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旭

作品数:21 被引量:246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成像
  • 11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加权成像
  • 4篇星形
  • 4篇星形细胞
  • 4篇星形细胞肿瘤
  • 4篇细胞肿瘤
  • 4篇灌注
  • 3篇动态增强CT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腺瘤
  • 3篇腺瘤
  • 3篇弥散
  • 2篇中枢神经
  • 2篇细胞瘤
  • 2篇淋巴
  • 2篇颅内

机构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1篇天津市环湖医...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天津市第二中...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21篇白旭
  • 8篇孙浩然
  • 7篇张云亭
  • 6篇白人驹
  • 6篇王夕富
  • 5篇刘力
  • 5篇韩彤
  • 5篇李亚军
  • 3篇王嵩
  • 3篇王文红
  • 2篇刘卉
  • 2篇雷静
  • 2篇郭军
  • 2篇郝妮娜
  • 2篇郭迎
  • 2篇崔世民
  • 2篇刘梅丽
  • 1篇张晓晨
  • 1篇朱锡德
  • 1篇席艳丽

传媒

  • 10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的动态增强CT检查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采用规范化的动态增强CT检查技术,对大样本病例进行深入地多角度评价,使肾上腺肿瘤动态增强CT检查能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资料与方法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70例共79个肾上腺肿块(腺瘤44个,非腺瘤35个)分别以相同的扫描条件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静脉注入对比剂后30s开始扫描),然后延时1、2、3、5、7min扫描。剂量1.2ml/kg体重,注射流率2.5ml/s。分析评价肾上腺肿块的T-D曲线和廓清率Wash(相对廓清率Washr和绝对廓清率Washa)。结果T-D曲线分为5种类型,即A、B、C、D和E各型。腺瘤的特征曲线为A、C型,非腺瘤为B、D、E型(P=0.000)。Washr和Washa于腺瘤和非腺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腺瘤的Washr和Washa均高于非腺瘤,并且Washr诊断效果优于Washa。7min延时点诊断价值较大,Washr≥34HU提示为腺瘤,反之提示为非腺瘤。结论肾上腺CT动态增强检查能够对腺瘤和非腺瘤尤其对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王夕富白人驹王嵩孙浩然白旭李亚军王文红
关键词:肾上腺腺瘤非腺瘤动态增强CT增强CT检查肾上腺肿块CT检查技术
胰岛素瘤的MRI诊断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RI表现及最佳检查序列。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 6例胰岛素瘤的MRI表现 ,检查序列包括SET1WI、FSET2 WI、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常规增强和动态增强检查。其中 4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比较增强前后MRI不同序列胰岛素瘤的检出率 ,并与CT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MRI检出了所有 6例胰岛素瘤 ,其中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的检出率最高 (6 / 6 ) ,其次是常规SET1WI(5 / 6 ) ,而FSET2 WI(2 /6 )、常规增强T1WI(2 / 5 )和动态增强检查 (2 / 3)的显示率较低 ,但增强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显示肿瘤的富血供特征。CT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 (平扫 1/ 4、双期增强 2 / 3)要低于MRI。结论 对于胰岛素瘤 ,MRI是一种较佳无创性检查方法 ,能够检出双期增强CT检查漏诊的肿瘤。MR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是最佳检查序列 。
白旭王夕富孙浩然张云亭
关键词:胰岛素瘤MRI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表现CT表现
急性脑梗死的^1HMRS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研究急性脑梗死代谢物的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确定缺血性半暗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 (<12h) 4例 ;急性期 (≥ 12~ 2 4h) 2 1例 ;亚急性早期 (>1~ 3d) 10例 ;亚急性晚期 (>3~ 7d) 5例。均行1HMRS及常规MRI检查 ,分析代谢物为氮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胆碱类复合物 (Cho)、肌酸 (Cr)、乳酸 (Lac)及NAA/Cr、Cho/Cr、Lac/Cr。采集部位 :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周围区及其对侧正常组织。结果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中心区NAA/Cr、Lac/Cr与边缘区存在显著差异(P <0 .0 0 1)。急性期病灶中心区NAA/Cr与边缘区、周围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亚急性早期和晚期 ,病灶中心区NAA/Cr、Lac/Cr与边缘区均无显著性差异。 6例脑梗死病灶周围区仍可见到Lac ,NAA正常或呈轻度下降。结论 Lac的出现是急性脑梗死最敏感和最早期的表现。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病灶边缘和 /或周围提示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白旭张云亭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边缘区亚急性C/C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实验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40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建立腋窝炎性增生性和转移性淋巴结模型,建模成功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两组淋巴结在MRI上的信号强度并于rr2wI上测量其数值,于T,WI、DWI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淋巴结与同层面背侧肌肉的相对信号强度(rSIrSI。)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rADC值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能;以病理学为基础,分析两组淋巴结的r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淋巴结的大小、rsIr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炎性淋巴结的rADC值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分别为0.91±0.14、0.644-0.1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9,P=0.03),但仍存在小部分重叠。当rADC值取最佳阈值0.780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和74.4%。两组淋巴结的rADC值与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一0.53,P=0.003)。结论rADC值相对于常规MRI序列能更准确地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细胞密度可能是影响两组淋巴结rADC值差异的关键因素。
白旭廖茜汪俊萍孙浩然于春水张云亭
关键词:弥散淋巴结
DWI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均行MR DWI检查,MRI检查在CO中毒后15~90 d内完成,DWI使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TR=2 900 ms,TE=84 ms,b值为0和1 000 s/mm2。通过常规MRI、DWI及ADC图评价脑室周围脑白质区信号改变,测量病变区ADC值并与正常信号区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DWI序列均显示在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弥漫高信号影,显示范围与T2WI及Flair序列所显示范围相似,ADC图显示为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其平均ADC值均较T2WI及Flair序列显示正常的区域明显减低(P<0.05)。结论脑白质区ADC值减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临床进展过程有关,通过对ADC值的观察能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进展过程及预后进行推测。
刘力白旭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阐明其动态增强机制。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46个肾上腺肿块(腺瘤23个、非腺瘤18个、增生结节5个)均行动态增强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而后分析肾上腺肿块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时间-密度(T-D)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间微血管超微结构存在显著不同。肾上腺肿块T-D曲线廓清迅速组(A、C型)与廓清缓慢组(B、D、E型)间的微血管超微结构表现特点亦不同;T-D曲线廓清迅速组微血管超微结构表现为管腔规则,无狭窄;内皮细胞吞饮泡多,窗孔多;细胞间隙增宽;基底膜菲薄,厚薄均匀,有裂口;血管外间隙窄、规则且均匀一致,基质少等,与腺瘤表现一致;由此提示动态增强CT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微血管超微结构可能是导致腺瘤和非腺瘤具有不同的T-D曲线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王夕富白人驹王嵩孙浩然白旭李亚军王文红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X线计算机微血管超微结构
一过性肝段性强化在肝脓肿动态增强CT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7
2003年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 ,特别是肝段性强化 ,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产生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 11例 2 4个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肝脏 3期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  2 4个肝脓肿中 ,2 0个位于肝右叶 ,4个位于左叶。典型肝脓肿 4个 ,表现为双靶征、中心均匀低密度 ,内含气体 ;不典型肝脓肿 2 0个 ,其中 16个表现为蜂窝状 ,并有持续强化征、边缘锐利征等 ,其余 4个非蜂窝状表现 ,但有段性强化。 2 4个肝脓肿有 18个出现段性强化 ,发生率为 75 %。结论 段性强化是肝脓肿的又一重要的动态增强CT表现 ,在肝脓肿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病理基础是炎症导致门静脉血流量减少 。
王夕富白人驹孙浩然白旭李亚军
关键词:肝脓肿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动态增强CT
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脊索瘤的MRI及CT资料,从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MRI及CT检查均显示鞍旁脊索瘤为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团块样肿瘤。1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6例可见等信号欠连续薄壁影,5例病灶内可见少许点状或线样稍高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均为类"蜂房样"中度不均增强改变,6例可见较明显壁增强。结论鞍旁脊索瘤的MRI、CT信号较均匀,肿瘤边界清晰且对相邻骨质破坏较轻。
刘力白旭
关键词:颅内脊索瘤磁共振检查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星形细胞肿瘤磁敏感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测量指标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 比较星形细胞肿瘤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灌注成像(PI)指标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术前行SWI及PI检查.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8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级)2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22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44例.测量SWI中肿瘤内磁敏感低信号区(ITS HIA)半量化数据以及PI中肿瘤内实性部分最大相对局部脑血流量值(rCBV瘤内)和瘤周区最大相对局部CBV值(rCBV瘤周).术后病理行MVD计数以及VEGF半定量评分.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间MVD计数、VEGF表达程度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MVD及VEGF与PI以及SWI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星形细胞肿瘤的级别与MVD计数和VEGF表达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6、0.550,P值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星形细胞肿瘤的SWI指标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值范围为0.340 ~0.497,P值均<0.01).PI指标rCBV瘤内、rCBV瘤周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7、0.374,P值均<0.01).除ITSHIA频数和ITSHIA面积比率评分与VEGF表达不相关外,其他SWI指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值范围为0.202~0.334,P值均<0.01);PI指标rCBV瘤内、rCBV瘤周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1、0.311,P值均<0.01).结论 PI参数和SWI半定量数据均与星形细胞肿瘤的MVD与VEGF相关,均可用于术前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肿瘤血管生成程度.
韩彤张云亭刘力白旭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灌注
急性脑梗死活体<'1>HMRS研究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急性脑梗死中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在评估缺血性半暗带中的价值.结论1、<'1>HMRS检查,Lac共振峰的出现是急性脑梗死最敏感和最早期的表现.2、急性期NAA/C...
白旭
关键词:波谱学急性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星形细胞肿瘤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