在不同类型胃黏膜疾患中蛋白质和mRNA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认识和分析BMPs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癌前病变乃至恶变的关系.
徐远溪王志荣汤如勇张俊杰张旖晴朱风尚方建萍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2BMPS临床病理参数上皮性肿瘤胃肠道疾病BMP-2
联合应用粉防己碱与甘草酸抑制HS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粉防己碱 (tetrandrine ,Tet)与甘草酸 (glycyrrhizinicacid ,Glz)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二步原位灌注法分离、培养大鼠HSC ,并分别给予 2 .5mg/L及 5mg/LTet、0 .5mg/LGlz、2 .5mg/LTet+0 .5mg/LGlz、5mg/LTet+0 .5mgGlz干预 ,分别检测各处理组HS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水平。结果  5mg/LTet、0 .5mg/LGlz和各浓度Tet联合Glz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HSC 3H TdR掺入和增殖 (P <0 .0 5 ) ;能够显著抑制体外培养HSC 3H 脯氨酸掺入 (P <0 .0 5 ) ,降低上清液HA、Ln和CIV水平。5mg/LTet联合Glz作用最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Tet与Glz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HSCDNA合成、细胞增殖及ECM合成与分泌。
王志荣陈锡美李定国魏红山黄新展玉涛
关键词:粉防已碱甘草酸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
盐酸小蘖碱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盐酸小蘖碱在体外的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用以及盐酸小蘖碱联合治疗Hp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胃镜下取25例快速尿素酶阳性患者的胃黏膜进行Hp临床株的分离纯化,连同12908、43504两例Hp标准株作为研究对象,将盐酸小蘖碱分为250μg、100μg、50μg、25μg四个浓度梯度组,以15μg标准克拉霉素纸片作为阳性对照,用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比较平均抑菌圈直径及抗Hp有效率。(2)212例临床诊断为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PPI加克拉霉素加盐酸小蘖碱;B组:PPI加阿莫西林加盐酸小蘖碱;C组:PPI加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D组:PPI加克拉霉素加甲硝唑。口服药物剂量:奥美拉唑20 mg·次^(-1)(其他PPI使用等效剂量),盐酸小蘖碱0.4 g·次^(-1),克拉霉素0.5 g·次^(-1),阿莫西林1.0 g·次^(-1),甲硝唑0.4 g·次^(-1),均2次·d^(-1)口服,连续服用7 d。抗Hp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14 C呼气实验。比较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各浓度梯度组的盐酸小蘖碱抑菌圈直径均小于克拉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小蘖碱250μg、100μg、50μg、25μg组与克拉霉素15μg组抗Hp有效率为92.59%(25/27)、85.19%(23/27)、44.44%(12/27)、44.44%(12/27)、88.89%(24/27),5组抗Hp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克拉霉素15μg组与盐酸小蘖碱250μg、100μg组,盐酸小蘖碱250μg组与盐酸小蘖碱100μg组抗Hp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B组、C组、D组Hp根除率分别为:70.37%(38/54)、61.22%(30/49)、68.63%(35/51)、65.52%(38/58),各组间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2%、0.31%、2.87%、6.1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盐酸小蘖碱在体外有良好的抗Hp作用;(2)临床应用PPI加盐酸小蘖碱加克拉霉素
郭丽坤王志荣林永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盐酸小蘖碱药敏实验
MUC-1基因在胃癌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检测胃癌 MUC- 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活检标本和外周血中 MUC- 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 5 6例胃癌病例中 MUC- 1 m RNA阳性表达率为 48.2 % ,MUC- 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3.6%。临床分期中 和 期病人阳性表达率 MUC- 1 RNA为 33.3% ,MUC- 1蛋白为 40 % ,而 期病人则分别高达 65 .4%和 69.2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外周血的癌细胞 MUC- 1高表达 ,阳性率为 73%。结论 :MUC- 1是一种较好反映胃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性的肿瘤标志物。
陈锡美王志荣朱风尚陈国裕冯久贤
关键词:胃癌外周血基因表达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