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作品数:12 被引量:6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选择性责任神经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 2008年 高志朝 王梅 郑国富 卢笛关键词:老年人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减压 颈椎椎板单开门撑开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2012年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用于生理曲度存在的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CSM)、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ior longitudinal liganlent,OPLL)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cervicalstenosis,DCS)。该术式操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安全有效地将开门侧椎板掀起并维持在合理间距。 王梅 高志朝 徐卫星 祝卫民 孟永俊 张妙林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 撑开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骶骨斜坡位影像学监测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应用传统影像学监测技术结合骶骨斜坡位影像学监测进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研究、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 方法经术前牵引复位及肠道准备后,以C形臂X线机在骨盆入口位、出口位及骶骨斜坡位影像学监测下对37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8~63岁,平均30.8岁. 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9.8个月.其中基本解剖复位28例,7例遗留2 mm冠状面移位,2例残余移位5 mm.无医源性神经血管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根据Majeed疗效评估标准,优良率95%.结论 结合骶骨斜坡位的影像学监测技术,可提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安全性,简化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 高志朝 王梅 张妙林 张春 祝卫民关键词:骨盆 骨盆C型骨折、骶丛神经损伤、尿道断裂合并迟发性尿道直肠瘘一例报告 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男,20岁,因腹盆部挤压伤后患处疼痛,双下肢不能活动10h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贫血貌,被动体位,心率105次/分,血压90/60 mm Hg.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骨盆挤压分离实验(+),耻骨联合及双侧腹股沟区肿胀、青紫、压痛.左侧骶尾部扪及骨性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高志朝 王梅 沈利扬 张妙林 孟永俊 陈四木关键词:骶丛神经损伤 尿道直肠瘘 C型骨折 尿道断裂 被动体位 中药结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应用中药结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来提高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和MRI评价。方法:选择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已明确病因的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病人60例,按ARCO分期将Ⅰ、Ⅱ期定为早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活骨汤加减,每天1剂,分2次服用,连服6个月,其后中药制成丸剂口服6个月,连续共计12个月;治疗组30例,先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再依据辩证分型中药汤剂内服,以活骨汤为基础方,同上加减补益肝肾之品,服用方法亦同上。所有患者每3个月复查X线片,分别于治疗后半年、1年、1.5年、2年随诊复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每年行MR检查1次。本次临床试验末次随访结果均采用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两组治疗前、末次随访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末次随访的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减轻骨内压、改善骨内循环、促进股骨头修复方面("线样征"、骨髓水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早期(Ⅰ、Ⅱ期)SANFH采用活骨汤加减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有一定疗效。②中药(活骨汤加减)结合髓芯减压的治疗方法,能同时改善股骨头内血液循环,减轻骨内压,并通过植骨提供必要的支撑,防止软骨塌陷,无论从临床疗效及X线疗效评分进行比较,还是从MRI骨髓水肿、线样征两方面进行评估,较之单用中药治疗的方法疗效更可靠。 王梅 张妙林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疗效评价 髓芯减压术 植骨术 后路单节段侧前方减压前柱重建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单节段侧前方减压前柱重建术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经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单间隙侧前方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重建前柱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3~50岁,平均35.6岁。骨折累及节段:T126例,L,11例,L2 3例,L1 1例。术前椎管占位率平均62.5%,所有患者惟体前中柱压缩均≤50%,CT平扫示椎体下份及下终板骨结构正常。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X线、CT片及神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椎活动情况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5~3.2h,平均2.1h。出血量350—1000ml,平均580ml。21例患者术后均获4~26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椎体问融合时间约4tv6个月,随访中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断钉、断棒或内置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神经功能均有1~2级改善。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后路小切口单节段侧前方减压前柱重建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手术创伤小、融合节段少、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高志朝 王梅 张妙林 孟永俊 祝卫民 张春关键词:腰椎 枢椎泪滴样骨折形成机制和手术方案选择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形成机制,观察根据骨折分型采取前后路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5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岁。其中4例合并颈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C级1例,D级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2例。人院后均行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和螺旋CT矢状位重建及MRI检查。根据损伤机制进行临床分型,伸直型10例采用颌下咽后入路行C:.,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屈曲型3例采用后路C2.3椎板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或C,侧块)内固定,并对分型后的手术方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3例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暴露和有效复位内固定,前路平均手术时间77min,后路平均手术时间125min,无手术副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个月复查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3例ASIAD级患者术后1.5个月、1例ASIAC级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根据枢椎泪滴样形成机制为依据制订针对性手术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高志朝 王梅 祝卫民 孟永俊 张妙林 王健 徐卫星关键词:脊柱骨折 枢椎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6年 何鸣 郑坚 王梅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 重组生长激素 机械通气患者 蛋白分解代谢 机械通气时间 下丘脑损伤 后路交叉肌窗病灶清除治疗超长节段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单纯后正中入路经不同肌窗交叉窗口病灶清除、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超长节段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后路正中切口、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行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骶棘肌外缘设计双侧交叉窗口行侧前方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术治疗4节段以上的初治胸、腰椎结核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9~68岁,平均39.8岁。病变累及4节段者6例、5节段者7例、6节段及以上者4例,包括2例跳跃病灶。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6例、E级6例。术前均给予营养支持,四联化疗3周以上;术后继续该方案3个月,然后采用三联化疗9~15个月。术后每个月复查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及肝功能。参考马远征脊柱结核病灶治愈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9个月(18~48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3个月(4~1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3.8个月(2~7.5个月)。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2°(11°-35°)矫正至术后2周时的平均9.6°(5.5°-14.8°)。合并神经损害的11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正常9例,另2例恢复至Fran-kelD级。末次随访CT检查示椎旁脓肿消失,无结核复发,均骨性融合。结论单纯后正中入路经不同肌窗交叉窗口病灶清除、内固定术能较好地一次性达到清除病灶、侧前方减压及植骨、病灶外矫形内固定、彻底引流,临床疗效满意。 高志朝 王梅 王大勇 祝卫民 陈其昕 孟永俊 傅悦渊 陈四木关键词: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长节段多钉固定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08年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约占脊柱骨折的2.5%,但由于交通事故伤的逐渐增多,此类患者呈逐年增多之势,传统的减压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椎弓根螺钉固定由于其稳定可靠的力学特点,在胸腰段骨折、肿瘤及骨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部分同道已将其应用于中上胸椎固定中。 高志朝 王梅 孟永俊 胡建泼关键词:胸椎 骨折 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