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东辉

作品数:57 被引量:293H指数:11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4篇机械工程
  • 20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0篇柴油
  • 24篇发动机
  • 23篇燃料
  • 20篇汽车
  • 19篇燃烧
  • 18篇柴油机
  • 13篇双燃料
  • 13篇汽车工程
  • 12篇燃烧特性
  • 12篇柴油双燃料
  • 11篇混合燃料
  • 11篇LPG/柴油
  • 10篇排放特性
  • 10篇燃料发动机
  • 9篇燃机
  • 9篇内燃
  • 9篇内燃机
  • 8篇液化石油
  • 8篇液化石油气
  • 8篇石油

机构

  • 47篇长安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公路交通...
  • 2篇浙江交通职业...
  • 1篇甘肃省平凉公...

作者

  • 57篇祁东辉
  • 31篇边耀璋
  • 15篇张春化
  • 11篇马志义
  • 8篇刘圣华
  • 8篇陈昊
  • 7篇吕胜春
  • 7篇李晖
  • 5篇刘卷苍
  • 5篇刘津
  • 5篇王恒
  • 5篇司利增
  • 4篇边浩毅
  • 4篇曹建明
  • 3篇刘生全
  • 3篇仇世侃
  • 3篇师爱平
  • 3篇王贺武
  • 2篇谢晓敏
  • 2篇高强

传媒

  • 9篇长安大学学报...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内燃机工程
  • 3篇车用发动机
  • 3篇汽车工程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汽车技术
  • 2篇内燃机学报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西安公路交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内燃机
  • 1篇陕西汽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天然气汽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汽车零部件
  • 1篇交通节能与环...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国际车用柴油...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PG/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放热规律被引量:3
2003年
分析了负荷、转速、掺混比、供油提前角、喷射压力等因素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压力变化规律、放热规律、着火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明显比柴油长,掺混比越高,滞燃期越长;掺混比较小时,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与柴油发动机基本相同,而掺混比较大时,则有很大不同;随掺混比的提高,放热率峰值略有增加,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后移;供油提前角和喷射压力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祁东辉边耀璋王恒马志义
关键词:混合燃料掺混比滞燃期
电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研究在汽油中掺混不同比例甲醇时对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影响,通过实测示功图,对比分析了各种燃烧特征参数随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中、低转速时,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中、小负荷时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在大负荷时略高于汽油机;在高转速时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明显高于汽油机;在整个负荷范围内,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着火延迟期比汽油机的略长;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持续期在小负荷时比汽油机短,在中、大负荷时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在中、小负荷时,汽油机的最大燃烧放热率和循环变动系数略高于混合燃料发动机,在大负荷时,两者基本相同;发动机转速对燃烧特征参数随掺混比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影响。
祁东辉陈昊任学成
关键词:汽车工程发动机燃烧特性
单十字轴万向节不等速速比求解被引量:4
2007年
对汽车单十字轴万向节传动过程中的不等速速比和角增量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公式,依据主、从动轴轴线的夹角ε,利用公式可准确计算出从动轴任意转角β点的不等速速比、主动轴对应转角α、速比为1点的β1角、角增量率为零处的转角β_0。得出了不等速速比在π转角内既不对称又不均衡的结论,为机构运动的等速匹配和不等速设计提供了一种准确、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
刘卷苍仇世侃祁东辉
关键词:十字轴万向节
增压柴油机燃用LPG-柴油双燃料掺烧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复合燃料供给方式,在一台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LPG-柴油双燃料掺烧特性试验研究。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对比分析了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不同掺烧比时的碳烟、NO_x、CO、HC排放和燃料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烧比的增大,碳烟排放显著下降;NO_x排放基本相同;HC排放增加较多;CO排放先增后略减;小负荷下,燃料消耗率略增,大、满负荷下,燃料消耗率先减后略有回升。
张春化边耀璋马志义祁东辉
关键词:增压柴油机液化石油气汽车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通过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其中甲醇的体积分数为10%,汽油的体积分数为90%,简称M10燃料)和汽油的对比试验,研究了M10燃料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了尾气中的甲醇和甲醛排放.试验研究表明:汽油机燃用M10燃料对汽油机动力性影响不大,但汽油机有效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提高,排温有所降低;CO和HC排放减少,NOx排放与燃用汽油时相当;甲醇和甲醛排放增加.排气经三效催化转化器后,CO、HC和NOx排放可以被控制在与常规汽油机排放相当的水平,甲醇和甲醛排放可以被控制在接近零排放的水平.
刘圣华李晖吕胜春EddyR.Cuty Clemente祁东辉
关键词:汽油机甲醇催化器
电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排放及催化转化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研究了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排放及催化器的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甲醇对催化器前的CO、HC和NOx排放及其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与汽油机的转速、负荷和空燃比控制策略有关;随着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中甲醇含量的增加,未燃甲醇的排放量变化不大,甲醛排放量增大,乙醇的排放量略有降低,乙醛的排放量很低并基本保持不变;醇、醛类排放经过三效催化转化器后基本接近零排放水平。
祁东辉刘圣华李晖吕胜春
关键词:电喷汽油机
大豆毛油制备生物柴油在发动机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大豆毛油制备生物柴油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理化特性指标,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体积分数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探讨了生物柴油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粘度、闪点和酸值明显高于柴油,密度和凝点略高于柴油,但热值和冷滤点略低于柴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与柴油机相比有所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所升高,有效能量消耗率与柴油机相差不明显。在外特性工况运行,柴油发动机的CO、HC和碳烟排放明显高于混合燃料发动机,而NOx排放略低;在中、小负荷工况,柴油发动机的CO和碳烟排放与混合燃料发动机相差不明显,在大负荷工况则有明显升高;在整个负荷范围内生物柴油的HC排放低于柴油,而NOx排放略有升高。
边浩毅贾超超丰延明祁东辉
关键词:汽车工程内燃机排放特性
小型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放热规律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和燃烧分析仪,测录了燃烧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时的燃烧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低速、小负荷时明显较高;在高速、小负荷时与柴油发动机的基本相同;在大负荷时低于柴油机的水平,对应的曲轴转角略有提前;生物柴油的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随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趋势与最高燃烧压力基本相同,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2°CA^3°CA;生物柴油的燃烧始点比柴油早1°CA^2°CA,整个燃烧过程有所前移;生物柴油发动机在小负荷时工作粗暴,而在大负荷时工作柔和。
祁东辉陈昊刘津边耀璋
关键词:汽车工程内燃机生物柴油燃烧特性
生物柴油在小型直喷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2007年
通过对小型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时燃油消耗量和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探讨了生物柴油降低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高于柴油发动机,但有效热效率比柴油发动机高。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碳烟、CO和HC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在大负荷降低幅度较明显,但NOx排放在大负荷时略高于柴油发动机。研究表明生物柴油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洁燃料。
祁东辉陈昊刘津边耀璋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排放特性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利用燃烧分析仪测录示功图并进行放热规律分析,结果表明LPG/柴油双燃料与纯柴油相比,小负荷时的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压力上升率较小,大负荷时的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压力上升率较大;滞燃期略长;最大放热率高;燃烧持续期短。依据这些特征正确地调整使用参数和组织燃烧过程,将柴油机进行简单改造后改燃LPG/柴油双燃料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祁东辉张春化马志义边耀璋
关键词:柴油机双燃料燃烧特性LPG/柴油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