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肿
  • 4篇基因
  • 3篇内压
  • 3篇小干扰RNA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压
  • 3篇脑出血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3篇RNA干扰
  • 3篇RNA干扰抑...
  • 3篇C-MYC基...
  • 3篇沉默
  • 3篇出血
  • 3篇小干扰
  • 2篇引流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血肿
  • 2篇术后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
  • 7篇常熟市第一人...

作者

  • 16篇祝海平
  • 7篇孔刚
  • 6篇徐宏
  • 6篇程恺远
  • 5篇陈进
  • 5篇朱业余
  • 5篇周幽心
  • 5篇殷昊
  • 3篇陈龙
  • 3篇王秀云
  • 2篇许期年
  • 2篇黄煜伦
  • 2篇李计成
  • 2篇陈学彬
  • 2篇孙春明
  • 2篇左剑玲
  • 1篇叶明
  • 1篇冯鸣
  • 1篇姚志明
  • 1篇王彦平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手术电子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17
  • 5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EGF、CO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化酶-2(CO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对56例胶质瘤组织标本VEGF、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1)VEGF和COX-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几乎不表达;(2)VEGF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75%;COX-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89.3%;两者与对照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且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COX-2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
陈龙周幽心王彦平祝海平李计成陈学彬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
RNA干扰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D341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株的c-myc基因对D341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方法制备特异性针对c-myc基因的siRNA,转染D341细胞,实时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检测。结果siRNA转染D341细胞后,c-myc基因表达在转染后24h抑制效率最高,c-myc蛋白在48h抑制效率最高,并随siRNA浓度的增大,沉默c-myc基因效率增高。RNA干扰抑制D341细胞c-myc基因后,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结论针对c-myc基因的siRNA对D341细胞c-mycmRNA及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有望成为髓母细胞瘤的新的治疗途径。
周幽心祝海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关键词:RNA干扰小干扰RNAC-MYC基因沉默
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偏侧性冠状开颅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术前或术中置入颅内压探头,采用偏侧性冠状开颅,术中序贯清除主侧额颞部、对侧额部挫伤脑组织及血肿,并大骨瓣减压。结果术后脑肿胀死亡4例,存活74例。根据伤后3个月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45例(60.8%),中残16例(21.6%),重残8例(10.8%),植物生存4例(5.4%),死亡1例(1.4%)。结论颅内压监测联合偏侧性冠状开颅可以个体化设计手术入路,减压充分、暴露良好,对颅内压的控制更精确。
祝海平孔刚陈进朱业余徐宏程恺远殷昊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颅内压
硬通道微创穿刺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微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组有1例患者因新鲜出血行骨瓣开颅。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是经典术式,微创穿刺术亦有明确疗效,且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住院周期及花费少,在临床应用中可进一步推广。
孔刚祝海平封硕陈进朱业余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RNA干扰抑制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株c-myc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体外研究RNA干扰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株C-myc基因的沉默,探讨SiRNA转染浓度、转染时间和目的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沉默C-myc基因后,在一定转染浓度、转染时间,RNA干扰...
祝海平
关键词:RNA干扰小干扰RNAC-MYC基因沉默
文献传递
脑胶质瘤术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本文旨在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应用于脑胶质瘤术中价值,探究可以完善脑胶质瘤防治科学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均进行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收治于2021年1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所有患者术中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分组,是—观察组(50例),否—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胶质瘤切除情况、脑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情况、感染发生率。结果 (1)手术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胶质瘤切除情况:肿瘤全切除率,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功能恢复情况:言语障碍、肢体障碍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功能情况:观察组、对照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胶质瘤手术中,可以将磁共振成像技术运用其中,清晰动态观察患者具体病灶情况,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预防患者出现言语障碍、肢体障碍等,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张学文李学涛冯鸣祝海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胶质瘤言语障碍
幕下手术硬脑膜悬吊技巧对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巴特朗菲教授所提倡的,亦是本科室在实践中常规应用的术中硬脑膜悬吊技术,探究其对术中硬脑膜修补的优势特点,以及对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于我科行幕下手术的病例共88例,术中分别采用了巴氏悬吊技术和普通牵拉技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两种技术在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巴氏悬吊技术的患者其发生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甚至颅内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牵拉技术的患者(P<0.05),此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硬脑膜修补材料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巴氏悬吊技术能有效保持硬脑膜张力,有利于关颅阶段硬脑膜的水密缝合,有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包赈肖宗宇张学文薛光仁祝海平黄煜伦
关键词:硬脑膜修补术后并发症
抑癌基因PTEN与iNOS在胶质瘤中表达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意义及两者与胶质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胶质瘤中PTEN、iNO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EN在胶质瘤Ⅰ、Ⅱ、Ⅲ、Ⅳ级中阳性率分别为91.7%、75%、53.3%、15.4%,PTEN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P<0.01)。而iNO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38.1%、73.3%、76.9%;iNOS表达水平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和iNOS的表达一定程度反映胶质瘤的恶性度和侵袭性强弱;PTEN缺失可引起iNOS表达增加,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龙周幽心祝海平李计成陈学彬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PTENINOS
颅脑外伤患者血清Hsp70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Hsp70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0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Hsp70含量的水平,并分析其与颅脑外伤分级的关系以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5天3个时间点的血清Hsp70水平较轻、中型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Hsp70水平第1天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但第5天仍然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中Hsp70水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明显增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朱剑周幽心王秀云祝海平陈龙孙春明张世明
关键词:脑外伤热休克蛋白70酶联免疫法
颅内压监测在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术后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 ICP)监测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CP监测数据,根据术后是否行ICP监测分为ICP监测组(n=36)和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人均甘露醇使用量,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以及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术后2 h复查头颅CT,54例血肿清除量大于80%,术后再出血13例,ICP监测组7例,对照组6例,均行二次手术。 ICP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的3~7 d内。结论脑出血术后ICP监测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患者恢复。
祝海平孔刚陈进朱业余程恺远徐宏殷昊
关键词:侧裂-岛叶入路颅内压监测基底节区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