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斌
- 作品数:79 被引量:33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配对血浆分离吸附法治疗伴急性肾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评价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配对血浆分离吸附法(CPFA)治疗伴急性肾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30例伴发急性肾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包括:急性胰腺炎(n=25),肠穿孔术后合并腹腔感染(n=2),感染性心内膜炎(n=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采用CVVH+CPFA技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CVVH治疗。所有患者均在ICU监护中,30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及临床改善程度(平均动脉压和PaO2/FiO2)以及促炎症因子TNF-α和抗炎症因子IL-10,同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随访观察至出院。结果治疗前两组主要临床指标基本无差异(P<0.05);CVVH联合CPF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0 d后平均动脉压、PaO2/FiO2均明显上升(P<0.05),TNF-α因子明显降低(P<0.05),IL-10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PACHE II评分至第10天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耐受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VVH联合CPFA能有效调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伴有急性肾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无明显额外不良反应。
- 章斌史伟何朝生梁馨苓刘双信梁永正
- 关键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配对血浆分离吸附法(CPFA)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伴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CPFA+CVVH技术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11例MODS伴ALF患者进行38例次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02/Fi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肝功能、肾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同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治疗安全性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增多,黄疽减轻,发热、乏力、腹胀、食欲明显改善,精神好转,意识转清。治疗后MAP较治疗前上升了12mmHg(1mmHg=0.133kPa),PaO2/FiO2上升了40mmHg(P均<0.05);TNF-α、IL-1β、IL-6、IL-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血尿素氮、肌酐均明显下降(P均<20.05);SIRS、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均<0.05)。11例患者存活5例,存活率为45.5%;未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并发症,患者耐受好。结论CPFA联合CVVH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MODS伴ALF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何朝生史伟叶智明梁馨苓章斌刘双信覃铁和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滤过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与血清胎球蛋白A及冠脉钙化的关系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与血清胎球蛋白A及冠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对38例ESRD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清胎球蛋白A及相关因素检测,对其中的29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钙化评价研究。所有3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个月。 22例非ESRD慢性肾脏病(CKDⅡ-Ⅲ期)患者入选对照组。结果 38例ESRD初始透析患者在18个月随访期内出现心血管事件30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者6例,占15.79%,而非ESRD 患者心血管事件仅3例次(P<0.01)且无一例死亡(P<0.05)。ESRD血清低胎球蛋白A组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ESRD血清高胎球蛋白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与血清胎球蛋白A(P<0.01)、C反应蛋白(CRP)(P=0.0014)及低密度脂蛋白C(LDL-C)(P=0.008)密切相关。18/29例(62.07%)有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心血管事件比无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显著增多(P<0.01)。冠脉钙化的ESR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较无冠脉钙化的ESRD 患者明显下降(P<0.01)。冠脉钙化与胎球蛋白A下降及高血磷有关(P<0.01,P<0.01)。结论ESRD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或)心血管事件死亡可能与血清胎球蛋白A下降及冠状动脉钙化有关。
- 梁馨苓史伟章斌刘双信林秋雄黄美萍王文健叶智明何朝生
-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肾透析冠状血管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保护蛋白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肾性骨病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往研究认为,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25-(OH)2D,不足、钙磷代谢紊乱、酸中毒及铝中毒等因素有关,但临床上肾性骨病的发病并不能完全用上述因素来解释。
- 刘双信史伟梁馨苓李珩叶智明王文健何朝生胡湘明章斌彭炎强梁永正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B受体核因子维持性透析患者
- 1,25(OH)_2D_3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酸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1,25(OH)2D3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酸肾病(PAN)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PNA组(PAN)和1,25(OH)2D3治疗组(T)。一次性尾静脉注射PAN100mg/kg体重建立PAN肾病动物模型。于3、7、14、21d分批处死动物,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24h尿蛋白和肾功能,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学改变,RT-PCR、免疫组化、western-blot分别检测nephrin,BMP-7,p-Smad1/5/8的表达。结果(1)PAN大鼠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均高于同期的NC组,且足细胞足突增宽融合;T组各时间段24h尿蛋白和肾功能较PAN组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理改变减轻。(2)与NC组比PAN大鼠nephrin表达减少并由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向颗粒状、团快状改变。T组大鼠nephrin的表达显著增强且保持着正常的沿毛细血管襻线状分布。(3)PAN组BMP-7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p-Smad1/5/8的表达均低于NC组;T组BMP-7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p-Smad1/5/8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1,25(OH)2D3能有效的抑制嘌呤霉素氨基核苷酸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减少蛋白尿;1,25(OH)2D3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BMP-7信号的活化有关。
- 肖厚勤史伟刘双信章斌梁馨苓梁永正
- 关键词:足细胞1,25(OH)2D3
-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 徐丽霞叶智明冯仲林李锐钊刘双信章斌梁永正刘畅史伟
- 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15通过下调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质1型保护足细胞
- 2019年
-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15(Krüppel-Like Factor 15,KLF15)通过下调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质1型(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保护足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在正常人及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足细胞KLF15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的永生化小鼠足细胞在高糖(HG)、脂多糖(LPS)处理48h及阿霉素(ADR)处理24h后KLF15的表达情况,足细胞感染腺病毒瞬时过表达KLF15后KLF15过表达效率、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及NFATc1的表达情况,足细胞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后NFATc1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过表达KLF15的足细胞中给予损伤刺激(ADR、LPS、HG)后,足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免疫染色质共沉淀(CHIP)检测足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与LPS处理后转录因子KLF15与NFATc1启动子的结合情况;通过RT-PCR检测足细胞过表达KLF15后,NFATc1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KLF15在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足细胞表达降低;体外培养的足细胞在损伤刺激的情况下KLF15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足细胞过表达KLF15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升高,在给予损伤刺激的情况下,过表达KLF15组的足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足细胞过表达KLF15后,NFATc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NFATc1下游目的基因转录减少;在正常的足细胞中,转录因子KLF15与NFATc1启动子区域有结合,且在LPS损伤刺激下结合减弱,过表达足细胞中的KLF15,NFATc1的下游基因(Fzd9、Rcan1、Plaur)在mRNA水平表达降低;在体外培养的足细胞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后,转录因子KLF15表达明显增高, NFATc1表达降低。结论:转录因子KLF15通过下调NFATc1保护足细胞,地塞米松可通过升高KLF15抑制NFATc1保护足细胞。
- 窦曹帅张鸿柯贵宝连智雯陈雪芹史伟梁馨苓章斌章斌
- 关键词:足细胞
- 肾脏纤维化分子机制及其防治的系列
- 史伟刘双信梁馨苓何朝生章斌王文健梁永正胡湘明叶智明彭炎强马建超
- 该项目应用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成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多项技术,从分子-细胞-器官-整体水平,阐明了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提出了肾脏纤维化的监测和防治措施国内首先进行了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1反义RNA腺病毒载体;国内首次...
- 关键词:
- 关键词:肾脏纤维化TGFΒ1SMAD分子机制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反应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不同反应性的机理。方法 选择本院 5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免疫性甲状旁腺激素 (iPTH)、EPO及中和性EPO抗体 ,并检测常规生化及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水平及血红蛋白 (Hb)、尿素氮 (BUN)、iPTH、碱性磷酸酶 (ALP)的关系 ,探讨透析充分性与EPO、Hb、BUN、iPTH及ALP的关系 ,并进一步研究EPO抗体和贫血的关系。结果 ①血液透析患者EPO与BUN及ALP存在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35 ,- 0 .4 1,P <0 .0 5 ) ,但EPO与Hb、Kt/V及iPTH等均无相关性。Hb与BUN、ALP、iPTH等无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0 3、- 0 .0 5、0 .12 ,P均 >0 .0 5 ) ;②Kt/V大于 1.2透析较充分的一组中Hb高而iPTH较低 ,Kt/V小于 1.2的一组中Hb低而iPTH较高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在两组中BUN、Alb、ALP及EPO水平无明显差别 ;③利血宝组及益比奥组抗EPO抗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 1例 (1/ 17)、2例 (2 / 35 ) ,两例抗体滴度为 1∶8~1∶16 ,益比奥组中有 1例EPO抗体滴度为 1∶12 8,该患者骨髓活检示红系增生低下 -纯红再障。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与BUN及ALP存在显著负相关 ,但贫血程度与EPO、BUN、iPTH、ALP无明显直接相关 ,充分透析能较好改?
- 刘双信史伟梁馨苓钱忆之何朝生叶智明梁永正章斌余学清
- 关键词:血液透析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纯红再障
- 配对血浆分离吸附法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配对血浆分离吸附法(CPFA)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2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2例采用CPFA+CVVH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CVVH治疗。患者均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监护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0d后,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均明显降低,抗炎症因子IL-10增加(P均<0.05),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PACHE评分呈下降趋势,至10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未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且其存活率67%(7/12)明显高于对照组54%(7/13),P<0.05。结论CPFA联合CVVH能有效调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SAP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何朝生史伟梁馨苓叶智明章斌刘双信马建超冯仲林
- 关键词: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胰腺炎急性重症