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睢久红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灸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刺疗法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形态学
  • 1篇穴位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 1篇血压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造模
  • 1篇造模方法

机构

  • 6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铁路局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睢久红
  • 3篇肖达
  • 2篇余爱珍
  • 2篇许佳年
  • 2篇徐晓庆
  • 2篇奚桂芳
  • 1篇徐佳
  • 1篇朱文昕
  • 1篇葛林宝
  • 1篇程介士
  • 1篇丁秀娟
  • 1篇陈汉平
  • 1篇徐维蓉
  • 1篇郑江澜

传媒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研究近况被引量:9
2000年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研究进展
睢久红肖达
关键词:高血压针灸治疗血流动力学
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以一恒定的外力和打击时间 ,观察 35只大鼠在不同的打击深度下的运动功能和病理变化。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 ,苏醒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正常 ;打击深度为 0 .5 mm时 ,动物苏醒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正常 ;打击深度为 0 .8mm时 ,动物出现不全瘫 ,数天后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破坏较轻 ;打击深度为 1.0 mm时 ,动物出现全瘫 ,4周后不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破坏 ;打击深度为 1.5 mm时 ,动物出现全瘫 ,4周后不能站立行走 ,脊髓结构破坏严重。 结论 以打击深度为参数建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重复性较好。
徐晓庆肖达睢久红余爱珍许佳年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SCI造模方法
针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和方法 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 ( SCI)后的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SCI大鼠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明显下降 ;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 ,大鼠的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 ,针刺组的坏死面积明显减小 ,残存的神经组织较损伤对照组多。结论 针刺能明显地提高 SCI大鼠的运动功能 ,明显改善大鼠 SCI后的病理损害 ,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 ,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肖达睢久红徐维蓉徐晓庆余爱珍许佳年
关键词:针刺脊髓针灸效应
针刺对类风关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1993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且好发于青少年。其发病率在国外高达1%~2%,估计我国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人数可达百万之多。根据名老中医奚永江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观察到针刺治疗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明显的疗效。本文为探讨血清皮质醇在针刺治疗期间的变化规律,对31例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丁秀娟奚桂芳睢久红
关键词:针刺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药治疗对帕金森病小鼠脑内多巴胺影响被引量:19
1996年
本实验建立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观察针刺和中药的治疗PD作用。结果显示MPTP使小鼠尾核DA、DOPAC和中脑DA含量显著降低,尾核DOPAC/DA比值显著增高、用针刺结合中药、针刺、中药及左旋多巴(LD)处理后,PD小鼠尾核、中脑DA含量显著高于病理对照组,尾核DOPAC/DA比值在针刺结合中药、针刺和中药组接近正常组,LD组中脑的DOPAC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实验表明针刺和中药及LD能提高脑内DA、DOPAC水平,并且针刺和中药治疗使PD小鼠尾核DOPAC/DDA比值接近正常,提示针刺和中药提高中脑、尾核DA的作用不是LD的单纯替代作用,可能有保护神经元等作用。
朱文昕奚桂芳睢久红
关键词:PARKINSON病针刺疗法
远近穴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 MDA影响的比较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观察电针头部的百会、人中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 SOD活力、MDA含量、脑含水量、大鼠神经病学行为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头部穴位组、肢体部穴位组神经病学行为评分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 ;头部穴位组、肢体部穴位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 SOD活力明显提高 ( P<0 .0 5、P<0 .0 1)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穴位组 MDA含量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头部穴位组脑含水量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肢体部穴位组脑含水量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头部穴位组和肢体部穴位组均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徐佳葛林宝睢久红郑江澜程介士陈汉平
关键词:脑缺血穴位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