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优章

作品数:31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霍乱
  • 19篇霍乱弧菌
  • 9篇耐药
  • 9篇非O1群霍乱...
  • 8篇伤寒
  • 7篇副伤寒
  • 7篇O139群
  • 6篇耐药性
  • 6篇O139群霍...
  • 6篇O139群霍...
  • 6篇O
  • 5篇病原学
  • 4篇毒性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霍乱弧菌检测
  • 4篇O1群
  • 3篇电泳
  • 3篇药敏
  • 3篇沙门氏菌

机构

  • 27篇宁波市疾病预...
  • 4篇宁波市卫生防...
  • 1篇奉化市疾病预...
  • 1篇宁海县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31篇石优章
  • 28篇徐景野
  • 22篇金春光
  • 11篇杨元斌
  • 6篇宋启发
  • 5篇于梅
  • 4篇叶鹿鸣
  • 4篇周爱明
  • 4篇王仁元
  • 4篇傅小红
  • 4篇毛国华
  • 4篇许国章
  • 3篇董红军
  • 2篇徐霞芬
  • 2篇胡逢蛟
  • 2篇周爱民
  • 1篇余雪明
  • 1篇黄勇
  • 1篇沈玄艺
  • 1篇徐奋奋

传媒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宁波市第五届...
  • 1篇应对突发公共...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波市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许国章徐景野周爱明金春光毛国华石优章董红军杨元斌
用流行学和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市伤寒、副伤寒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宁波高发的原因,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方面,通过对历史资料研究分析、病例和带菌者菌株监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暴发疫情调查、贝...
关键词: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
应用筛选法检测健康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被引量:3
2003年
徐景野于梅石优章杨元斌
关键词:筛选法非O1群霍乱弧菌
饮服行业从业人群非O_1群霍乱弧菌带菌调查被引量:1
2004年
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外环境水体中,除O139群以外的有些菌株也可产生霍乱肠毒素,感染后引起人类腹泻,在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调查中,该菌的检出率可达5.13%[1].但在正常人群中该菌的带菌状况及该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却甚少见于报道,为了解该组细菌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相关的特性,我们于1998~2002年的5年间共检测饮服行业从业人员体检粪便12217份,从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21株,并对其的型别、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作了系统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石优章郑文颖徐景野
关键词:非O1群霍乱弧菌饮服行业带菌调查O139群带菌状况
非O_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引能起人群腹泻 ,为了解非O1群霍乱弧菌中致病性因子 ,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溶血素 ;用小鼠测定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急性毒性 ;用VTEC -RPLA法测定菌株的Vero毒素 ;用EIA法测定菌株的ST毒素 ;用PCR法测定菌株的CT毒素。〔结果〕非O1群霍乱弧菌平板法溶血素 2 2 6株阳性 ,阳性率为 94.4% ;试管法溶血素 2 2 0株阳性 ,阳性率为 88.9% ;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产ST毒素的菌株186株 ,阳性率为 78.8%。 45株产VTl毒素 ,67株产VT2毒素 ,同时产VTl和VT2两种毒素的 3 5株。 3株非O1群霍乱弧菌检出CT毒素其因 ,产毒率为 1.3 %。〔结论〕检测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能力 ,说明其对人群的危害较大、毒性较强 ;检出CT毒素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引起重症腹泻 (霍乱样腹泻 )的能力 ;检出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致病因子 ,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有多种。由于菌株发生CT毒素基因频度较低 ,目前不可能成为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而菌株发生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的频度较高 ,尤其是溶血素、ST毒素 ,有可能是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徐景野王仁元石优章金春光于梅
关键词: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腹泻
O139群霍乱弧菌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2004年至2005年21株O139群霍乱弧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和菌株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探讨产生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K-B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检测细菌耐抗菌药物情况,PCR方法扩增CARB-2、TEM、OXA、VEB和SHV型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同时用PCR方法检测1型整合子结构。结果:21株O139群霍乱弧菌均对氨苄西林和羧苄西林等耐药,而对头孢噻肟等敏感,PCR均检出TEM-1耐药基因,检出率达100%。未检出CARB-2、OXA、VEB和SHV等基因。测序分析证明该耐药基因与AF397075有高度同源性。PCR定位实验表明该耐药基因不存在于1型整合子内。三相水解实验证明这种耐药为β-内酰胺酶引起。结论:从O139群霍乱弧菌中检出β-内酰胺酶相关TEM-1耐药基因,介导对氨苄西林和羧苄西林等的耐药。
石优章宋启发徐景野金春光杨元斌
关键词:霍乱孤菌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
宁波市伤寒、副伤寒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了解2005年宁波市春季伤寒、副伤寒流行的病原学特征、菌型分布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伤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农贸市场水产品泥蚶、牡蛎等按GB/T4789.4-2003方法开展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人血液、粪便等标本及带菌者粪便按GB/16001-1995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分离的菌株用VITEK自动鉴定仪作菌株的生化鉴定,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分型,用K-B法作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和收集到185株菌株,其中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8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85株菌株对头孢哌酮、氧哌嗪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妥布霉素均为敏感,敏感率为100.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噻肟、氟哌酸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80.0%以上;对复方磺胺敏感率最低,仅为60.0%,且有30.3%(56/185)菌株呈现耐药。结论2005年春季宁波市局部地区流行的伤寒、副伤寒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型,少数病原为伤寒沙门菌。病原菌对氧哌嗪青霉素、妥布霉素及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显示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当前预防和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石优章杨元斌金春光徐景野徐奋奋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菌型分布药敏试验
食品从业人员中检出年度首株Eltor霍乱弧菌被引量:1
2001年
胡逢蛟徐景野石优章金春光
关键词:食品行业霍乱
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O139霍乱弧菌分型的研究
霍乱是由01血清群和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01群霍乱弧菌曾在世界上引起7次大流行, 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
金春光石优章徐景野
文献传递
一起副伤寒沙门氏菌爆发流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石优章傅燕闫鹏胡逢蛟胡逢蛟应可梁徐景野
关键词:病原学检测发热病人沙门氏菌副伤寒
O139群霍乱弧菌毒素基因及核糖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石优章宋启发金春光周爱民徐景野程志华
该项目从2004年实施至今,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及其耐药性、耐药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是:(1)在国内首次自行设计4对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宁波市2004~2006年分离的52株O139群霍乱...
关键词:
关键词:O139群霍乱弧菌核糖体基因多态性多重PCR方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