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洁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的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三个医院就诊的205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SIRT7表达水平。分析SIRT7水平与NAFL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NAFLD组SIRT7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AFLD病情加重,SIRT7表达水平逐渐降低。SIRT7诊断中重度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0、75.61%和87.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SIRT7均是进展为中重度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FPG、TC、TG、ALT、AST和SIRT7构建的预测中重度NAFLD的列线图模型的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极高,C-index为0.963。【结论】NAF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7表达水平低提示其病情严重。由FPG、TC、TG、ALT、AST和SIRT7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精准度,可有效判断中重度NAFLD。
- 辛杰晶徐娟申洁白胜江刘玉涛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均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治疗,部分缓解12例,稳定18例,进展10例,近期有效率为30%,临床获益率为7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骨髓抑制27例,血红蛋白减少15例,血小板减少8例,胃肠道反应29例,脱发33例,肝功能异常6例,肾功能异常2例,2例因出现Ⅳ级粒细胞减少2次停止治疗,4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余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受益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申洁贺外信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顺铂化疗
- 百令胶囊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320微克/9微克/吸×60吸/支),用法:每次1吸,每日2次吸入;联合鼻导管长期家庭氧疗:流量1.0~2.0 L·min^(-1),每日吸氧15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百令胶囊治疗,用法:口服,2.0 g·次^(-1),3次·d^(-1)。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呼吸空气2 h以上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SpO_(2))、肺功能(FEV_(1)、FEV _(1)/FVC)、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_(2)、PaCO_(2)、SpO_(2))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_(1)、FEV_(1)/FVC)、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肺功能,增强其活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申洁雷蓉
- 关键词:百令胶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呼吸衰竭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
- 不同检测方法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评价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几种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更好的结核性胸膜炎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选取50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未确诊患者,进行经胸腔镜壁层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病理组织学等显微镜检查(直接和细胞离心后)。对分离自胸腔积液的单核细胞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胸膜活检样本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高于胸腔积液样本。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样本经细胞离心处理后,敏感性分别提高到20.0%和37.5%。T细胞斑点试验敏感性(98.6%)和特异性(95.6%)较好。结论胸膜活检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方法;胸膜活检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查比胸腔积液样本有更高的阳性率;T细胞斑点试验作为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申洁贾莉董小帅孟程
-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结核分枝杆菌胸膜活检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RSV肺炎患儿作为RSV组,另选取52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百分含量,并计算Th1/Th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肺功能,比较两组Th1/Th2、血清IFN-γ、IL-4水平及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Th1/Th2、血清IFN-γ、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外周血中Th1细胞百分含量、Th1/Th2、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h2细胞百分含量、IL-4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比(TI/TE)、呼气峰流速(PEF)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与MV、VT、TE、PEF正相关(r=0.86、0.57、0.34、0.67,P<0.05),与RR负相关(r=-0.69,P<0.05);IFN-γ与VT、TI/TE、PEF正相关(r=0.47、0.64、0.70,P<0.05),与RR负相关(r=-0.81,P<0.05);IL-4与MV、VT、TI/TE、PEF负相关(r=-0.47、-0.60、-0.32、-0.63,P<0.05)。【结论】RSV肺炎患儿免疫应答以Th2优势应答为主要表现,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肺功能指标显著相关,可作为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
- 雷蓉申洁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功能试验
- 血清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及肺部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为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1例NSCLC患者(病例组)和4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M2-PK浓度,根据贝叶斯定量采用ROC曲线评价M2-PK鉴别NSCLC与肺部良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M2-PK呈偏态分布,中位数分别为21.6 U/m L和6.1 U/m L,对数据进行10为底数的对数转换后病例组和对照组M2-PK分别为(1.21±0.71)和(0.72±0.39),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M2-PK为参考诊断NSCLC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65.2%,ROC曲线下面积AUC=0.81(95%CI:0.74~0.8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2-PK明显升高,可作为鉴别NSCLC与肺部良性病变的血清学标志物。
- 孟程张晓燕申洁
- 关键词:肺癌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 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非小细胞晚期肺癌患者24例。单药治疗培美曲塞;联合治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4例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8例,进展11例,近期有效20.83%,临床获益率54.17%。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反应。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 申洁孙平
- 关键词:培美曲塞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