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平
- 作品数:156 被引量:6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筛查及封堵治疗后评价的意义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观察TCD发泡试验(c-TCD)对偏头痛患者筛查卵圆孔未闭(PFO)的价值及封堵PFO后的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126例,男45例,女81例,平均年龄42.3±3.6岁,其中先兆偏头痛(MA)78例,非先兆偏头痛(MO)48例。所有患者均行c-TCD、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头部CT检查。对诊断为卵圆孔未闭且同意封堵治疗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介入封堵治疗,并在封堵术后1m、3m行c-TCD及常规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在术后6m行TTE联合TCD声学造影及头部CT检查。结果 126例偏头痛患者中,46例(36.5%)c-TCD提示心脏存在右向左分流且TEE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MA 32例,MO 14例;12例(MA 8例,MO 4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其中10例封堵术后偏头痛症状消失,2例封堵术后患者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4例封堵术后3m内c-TCD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较术前明显减少,其中2例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封堵术后6m c-TCD联合TTE声学造影检查,2例(均为术后3m常规c-TCD阳性)患者仍存在右向左分流,所有头部CT无新发梗死病灶。结论 c-TCD对PFO的筛查及介入封堵术后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介入封堵治疗可明显改善合并PFO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封堵治疗6m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
- 赵红玲李世军王苏平岳庆雄解丽丽李福荣孙喜琢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经胸超声心动图介入封堵治疗
- 9种人参皂甙对培养鼠胚脊髓神经元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0年
- 目的:探讨9种主要人参皂甙单体对体外培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孕期15d的SD雌鼠,取其胎鼠,消化法混合培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MTT法观察9种人参皂甙单体(Rb1、Rb3、Rd、Re、Rf、Rg1、Rg2、Rh1、Rh2)对脊髓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人参皂甙Rg1、Rb1、Re,Rf、Rh1可明显提高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活力(P<0.01);而Rb3、Rd、Rg2、Rh2对脊髓神经元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人参皂甙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神经元作用。
- 潘树义刘大庸钟世镇王苏平
- 关键词:人参皂甙细胞活力周围神经损伤细胞培养
-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7年
-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在结核杆菌感染疾病中,TBM表现形式最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其预后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密切相关。但由于TBM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所以建立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并适合临床推广的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是有效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本文将TBM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 李淑敏李垚孙巧凤王梓涵王苏平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方法早期临床表现抗酸染色法检出时间
- 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MMP-2和-9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影响。方法住院诊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90例应用常规治疗;两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P-2和-9的表达。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治疗后MMP-2和-9的下降值更明显(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明显,并能调节血清中MMP-2和-9的表达。
- 王苏平王梓晗彭道勇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缓解大鼠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原代提取大鼠BMSCs并培养至第5代。电离毁损锥体束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术后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动物行行为学评分和骨骼肌ATP酶染色,检测腓肠肌H反射。结果 (1)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肢体肌张力增高,感觉、运动及平衡功能受损;腓肠肌H反射潜伏期缩短以及波峰值升高;骨骼肌I/II型肌纤维比例增高(P<0.05),并持续至术后28 d。(2)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经尾静脉输注BMSCs后各项神经功能表现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结论电离毁损锥体束可稳定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BMSCs输入可有效的降低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 蓝晓艳耿欣王苏平白玉萌秦华民李深
- 关键词:痉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张力脑卒中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环路的重建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但大多数患者仍会遗留持续性的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上的障碍。
- 王苏平孙鑫李深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干细胞治疗骨髓间充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神经环路
- CO中毒小鼠脑内血管内皮系统Ang-1、Ang-2和Tie-2表达的动态研究
- 2011年
- [目的]观察CO中毒小鼠脑海马区血管内皮系统Ang-1、Ang-2和Tie-2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CO中毒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空气对照组和CO中毒组小鼠(各48只)在不同时间点脑海马区Ang-1、Ang-2及Tie-2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中毒后脑血管内皮系统Ang-1、Ang-1和Tie-2 mRNA表达均呈双峰性增高,双峰分别在CO中毒后3 d(7.02±0.11、7.67±0.22和8.73±0.07,P<0.05)和7 d(6.60±0.367、.99±0.06和7.69±0.05,P<0.05)。CO组的Ang-2/Ang-1比值在6 h达到第一高峰(1.55±0.07,与对照组比较P<0.05)2,d到达低谷,随后比值缓慢上升于第7天达到第二个高峰(1.24±0.10,与对照组比较P<0.05),14 d恢复正常。[结论]CO中毒后,小鼠脑内血管内皮Ang/Tie-2系统mRNA水平表达呈双峰性增高,第二个高峰可能与迟发性脑病相关。
- 王晓婷张志清王晓红张静孙利丽汪怡新王苏平
- 关键词:CO中毒血管内皮系统ANG-1TIE-2
-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点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患者临床及CSF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急性起病33例,亚急性起病4例。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18例(48.6%),双下肢无力16例(43.2%),四肢麻木21例(56.8%),双侧面神经麻痹12例(32.4%),其他颅神经损害5例(13.5%),呼吸肌麻痹3例(8.1%),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Fisher综合征各1例(5.4%);变异型GBS 6例(16.2%)。腰穿CSF检查示4例(10.8%)患者压力高,11例(29.7%)细胞计数升高,29例(78.4%)蛋白升高,7例(18.9%)免疫球蛋白升高。34例(91.9%)CSF细胞学检查异常,22例(64.7%)患者表现为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12例(35.3%)以激活的单核细胞反应为主。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异常25例(67.6%),F波或H反射异常33例(89.2%)。32例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治疗,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GBS多数表现为四肢对称性麻木、无力,部分为变异型。F波、H反射电生理检查早期异常率高。CSF细胞学检查早期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反应为主。
- 李淑敏王梓涵彭道勇孙巧凤赵红玲刘赞华李深王翠王苏平
- 关键词:GUILLAIN-BARRÉ综合征细胞学特点
- 血液活细胞分析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在高倍放大率条件下观察脑卒中患者活体血液中有形成份的异常变化以及其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55例 ,脑梗塞患者228例 ,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血液活细胞分析 (Livebloodanal ysis ,LBA)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脑出血组除红细胞聚集率和血小板多形性以外 ,在脑梗塞组除血小板多形性以外的所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倾向在脑梗塞要较脑出血更明显。结论脑出血和脑梗塞的病人中均有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改变 。
- 王苏平张志清
- 关键词:脑卒中红细胞血小板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动脉起始段70例,椎动脉颅内段13例,基底动脉19例,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02例患者中,101例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出现穿支动脉闭塞,1例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纡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76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再次行血管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目前2例患者血管开通均良好.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 李迪高众王苏平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血小板聚集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